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谁在制造经济恐怖》看点:
1.全新概念:第一本把美国的经济手段和经济规则作为一种“软武力”和“恐怖手段”来研究的书。
2.权威性: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高级经济师,对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规则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3.真相揭示:通过世界上许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甚至是娱乐八卦事件,层层深入,为读者厘清一个个被掩饰或者被误导的真相。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美国的经济恐怖手段在起作用。
4.大格局+深层次:在这本书中,有大国大国之间,阴谋阳谋的各种博弈,政治、经济、资源、环境……全部是博弈的工具;在这本书中。有大国对小国的肆意压榨,伤害、战争、苦痛……本书不仅格局大,而且分析尤为细腻,有深度。
5.通俗化+趣味性:语言通俗,内容贴近现实。让普通老百姓一本书就能看懂世界经济格局和走向,了解美国框架下的经济规则和手段。爱好时事和财经读物的普通读者能够从本书中找到阅读的趣味。
6、知识性+实用性:本书涵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时政财经方面的人士来说有很好的实用性,对于政界和商界人士来说,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7、热点折射:本书讲述的人物和事件
|
內容簡介: |
《谁在制造经济恐怖》主要从十个方面来阐述和揭露美国利用由他牵头制定的全球贸易协定、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金融体系和碳排放等规则,以及美元这个利器,对全世界的经济进行幕后操控的阴谋事实。美国通常是指定一个有利于他自己的规则,然后等着其他国家乖乖走进圈套,当受害者明白一切的时候,已经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摆布。
|
關於作者: |
叶一戈,原名黄凤祁,高级经济师,金融专业毕业。长期在某国有银行工作,对宏观经济和货币市场等方面的预测有着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人民币汇率水平上,对国内经济结构、国际收支平衡、通货膨胀的变化持续关注。著作有《人民币保卫战》等。
|
目錄:
|
第一章:寻找金融地震的“震中”
次贷就是次品房贷?
美国买房人很幸福
华尔街的美丽故事
雷曼是替罪羊
美联储一身清廉吗
信用评级里面的猫腻
债券买家都是外国人
谁在这场地震中赚得最多
第二章:开动美元“印钞机”
美元是谁的钞票
美联储竟是私人银行
流离失所的海外美元
美国国债游戏
危急之下的美国幸福依旧
空手道回购国债
全球拿他没辙
第三章:希腊告诉我们什么
没有需求创造需求
有需求就有突破口
谁导演了“性侵门”
让欧盟集体呻吟
就这样绑架一个国家
国家债券是双刃剑
第四章:高盛--美国的御用金融杀手
别小看这栋大楼
推倒的同行引发金融危机
他的后台是谁
早就潜伏在中国
谁能监管这个大鳄
善于制造通货膨胀
他也在等人民币升值
第五章:毁掉日本制造的幕后黑手
为何选中丰田
其实都是预谋
福特在偷着乐
扳倒“日本制造”神话
日本为何如此忍气吞声
让日本很受伤
第六章:谁在把持碳交易
美国人:“什么是低碳?”
哥本哈根“巴黎和会”
美国的算盘
谁人没有“小九九”
中国低碳的代价
第七章:俄罗斯大火“烧高”了国际粮价吗?
天灾还是人祸
粮价掌握在谁手中
他们推高粮价
天下粮商
补贴造就价格优势
汽车吃掉人的粮食
粮食核弹--转基因
第八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底为谁服务
IMF的缩写
我的银行听我的
美国和西欧的交易
如何让贷款顺利发放
苛刻的金融条款
救世主还是掠食者
第九章:从中东到中国南海--石油
油价谁来制定
欧佩克的作用
美国自己也有石油
墨西哥湾真的是意外?
美元利用石油绑架全球
2008年的石油低谷
第十章:“中国制造”威胁了谁
上世纪80年代产业阴谋
苦涩的中美贸易
劳力者这样制于人
发展付出的代价
掐住中国的咽喉
用人民币击垮出口
瘸腿的中国经济
只能产业转变
|
內容試閱:
|
次贷就是次品房贷?
