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解决水问题,根治水危机,实现中国梦!)

書城自編碼: 21728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水利工程
作者: 贾绍凤
國際書號(ISBN): 9787560993652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74/287000
書度/開本: 大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瘦肝
《 瘦肝 》

售價:NT$ 454.0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6
《 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
+

NT$ 891
《 中国水资源安全报告 》
+

NT$ 446
《 水利GIS——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国际水资源译丛) 》
+

NT$ 642
《 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 》
編輯推薦:
旱涝灾害、水污染、南水北调这些有关水的各种新闻和报道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这些现象貌似离我们很远,可是它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一书,以宏观的视野、详尽的资料、大量的数据和表格,深刻剖析了当前中国水问题的现状及其根源,为解决中国水问题和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內容簡介: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關於作者:
贾绍凤,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男,土家族。1982~1989年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1987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人文地理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曾发表论著4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多项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曾任国际水资源协会常务理事(2007-2009),现兼任中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5-)、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2012-),《Water International》、《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水利经济》等期刊编委。 刘俊,汉语言文学学士、贸易经济学士,北漂将近20年,职业新闻媒体从业者,有丰富的写作与编审经验。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关注环境以及生活在其间的人,认为平生最大的成就是能参与到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为了让她更美好而努力的行动中。
目錄
第一篇 资源篇
第一章 中国并不是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
第二章 中国的水够用吗?
第三章 南水北调必要吗?
第四章适应缺水
 第二篇 灾害篇
第五章 中国怎么老发旱灾、洪灾?
第六章 长江,三峡
第七章 黄淮海平原治理工程
 第三篇 环境篇
第八章 萎缩干涸的湖泊
第九章 中断的水脉
第十章 清澈泉水成追忆
第十一章 水污染的梦魇
第十二章 不安全的水
第四篇 国际河流篇
第五篇 管理篇
內容試閱
 第四章适应缺水
 
 我们已经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总量虽然丰富,可惜人均不多,用的一点不少,污染还很严重。这让水资源的稀缺在我国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怎样适应这样的常态就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了。
 长久以来,我们想的都是怎样才能不缺水,然后直线思维地去找水、调水。这种思维在技术水平得到大力发展的近几十年被用得尤其多,很多超越以往的工程和设想被提了出来,其中不乏听起来就觉得伟大而浪漫的工程。然而,不管是大坝的建设还是调水的工程,经验之外的教训也不少。也许,是时候让自己转换一下思路,主动适应水的稀缺,更好地利用好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而不是一味考虑如何满足对水的每一个需求。水既然是宝贵的资源,那我们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浪费、想方设法提高用水效率。
 何谓适应缺水?
 “缺水适应”是生态系统(包括从生物个体到种群、群落、系统等各个层次)和人类社会在面对缺水胁迫时改变自身结构、功能、行为以便在缺水的胁迫环境下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或能力。通俗点说就是面对缺水的自我保护的随机应变。
 很多人都知道,动植物是如何适应缺水的生存状态的。干旱区的植物、动物都有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例如树叶的细化、蜡质化,甚至仙人掌的叶退化成了茎上的刺,以减少叶子蒸腾作用的水分消耗,同时主根很深、水平根很广,以吸收更大范围的水分;又如为适应荒漠区降水稀少的气候,一些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可以忍耐长期的干旱而保持生命不死,而一旦降水来临,可以利用一次降水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使物种得以不断繁衍;再如骆驼为适应沙漠的缺水环境,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驼峰贮水的特有功能,喝一次水可以坚持一个星期。
 为适应干旱条件叶子细化的沙生植物梭梭:梭梭的种子是寿命最短的种子,仅能存活几个小时,但却生命力极强,只要有一点水,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生根发芽。
 叶子细化成刺的仙人掌:仙人掌看起来像叶子,但其实是茎。真正的叶子是掌上的刺。为了减少叶片蒸发,叶片退化成细小的刺;为了储存水分供缺水时用,茎进化成肥厚多汁的掌。而且仙人掌的花也出奇的漂亮。
 作为“高等生物”的人类适应缺水的能力其实一点也不差。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水草而迁居,就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当一个地方的水及相应的草场资源难以满足牧群的长时期食物需要,牧民们就会采用移牧就草的方法,轮流在几个地方放牧。传统农业对种植方式和作物品种的选择,其实也考虑了水资源条件。例如水多的地方发展水田种水稻,水少的地方进行旱作。同样是旱作,还要选择生长季节与降水同季,降水量可以满足其生长需要的作物品种。
