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大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校园模拟企业研究》以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校园模拟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创业过程的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立校园模拟企业模式,培养高校大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进行了实验验证。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理应成为创业活动中的佼佼者、社会创新的引领者。但其在现实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并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业能力不足,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创业能力不足。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完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强化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热情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侧重创业技能与技术,忽视创业综合素质与可持续能力的培养;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对社会创业教育模式的整合;培养对象精英化,缺乏对全体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针对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这些现象,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校园模拟企业。校园模拟企业以学生为本位,以可持续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所有在校学生为培养对象,为学生提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平台。校园模拟企业与以往培养模式相比,其独特优势在于: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体验的平台和创业能力实战训练的现实企业,又无需学校组织管理、投资,学生也无需承担创业风险,无需学校组织企业配合。而高校的现实环境具备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主体资源和客体资源,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可在高校大范围推广。
|
關於作者: |
贾鸿雁,女,河北藁城人,1963年4月生。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从事过法律、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主要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企业劳动保障四门课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军队转业干部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开发研究”批准号:11BJY041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l项,其他省级以上纵向课题研究5项;近十年来,发表《高校毕业生就业障碍及对策研究》、《高层次人才动态管理系统建设研究》等专业学术论文24篇;为河北省20多家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过人力资源开发及相关内容的培训。郑炳章,男,云南丽江人,1969年9月生。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学生工作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著有《创业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创业计划及其竞赛的研究》、《创业研究创业机会的发现、识别与评价》等著作9部;发表创业管理和教育相关论文30余篇;承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FIB070309等国家、省部、厅级课题10余项;多次组织和指导本校学生参加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共同组织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取得2银11铜、2个“高校优秀组织奖”的优异成绩。何昱,男,河北井陉人,1979年4月生,法学硕士。河北经贸大学学位办讲师,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与教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发表《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伦理关怀意蕴》等学术论文7篇。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校园模拟企业的研究视角
一 研究视角的界定
二 学生本位的视角
三 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第二节 校园模拟企业的研究框架
一 校园模拟企业的研究问题
二 校园模拟企业的研究假设
三 实验设计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创业教育的概念框架
第一节 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教育理论的内涵
二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四 苏联教育理论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第二节 创业教育的概念框架
一 教育理论与创业教育的逻辑关系
二 创业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 关于创业教育对象的客观性假定
四 关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客观性假定
五 创业教育的内涵
第三章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 各国创业教育现状
二 基于教育主体、受教育者、教育环境的创业教育分析
第二节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三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归纳
第四章 校园模拟企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 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理论脉络
二 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 人力资本理论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人本管理理论
一 人本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脉络
二 人本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 人本管理理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高等教育
第四节 蒂蒙斯创业理论
一 创业理论概述
二 校园模拟企业的理论基础蒂蒙斯创业理论
第五节 教育学课程理论
一 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二 现代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
第五章 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
第一节 创业素质内涵
一 素质概述
二 创业素质内涵
第二节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
一 创业知识素质状况
二 创业者特质素质状况
三 创业能力素质状况
四 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状况成因分析
五 创业素质与成功创业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
一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者素质分析
二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者素质模型框架
三 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者素质模型应用
第六章 高校大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校园模拟企业
第一节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一 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释义
二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典型模式分析
第二节 基于不同实施主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五种模式
二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可持续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校园模拟企业
一 校园模拟企业概念界定
二 校园模拟企业框架模型
三 校园模拟企业在高校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校园模拟企业培养模式的优势特点
第四节 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 高等院校规划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潜能
二 政府部门制定创业政策、营造创业环境
三 社会团体培训创业技能、降低创业风险
四 学生个体强化创业精神、修炼创业特质
第七章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资源条件
第一节 创业资源概述
一 创业资源的概念
二 创业资源的类型与内容
三 创业资源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新创企业资源开发过程分析
一 资源识别
二 资源获取
三 资源配置
四 资源利用
第三节 高校大学生创业资源分析
一 高校大学生创业主体资源
二 高校大学生创业客体资源
第四节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资源条件
一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人才资源
二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环境资源
三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资金资源
四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场地资源
五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教育资源
六 校园模拟企业运行的项目资源
第八章 校园模拟企业案例分析
第一节 校园模拟企业典型案例评析
一 大智汇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报告
二 信诚咨询策划公司
三 潮邦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 校园模拟企业实验活动体会
一 体会
二 体会二
第三节 典型案例综合评析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