37岁的塔里娅?西格蕾夫丝?奎因是马萨诸塞州一名普通的护士,她带着3个孩子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所旅店里,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已经完全能够适应这里的生活,可以自己做饭吃。
因为马萨诸塞州庇护所住客数量如今已经饱和。政府只能把这些无家可归的830户人家安排进39家旅馆居住,据说这是旅馆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其他城市也出现类似状况,拥挤的庇护所不再接收新住客,令不少家庭只能用慈善机构发放的优惠券自掏腰包住旅店。
在此之前,她曾经在一家政府庇护所住过两个多星期,后来才搬进这家旅店。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就是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以来的房地产泡沫大崩溃。
因为房价跳水,经济低迷导致这些购房人失去了工作,不得不接受政府救济。美国四大无家可归者保护组织曾经发表联合报告说,他们失去住房后,大多数人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居住。其他人住在庇护所或旅馆里。
在不少地区,庇护所已经满员,因此唯一能让家庭成员待在一起的方法,是以每周200美元的价格租旅店居住,全美无家可归者援助联盟执行主任米歇尔?斯托普斯说,“他们把80%的收入用在住房上,加上不能自己做饭,花在食物上的费用也更高。”
其实早在2007年8月,危机已经出现端倪。华尔街位列前茅的金融巨头贝尔斯登忍痛宣布: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毒害,其手中的两只相关基金倒闭,投资人损失超过15亿美元,并且表示可能会卖身给摩根大通、美国银行以及汇丰银行等巨头。
而在此之前,贝尔斯登头号债权人美林公司,断然决定拍卖贝尔斯登的8亿多美元次级债MBS,还计划出售其相关衍生产品。此举激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随后高盛、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也都采取了类似行动。由此引发了对美国房地产垃圾债券的抛售狂潮。
更为严重的是,像美林等巨头们原计划抛售的产品中,有大部分属于此前备受国际评级机构推崇的AAA产品。即便这样,优等品在拍卖场上还是遭遇了滑铁卢资产打到85折还鲜有问津,其余次等货就更是垃圾一堆。
随后不久的四个月,美国次级债风波就让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房地美所持相关资产市值缩水47亿美元。当时的房地美持有相关资产约1240亿美元,房利美持有约580亿美元,可是很快就被狂潮淹没。
到2008年6月份,美国已经有超过50家发放次级债的机构关门,3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停业,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Accredited Home Lenders最后也撑不住了,对外公布“可能随时破产”。这股黑风雪雨马上像龙卷风一样把美国房地产抛向了半空。
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球最大保险公司AIG也在风暴中下倒了下来。他涉及了大量次级债衍生品CDO的投资业务,由此可能产生高达23亿美元的损失。此外,美国投行美林的两只对冲基金权证产品,也注定将在这场风波中损兵折将。
而追究这股风波的源起,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罪责难逃,由于资金链断裂,新世纪金融在2007年3月13日就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后来因为超过84亿美元的债务无法偿还,新世纪金融向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申请,从此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就这样倒下了。
那么垃圾房贷债券是如何走上股市进行交易的呢?
其实都是国际金融家们通过资产证券化把房地产信贷包装成有价证券MBS债券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后来又配合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设计出了各种衍生品:CDS、CDO以及CDO平方等等,这些垃圾债券被打扮的花枝招展走向舞台,这其中后台老板、化妆师、媒体等等利益既得者都是罪魁祸首。
可是肯定还有很多人不明白,小小的次级抵押贷款事件是如何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
按理说美国次贷市场本身的规模不大。综合各机构数据到一起规模不到3万亿美元,而且在这市场基础上形成的CDO类债券担保债务凭证资产规模不过1万亿美元。而整个美国住房贷款市场可以容纳大约8万亿美元的规模。为什么能够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事件?
原来这个次贷风暴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传递中逐渐放大。
首先从源头说起。美国普通的购房者,也就是低信用的购房者向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次贷业务,这些次贷公司本身资金也不足,说白了和购房者差不多一个级别,承担不了这么大的风险,于是便将这一业务打包成资产抵押债券,出售给投资银行和房利美、房地美等公司,为自己找一个靠山,或者说一个兜底者,当然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可是大公司也不傻,为了分散风险,投资银行也如法炮制,再找下一个买家,将购买的债券以担保债务凭证CDO类的债券形式,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出售。在正常情况下,房地产不断地升值,购房者能够持续获得次级抵押贷款,也就能够按时归还房贷,这个链条就能够维持运转。可是万一当房价不再上涨或者出现下跌时,这根链条便开始出现风险了。
美国是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些垃圾债券要想上市需要经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杠杆交易,尤其是对冲基金的操作,必须依靠杠杆交易进行,所以当风险发生时,风险立刻会被几十倍、上百倍地放大。金融的全球化与衍生金融产品的作用是双刃剑,本来是可以用来分散风险的,可是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由此,垃圾房贷把全球经济带进了垃圾时间。
这是谁的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