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空间政治与消费主义幽灵以“十七年文学”中的“舞厅”叙述为中心》;《“劳动乌托邦”的建构试论20世纪50-70年代工业文学中“劳动”的意义》;《“摩登”与“革命”的辩证法“十七年文学”与电影中的“上海姑娘”》;《“十七年文学”中的“乡下人进城”》;《“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建构》;《“交叉地带”的叙事镜像试论“十七年文学”脉络中的路遥小说创作》……《后革命时代的焦虑》作者徐刚收录了这些作品。
|
內容簡介: |
徐刚的研究偏重在对于当代文学的研究上,《后革命时代的焦虑》中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正如中山大学郭冰茹教授在《走笔至此》一文中所谈及的,好的文学批评应该既能体现出作者的史家眼光,显示出作者的理论素养,同时又不失锐气、才情和锋芒。刘涛、金理、徐刚不仅显示出了“史家眼光”,也不失“锐气、才情和锋芒”
|
關於作者: |
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200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张颐武教授攻读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毕业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批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电影》《文艺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数十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有学术专著《想像城市的方法》出版。
|
目錄:
|
总序
序
上编:当代文学研究
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
重审“当代文学”的概念与文学史分期问题
后革命时代的焦虑
历史语境中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论争
“激情”与“理性”的争斗
20世纪50-70年代工业题材文学及其文化政治
空间政治与消费主义幽灵
以“十七年文学”中的“舞厅”叙述为中心
“劳动乌托邦”的建构
试论20世纪50-70年代工业文学中“劳动”的意义
“摩登”与“革命”的辩证法
“十七年文学”与电影中的“上海姑娘”
“十七年文学”中的“乡下人进城”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建构
“交叉地带”的叙事镜像
试论“十七年文学”脉络中的路遥小说创作
下编:作家作品阐释
先锋记忆的缅怀与溃散
评马原《牛鬼蛇神》
时代的精神状况
评格非《隐身衣》
“讲故事的人”
评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消逝的故乡风景
评陈应松《夜深沉》《送火神》
作为一种历史态度的改革文学
重评张洁《沉重的翅膀》
现实的激愤与批判的证词
重评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屈辱而荒谬的灰暗人生
阿乙小说论
苍凉而卑微的女性叙事
孙频小说论
新世纪中国科幻文学的流变
城市小说和它面对的世界
新世纪十年城市文学一瞥
后记
|
內容試閱:
|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后新时期文学”的讨 论热潮中,赵毅衡先生 就曾敏锐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今天仍然深感棘手的当 代文学分期问题。他在 《二种当代文学》一文中,就“后新时期文学”的出 场所造成的当代文学分 裂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新时期文学, 与20世纪中国文学大部分 时期相同,服务于主流社会运转的需要,服务于政治 运动,寓教于乐,制造 典型”。而“后新时期文学”则是“社会市场化时期 的文学”,是“一种新的 当代文学”,它“大约从1985年新潮小说发端时就开 始出现,而在1987年先锋 小说形成时成形,这是种倒行的文学”。在此后的十 多年,赵毅衡先生所提 出的问题始终如幽灵般纠缠着当代文学研究界。此间 ,随着文学转折的深入, 新的文学元素不断溢出,过于笼统的“中国当代文学 ”所造成的文学史分期 及叙述中的破碎与不适虽偶有人提及,却始终没有得 到恰如其分的解决。如 今,历史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伴随着“新新中 国”的崛起,“后新时期 文学”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气象万千的“新世纪文学” ,它们与“40-70年代文 学”“新时期文学”一道在“中国当代文学”这个巨 大而空洞的“能指”下面 “无聊地讨生活”。于是,一部部冠以“当代文学史 ”的著述成了纯粹文学时 间的编年和叠加,文学分期与文学史叙述的简单加法 一点点消磨着20世纪以来 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与学术化所取得的有限成就。时 至今日,中国当代文学的 历史已然逼近其60年的大关。然而,从历史容量来看 ,尽管“当代文学”拥有 着两倍于“现代文学”的历史长度,但相对于“现代 义学”稳定的学科形态和 知识设置,“当代文学”的历史及相关问题却不断遭 受质疑,乃至其学科合法 性都是一个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同当代文学学科历史 化和学术化的深入,关 于当代文学史写作观念的讨沧和实践曾在学界掀起了 不小的热潮,彼时,洪子 诚、陈思和等几位学者的当代文学史著作相继问世, 可谓蔚为壮观。直到2002 年,洪先生《问题与方法》的出版,作为学术范畴的 “当代文学”才渐人人 心。然而,尽管洪子诚先生的研究已然清晰地阐述了 “当代文学”的概念和发 生问题,但作为学科范畴的中国当代文学与作为文学 史概念的“当代文学”之 间始终存在着复杂而混乱的纠结。此外,“当代文学 ”的“历史污点”所造成 的非审美化指责,以及来自现代文学学科竞争的压力 ,这些都使得在“新世纪 文学”图景日渐清晰的今天,“当代文学”已经无颜 再继续“当代”下去。
是寻求新的学科命名,抑或是对既有的文学史地图予 以重新切分,对于这个并 不古老的学科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转折。对此,相 关学者们的努力显示了学 界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信心。近期程光炜先生的文 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 “始终没有将自身和研究对象‘历史化’,是困扰当 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主要问 题之一”;而昌切先生也针对代文学面临的“名实相 分,概念所指不~”的 问题,提出要“重审当代文学”。重新清理当代文学 的历史脉络,重绘当代 文学的历史地图已然成为学界迫在眉睫的大事。对此 ,2007年的89月,现当 代文学界相继召开的“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 ”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历史观念与方法”的学术会议,似乎是一个不太显明 的征兆。会议的论题广泛 涉及文学史分期和“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问题。结 合近期蛰伏之中的新一轮 “当代文学史”写作热潮,大约十年一个周期的当代 文学历史观念和方法的讨 论似乎山雨欲来,学界前辈和同人希冀着一种达于共 识的努力,弥合并挽救已 然破解的“当代文学”及“当代文学史”。P17-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