 需注意的是,这里“缺水”指的是水量不能充分满足生态系统或人类社会的潜在最大需水量,而不是指已经很节水的生态系统或人类社会得不到其正常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水。换一种说法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说干旱地区存在“缺水”胁迫,是相对于多水地区的“水多”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的需水而言的。干旱地区本身的水资源供需实际是平衡的。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是在适应干旱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其所需要的水资源条件已经与当地的干旱条件达成了平衡。实际上,如果水充分供给,干旱环境的生态系统也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它会变成多水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例如少雨干旱环境下的荒漠生态系统,一旦降水变丰,就会被草甸、森林生态系统所代替。人类社会也是如此。适应干旱环境建立起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旦干旱环境变成湿润环境,原来的干旱环境下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缺水适应”的实质是在存在缺水胁迫的条件下,用较少的水满足生存和发展的正常需要,而不是让生物或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得不到所需要的水。
 社会“缺水适应”的实质是根据水资源条件选择适宜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根据现实的水资源的多少决定发展方式,简言之,就是适水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来说,“缺水适应”应该作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基本途径。这点,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用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了。
 美国科学院水资源研究评估委员会认为美国的水资源利用已从较单纯的“开发时代”、“保护时代”进入了“多元冲突”时代。从1901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上台提倡政府规模化开发水资源开始,到1972年,可称为“开发时代”,以大规模的地表水及水电开发为特色,水资源研究也围绕水利工程展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美国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署,1972年修订了《水污染控制法》,从而进入“保护时代”。1995年以后被划分为一个新的时代,其主要特征为:多种用户不断增加带来的水资源竞争与冲突;从“命令控制”性管理方法向符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整合市场力量、更具有灵活性和效率的管理方法转变;主要污染源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向非点源径流、空中沉积和地下入流转变;蓄存、抽取、纯化、分配适于灌溉、饮用、基本卫生等用水的成本不断上升。我们可以把这个时代归纳为“面临可持续发展更高要求的多元冲突时代”。这种美国水利用时代的划分,虽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但这种发展趋势却具有共同性。
 愿不愿意都会进入节水型社会
 中国显然也进入了水资源利用的“面临可持续发展更高要求的多元冲突时代”。其表现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与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人类用水的不同类型、不同用户之间竞争加剧;点源、面源、空源等多种途径的水污染已严重危及用水;解决水问题的主要方式已经不是工程建设,而是各方利益的协调和多种要素的综合管理。
 在“多元冲突时代”,少水地区的缺水已是现实,也不可能长期、大幅度地增加水源,要想保持发展的稳定性,必须选择节水型道路,从需求方着手控制需求,通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只说技术节水,那真是太小看节水型社会中的“节水”含义了。在这里,“节水”包括选择少用水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调整等更广泛的内容。节水型社会也就是与之相对应的适应缺水环境而能正常发展的社会。要建立节水型社会,不用说,首先就是要建立社会的缺水适应机制,使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适应缺水的环境,避免不适应水资源条件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水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
 社会的“缺水适应”是分层实现的。社会面对缺水的各种适应策略如表4-1所示。
 表4-1社会面对缺水的各种适应策略缺水适应策略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增加供水多买水或取水投资于供水工程减
 少
 用
 水现有设施下的管理节水企业、家庭用户内部减少水的滥用和跑冒滴漏宏观供水系统的管理现有设施的节水改造企业、家庭用户内部的用水设施小的改造,如改装节水龙头等宏观供水系统的改造用水设施的整体改换企业不改变产品,但改换节水工艺;家庭改换抽水马桶、装中水管道等宏观供水系统的改换生产生活方式的大改变企业放弃原产品,改生产节水产品;家庭不用冲水厕所等耗水少的城乡生态系统的设计、建造等为减少用水做出牺牲企业减少产量或牺牲品质,家庭取消泳池、草坪等全社会为减少用水而做出牺牲从当地退出用水企业停产或迁移,家庭迁移产业、人口的重新分布,对新的水用户的限制等首先,不论是企业或家庭面对缺水的现实,最直接的反应一般都是消除缺水胁迫,即增加供水,这点和我们现在各地兴起的调水风潮一脉相承。不过需求是无限的,但不管你愿不愿意,资源都是有限的。当增加供水变得困难、缺水胁迫难以消除时,大家也就只能想办法减少用水。先是在现有用水设施条件下,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和管理,减少水的滥用。进一步的反应是对现有用水设施进行节水改造,如安装节水龙头、抽水马桶中安放填充物(如图4-1所示)等。更进一步的措施是用水设施的整体改换,例如家庭改装节水马桶(如图4-2所示)、装中水管道,企业改换节水工艺等。当整个社会的节水达到很高水平时,社会的缺水适应策略也将达到很高的层次改变原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放弃耗水多的产业和生活方式,选择耗水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如果缺水程度仍进一步加深,则社会对缺水的适应会带有“牺牲”性质,即所生产的产品的品质、生活质量都会因减少用水而受到影响。当然,如果真到了这样的条件下,更好地适应策略应该是积极地规避缺水的风险,也就是尽可能把人口、产业安置在有水资源保障的地方。图4-1老式坐便器的水箱盛水量大,调整控水浮球高度可减少30%-50%冲厕水。图4-2新式的坐便器的按钮已经分了大小,较好的节水型号最大用水量仅为4?5升。David Brooks(2004)总结了不同缺水级别下的适应对策,如表4-2所示。这里不同的缺水级别相当于Ohlsson Leif and Anthony Turton(2000)提出的水资源管理螺旋上升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用工程努力来满足供给(获取更多的水),然后是以狭义的节水措施、用水效率(每一滴水都尽可能多地利用)为代表的需求管理第二阶段,最后是以大范围的综合配置效率(每滴水都产出更多的价值)为特色的需求管理第三阶段。
