新書推薦: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NT$
340.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編輯推薦: |
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 一个时代变迁备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
|
內容簡介: |
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的中国电视新闻经历了非同寻常的20年,从电视新闻杂志、直播连线到新闻评论,电视新闻的传播语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作为这20年中国电视新闻变革的亲历者,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和新闻评论员于一身的白岩松与这个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书是白岩松的20年央视成长记录,通过白岩松讲述这20年里他所亲历的故事、他所关注的新闻和人,来打量、记录他,更重要的是,记录这个变革的时代。
|
關於作者: |
邹煜: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研究中心任职。
|
目錄:
|
1 -1993 触“电”:电视人生前传
“流行音乐是我的爱好”
首次“触电”
1026
2 1993-1996 好奇:命运的偶然转身
“混”进电视
自己是主持人了?
平视
新闻最核心的在于人
“路标”
渴望年老?
我用主持人的方式做记者
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
舆论监督就是新闻的天然属性
“媒治”
3 1996-2000 拓展:大范围地走向公众
我是在给自己树一面镜子
好的主持人只可诞生而无法训练
我是“第三种语言系统”
不要在别人的结论那里就终止了
有任何问题,切给我
三峡大江截流:中国直播的转折点
悉尼奥运直播:另一种样态的直播
4 2000-2001 逃离:拿得起也放得下
换个地平线再升一回
新闻主持人不该被过度消费
“前店后厂”
《子夜》一直就没诞生
我是防止申奥未成而去的
5 2001-2003 收获与放弃:制片人生涯
直播常态化
我们第一个报道SARS
“被动”做了两年制片人
“新闻胶囊”
我必须回到以白岩松的方式做主持
6 2003-2008 转身:我从未跨越新闻的边界
人生和职业的转折期
真正的主持人中心制是内容中心制
足球对我来说就是新闻事件
影响力下降是进步的标志
新闻的内核必须是严肃的
我就是要做一个长跑的人
《新闻周刊》:卖选择
节目很火是危险的
“看”:中国电视的开创性工作
7 2008—评论:一个“脱敏”的过程
我看电视评论节目
观点已经成为新闻了
《新闻1+1》所卖的选择
有质感的表达:内容为王
评论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奥运1+1》:平行逻辑
新闻频道与“拉玛西亚”
8 未来:电视知识分子
我更愿意做“希望新闻”
我是央视的八哥
让新闻有不同的色彩
“岩松工作室”
“听证会”
新闻的第二、第三落点
至今无法被超越
9 凝望:镜头外的人生
“新闻私塾”
理性现在是个奢侈品
“思想慈善”
“精神地标”
开学了
持有广院的“原始股”
与这个时代无关的阅读
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与赞扬和争议同行
10 聆听:时代的跫音
“路标”手迹
我们能走多远
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
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
如何领导?
后记
|
內容試閱:
|
让白岩松自己说(代序)
1. 随着《东方时空》的开播,我走上主持人位置,以《东方之子》为主要的栏目载体,主要身份是一个人物的采访者。
2. 我觉得《东方之子》最重要的,从第一期节目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平视”的概念,提的问题不会都是献媚的,而就是问题。
3. 在《东方之子》,我觉得非常幸运,一做电视,首先接触的是人,因为它是所有传播当中最核心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关注新闻,是因为关注人,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人类的命运,所以人永远是(新闻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
4. 我认为好的记者都是啄木鸟,而不是喜鹊,不是天天让人开心。记者天生就是啄木鸟,就是通过叼出树上的一个又一个害虫,既给自己提供食物,也让树木和森林保持健康的一群动物。
5. 我觉得一个主持人要善于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是最准确的。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同行,他的感受其实没错,但是他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敢放大自己的感受,不能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地你就很空了,别人看不到你,看不到你的真实情感、你的真实思考。
6. 作为一个好的主持人,或者一个好的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永远不偷懒,不要在别人的结论那里就终止了。再往前走走,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结论。现场不只是一个事发地,现场有无数,包括心灵现场、信息现场,都是现场。你多在现场徘徊一会儿,多去看一些细节,也许新的发现就出来了。
7. 细节处才有真正的事实。所以,我不认为我是不聪明的,但是我不认为聪明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是聪明人做笨的活儿,最后你才会有智慧。
8. 我跟自己确定的边界是新闻和人。我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变过。
奥运会难道说不是大的新闻事件?那是全覆盖的新闻事件。而且奥运会也是一种推动力,我有机会进入到奥运会里面,我就能够有机会改变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语态,由散文化的向新闻化的方向改变,那你就是一次推动。2012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开闭幕式跟以往不一样的,而且你做了,就逼迫原来的模式也要发生改变,多好啊。
9. 过去的评论是纯粹的依附,要依附于新闻的后面。现在你会发现,有的评论甚至要独立生长。有的时候,这个新闻本身没那么大影响力,但是,对这个新闻的评论却成为第二天的头条。
到最后,大家可能都忘了我说的是哪条新闻了,但是,我说的“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又生长为一条新的新闻。
10. 很多年前我就开玩笑,拉条狗进中央电视台,连播一个月就成名狗了,然后呢?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现在稍微可以稳定心神地去说的是,二十年了,我一直在第一方阵里头。因为我还在长跑的过程中,最后的冠军不重要,因为这个过程,你如果一直在做,而且你不断地开疆拓土,我觉得我可能跟好多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儿。
11. 为什么要去改革,要去推动?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有一天,我多么希望,我能以新闻频道对手的方式做出一个新的频道。不是为了跟它成为对手,而是为了打破垄断,形成竞争,多元化,让新闻有不同的色彩。
12. 我觉得互联网到哪个国家都不如到我们中国来得恰到好处,它会改变我们很多东西,尤其是从干传媒的角度来说,你要学会:你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但是你要维护别人说话的权利。
13. 我觉得,这个社会不应该谁都是迎合。不一定大比例的声音就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所以,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永远站在更理性的一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勇敢地发出你的声音。而不是说,我有可能得罪很多人,算了,明哲保身吧。那这个社会永远进步不了。
14. 我对未来充满好奇,这种好奇之中更大的比例是乐观一些的东西。但要真想让这乐观变现,就得行动,就得敢于变革,敢于迎接挑战,一个人如此,一个时代同样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