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內容簡介: |
设计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生活方式变迁的历程,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对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和研究一方面可以把握特定社会条件下一类设计发生、发展、成熟,甚至衰退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认识不同设计类型的艺术特征,以及背后的设计思想与创新思维,从传统设计中汲取营养实现当代传承。这正是《中国设计史十二五艺术设计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路和重点。《中国设计史十二五艺术设计基础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遵循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主要梳理、分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中国不同艺术设计类型的发展历程以及特征分析,如陶瓷、家具、建筑、服饰、平面设计等;科技发展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不同时期设计风格与设计思想的变迁:文化的交流融合对设计的影响等。
|
目錄:
|
第1章绪论
第一节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的主要课题
第二节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与当代传承
第三节中国艺术设计史发展的规律探讨
第2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设计起源与石器设计
第三节陶器设计
第四节原始平面设计
第五节玉器设计
第六节原始建筑及室内设计雏形
第七节织物的产生与服饰设计
本章小结
第3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青铜器设计
第三节陶器设计与原始瓷的出现
第四节玉器设计
第五节平面设计
第六节交通运输工具设计
第七节染织服饰设计
第八节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
本章小结
第4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铁器时代
第三节青铜器的设计创新
第四节陶器设计
第五节平面设计
第六节漆器工艺与设计
第七节服饰设计
第八节交通运输工具设计
第九节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5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历史概况
第二节铁器的运用
第三节铜器设计
第四节平面设计
第五节陶器与瓷器设计
第六节漆器设计
第七节建筑设计
第八节服饰设计
第九节秦汉时期的设计理论
本章小结
第6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第一节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陶器设计与瓷器时代的形成
第三节金属工艺与设计
第四节玻璃玉石工艺与设计
第五节漆器设计
第六节平面设计
第七节建筑设计
第八节染织服饰设计
第九节外来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第十节设计理论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7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8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9章元代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10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11章近现代时期的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5.腰带带具
隋唐时期,鞣带①已是男子常服通用的东西,是革带上以备挂物的小带子。因鞣带是从西北少数民族流人中原,至隋唐而盛行,故在隋唐初期,革带上所系鞣较多,盛唐以后减少,少数民族和东西邻国所系鞣较多,汉族所系较少,这是生活方式不同的缘故。过着游牧流动生活的少数民族,居无定处,需要随身携带弓、剑、砺石(磨)9石)、火镰、吩(大巾为帖)悦(手巾)、针筒、算囊之类生活器具,带得越齐全,使用时越方便。汉族过着定居的生活,腰间东西挂得太多,反而感到累赘。北朝末期和隋唐初期,以鞣带上的质料和数目多少表示服用者身份高低,最高级的革带装十三,为皇帝及高级大臣所用。的形状有变化,唐太宗赐给功臣李靖的十三环玉带,形七方六圆。唐韦端符在《卫公故物记》讲他见到的十三环带,形方者七,挫者二,隅者六。十三各附环,佩笔一,火镜二,大小各一,苄囊二,椰盂一,还有五种东西已亡失。《唐会要》卷三十一载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令内外官依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敕,文武官带七事,即算袋、)9子、砺石、契必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七事。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上说唐朝后来规定天子用九环带。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十副玉带中有一副白玉九环带,九环外有三个三角尖拱形并在底部琢有扁穿孔可系鞣的。另外像陕西西安郭家滩隋姬威墓的玉带只七环,是不完全的带具。日本美鹤美术馆也保存了同样的一套。唐五品以上武官有佩七事的制度,但初唐绘画如《凌烟阁功臣像》和《步辇图》中的官员只佩香囊和鱼袋。西安唐韦炯墓石椁线刻人物有在革带上佩)9的,可带上悬挂的鞣数目不多。而在西安唐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男装宫女身上所束钿镂带上悬挂的鞣反而较多,男装宫女中有一个头梳双髻、身穿窄袖圆领衫、小口祷,平头花履,双手捧方盒的,画面只看到她身体的正面和左侧面,已看见她腰带上悬有八根鞣带,如加上看不见的右侧面所悬数目,应达十三根,除腰间有时挂香囊小银铃外,一般不在上挂东西,只是一种时髦的装饰打扮。而敦煌壁画中的进香贵族,却有佩鞣七事的形象,可见胡汉习俗的不同。
盛唐以后,汉族革带上系鞣渐少,至晚唐几乎不在革带上系鞣,只把带保留下来作为装饰70带有玉、金、银、铜、铁等不同质地,以玉最贵,唐朝玉有素面的,有雕琢人物及动物纹样的。西安何家村出土的白玉分方圆二式,上雕狮子纹,下附环。辽宁辽阳曾出土浮雕抱瓶童子纹玉。下面开出可直接挂带的扁孔,称为古眼。这是后期的形式,这种形式由盛唐流行到辽代前期。张祜诗:“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说明玉露于背后。玉紧密排在革带上的称“排方”,排得稀疏不紧的,称为“稀方”。
革带尾端所装尾(又名挞尾、獭尾、鱼尾),带尾端原来由上向下反插,唐高宗诏令尾向下插垂头。《新唐书车服志》说“腰带者,摺垂头于下,名曰尾,取顺下之义。”唐朝金带铭文都刻在尾上,前蜀王建墓出土玉带具,尾也刻有铭文。从中唐时期起,革带除单带扣、单尾的款式以外,又出现了一种左、右腰部两侧各系一带扣和尾的双带扣双尾款式,系紧之后,双尾分垂一旁,起对称装饰效果。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之执扇者是背侧身的姿势,正好能看清楚它的装身效果。这种革带,前腹和后背部分都可装,不像单尾带那样穿过扣眼后有一段会被带遮住,故到宋金时期就渐渐流行开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