 表4-2面对不同缺水类型的政策选择缺水级别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需求的作用基于历史的预测,需求与政策无关,而且总是增加基于人口和经济变量的预测基于经济、人口变量和政策的方案选择政策选择的范围低中高支配性学科工程学经济学自然限制下的社会科学响应供水项目(大坝、管道、渠道、井、泵、脱盐淡化)需求方管理:水作为经济货物,技术装置新选择和再分配,技术变化,“软方法”引自:David Brooks,2004?
 正是因为社会具有对缺水的适应能力,因此社会不会面对缺水束手待毙,不会像以前有些人认为的发生缺水后GDP就会简单地减少,而是会随之改变,走另一种更加合适的发展道路。
 需要珍惜的水资源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是万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养分。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是因为水和固体资源不同,它在自然界中是以流动的形态存在的,不管是为江为河,或是为云为雨,都给我们一种循环不止、生生不息的感觉。水循环系统确实是一个庞大的自然水资源系统,水资源在被人类开采利用后,确实能够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处在不断开采、补给和消耗、恢复的循环之中。
 然而,这并不说明水是取之不尽的。虽然水是循环的,但水循环的通量单位时间产生的水量是有限的。我们在每一阶段对水的消耗量不可能大于它的自然补给量。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中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 700亿立方米,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这些变化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的发展而来的,用水量的激增,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这种矛盾造成的后果在发展中的我国体现得尤其突出。
 我国的淡水资源本来就不富裕,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水资源外,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8 1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66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但由于对水基础知识和水资源状况不了解,甚至有误解,许多企业和个人节水意识淡薄,再加上水价便宜,多用点水也花不了多少钱,在我国,生产、消费、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以上海为例。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上海拥有充沛的水资源,但事实上因为污染严重,上海地表水资源中仅有20%的淡水可供使用,比北京这个北方城市还要低,属于典型的污染型极度缺水城市。
 但是在上海,光一个洗车行业,每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就很惊人。
 据上海市水务局统计,上海有70%左右的加油站附设机动车清洗站(点),洗车站(点)的年用水总量约为1 000万立方米。而在数以千计的洗车站(点)中,目前仅有少数使用了机动车污水循环净化系统。
 大型公交公司的洗车站虽然具备洗车水循环回用能力,但由于洗车设施不适应公交车结构、机械洗车成本高等原因,大都仍采用耗水量更高的人工清洗。
 根据测算,人工清洗一辆车平均耗水70~80升。如果使用洗车水循环回用设施,耗水量可降至15~20升,按全市100万辆机动车每年清洗50次计算,全市洗车水可节约将近300万立方米每年。也就是说,目前仅洗车行业浪费的水,就可供100万上海人20天的生活用水。
 在水资源同样奇缺的北京,除了超过500万辆机动车所创造出的规模更加庞大的洗车行业外,城市管网漏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十分惊人。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管网漏失率近20%,有1/5的供水被白白浪费。北京每年跑冒滴漏所损失的水量,相当于13个北海。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许多不利的影响也开始日益显现。比如,为了满足城市用水,很多城市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水资源枯竭。目前,我国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人均很少的拥有量和浪费成性的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还有增长的总量需求和日益恶化的总体环境之间的落差,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样的现实需要我们认真反省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和发展方式。水不是取之不尽的,珍惜水资源刻不容缓。这点,在我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
 因水制宜作规划
 我们谈到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是否科学的时候,常常会说到一个词:因地制宜。这里面就包括了对水资源的考虑。这一点,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从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这个越来越成为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的手段来看,我们做得并不好。
 北京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由于人口密度高,北京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 000立方米的下限,比缺水的以色列还低。
 北京建城3 000多年(以周武王11年即公元前1045年蓟、燕分封之年作为北京建城之年)、建都800多年(以1153年金主完颜亮迁都燕京为北京建都之年),这么长的历史时期里都利用当地水就能发展起来的,为什么现在拥有官厅、密云两大巨型水库,利用了永定河水、潮白河水,北京却越来越缺水呢?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说:没有办法,北京的人太多。
 人口的大幅度增长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更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以满足这么多人口需求的问题,而是北京的水资源在总量无法扩大的情况下,却居然达到了人均水消费赶英超美。以高消费著名的美国在90年代初就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全国每户家庭每天的用水量为204升。资料显示,东京的人均日水消费为184升,柏林为168升,而北京目前是285升。这样的数字对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显然是太奢侈了。
 即使我们已经接受了不可能让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民断水的现实,但北京也应该立足自身的水资源现状,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靠别人救济是走不长的。那么,有哪些方面是可以转变或改进的呢?
 首先,就是必须根据自身拥有的水资源条件确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北京要想避免水资源危机的降临,就必须主动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以适应干旱频发的地理环境。
 北京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绝对不适合发展高耗水的产业,如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的水稻,首钢被迁出北京就是很正确的决定。根据北京城市的定位,应该紧密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来改善产业结构。
 除了产业上的调整之外,在北京,整个城市的道路、环境、资源、景观规划时,也应该更注意对有限的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也不是一味地严重缺水。每到雨季,新闻里就常常会出现北京环路因为降雨造成排水不畅、道路中断的画面。大量的降水没有办法补充到地下水系统中去,只能白白地浪费掉,实在是很矛盾的现象。而究其原因是以往的一些做法既加剧了洪水危害,又严重损害了北京的地下水优势。比如,城市地面硬化阻碍地下水的补给,既增加地表水流、加重排水负担,又严重影响地下水库功能的发挥。透水性差的人工草皮与硬化路面的影响类似。
 城市雨水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北京虽然缺水,但年均汛期出境的雨水多达10余亿立方米,远远超过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供给北京的水量。这么优越的资源白白浪费掉,是很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比起修建绵延千里的调水工程,我国雨水利用的方法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了。其实,雨水的利用非常简单,除了建设一些雨水蓄积设施(如建筑物下面的蓄水池、蓄水洼地等)之外,更主要的是增加地面的透水性,尽快让雨水就地渗入地下。因此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只要保护和增加城市地面的渗水性能,包括建设一些人为的渗水设施(如渗水沟、渗水井等),就既可减少城市道路积水、减轻排洪负担,又可以补充地下水。
 城市湖泊是补充地下水的重要场所,而北京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湖泊的水变成地下水,所以给湖底做了防渗措施,隔断了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城市湖泊的防渗处理,对于要充分发挥地下水优势的北京,属于局部有利但肯定对全局不利的因小失大的做法。
 城市排水和地下水补给之间处理不好也会有冲突。如果只想到把城市洪水尽可能快地排泄出去,就会对地下水的补充以及整个水资源的涵养造成不利影响。河道的衬砌、渠化,虽有利于洪水的排泄,但绝对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水生态功能的发挥。
 北京的水资源条件既有非常不利的方面,又有非常优越的方面。北京地区年均降水量略为600毫米,不算太少,但年内、年际分配都很不均匀,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还经常发生连续三年以上的干旱。所以北京在干旱期往往出现缺水。但北京同时又拥有抵御干旱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太行山、燕山环拱西部和北部,山区相对丰富的降水形成径流滋养了山前平原,而且北京山前平原有优良的地下储水构造,相当于天然的地下水库,可以把丰水年份的水资源储存在地下供干旱年份使用。北京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优势。历史上北京的发展主要靠的也是丰富的泉水和地下水。现在发挥北京地下水优势的关键是要让地下水库尽可能多的蓄水。
 城市景观节水的好
 城市化的浪潮我们是没有办法阻挡的,但是关于美化城市所必需的城市水景观、绿化景观如何节水,我们还是可以唆一二。
 当前城市水景观用水主要问题体现在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水资源普遍不足,无法满足城市水景观用水的要求,供需矛盾突出。以往由于实行“保生活用水,增加生产用水并大量压缩生态与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策略,形成了城市内“有河多干、有水多污”的局面,海河流域60%以上的河流湖泊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供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水景观的用水需求。
 其次,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染负荷超出了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这一状况的因素有三。第一,补水量不足,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严重衰减,无法降解自身的污染物。第二,景观用水存在大量污染源。污水排放量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雨污合流管道密集,且未经改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污染。城市道路初期雨水富含重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