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內容簡介: |
该书从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结合点出发,注重理论性、融合性、通俗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重点介绍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环节、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力图将随班就读的教学融入普通班级的教学当中,使之既有利于普通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在附录部分还附有山东特色的经验论文和案例。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普通学校从事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也适合普通班级的广大教师在业务进修和教学实践中参考。许多内容还可供管理者以及特教学校的教师阅读。此外,也可以作为县区组织随班就读培训时的参考资料。
|
關於作者: |
主编简介
杨逢镕,194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59年随命运之波进入普通师范,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城乡多地的小学、初中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1985年调入济南市教委(教育局),1987年起,先后任市教委普教处副处长、学前教育处处长(市托幼办主任)、兼任市少工委副主任。长期从事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少先队等项工作。1992年起,先后在学术团体“济南市特殊教育研究会”、“济南市幼儿教育研究会”任理事长。2003年在济南市教育局退休。2004年当选为“山东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0年换届卸任);2005年至2010年被聘请为“山东省随班就读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现被聘请为“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顾问委员会”委员。
个人著作有《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参与了《教育春秋》、《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等书的撰稿和编写工作。济南市政府教育法规《济南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1997第116号市长令)、《济南市托幼工作暂行规定》(1992第51号市长令)主要起草人。《山东省开展建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县级支持保障体系工作实施方案》(鲁教基办字[2006]32号文)主要起草人。有多篇论文、调研报告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
目錄:
|
单元一 随班就读和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
专题一 随班就读概述
专题二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专题三 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
单元二 特殊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测查评估
专题一 特殊儿童概述
专题二 各类障碍概述和相关特殊儿童的一般表现
专题三 特殊儿童的测查评估
单元三 随班就读的招生和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
专题一 随班就读的招生
专题二 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安置
专题三 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和建档
单元四 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环节
专题一 教学和随班就读教学的概念
专题二 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专题三 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环节
单元五 随班就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专题一 现代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专题二 随班就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专题三 随班就读教学的重点策略
单元六 随班就读的课程和课程内容的调整
专题一 课程概述
专题二 随班就读课程的特点和设置
专题三 随班就读课程内容的调整
单元七 随班就读的班级教学计划和个别教学计划
专题一 随班就读班级教学计划的制定
专题二 随班就读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
专题三 随班就读个别教学计划的实施
单元八 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过程的优化
专题一 课堂教学概述
专题二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管理
专题三 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单元九 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评价和随读班级教师的教学评价
专题一 教学评价概述
专题二 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业评价
专题三 随读班级教师的教学评价
单元十 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运作和资源教师(辅导教师)的任务
专题一 资源教室的概念和设施
专题二 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作
专题三 资源教师(辅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单元十一 轻度智障儿童的特点和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专题一 轻度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专题二 轻度智障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
专题三 轻度智障儿童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单元十二 听障儿童的特点和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专题一 听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基本条件
专题二 听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专题三 听障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
专题四 听障儿童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单元十三 低视力儿童的特点和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专题一 低视力儿童与盲童的一般身心特点
专题二 低视力儿童学习环境的创设
专题三 低视力儿童在随班就读教学中的需要
单元十四 其他特殊儿童的特点和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教育需要
专题一 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要
专题二 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要
专题三 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要
专题四 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要
专题五 肢体残疾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要
单元十五 随班就读的教学研究和巡回指导
专题一 随班就读教学研究的一般策略和基本要求
专题二 随班就读教研活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专题三 随班就读巡回指导的策略和巡回指导教师的作用
单元十六 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题一 随班就读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师的基本条件
专题二 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发展
附录
附录一 随班就读经验论文和教学案例
附录二 智障、听障、视障儿童的简易测查方法
附录三 相关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单元一 随班就读和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
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随班就读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普及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普通学校的教师尤其是从事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应当对随班就读的概念和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专题一 随班就读概述
一、随班就读的概念
按照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二)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者其他机构附设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教班就读;
(三)在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随班就读”一词在国家文件中出现最早见于1987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印发“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到“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大多数轻度弱智儿童已经进入当地小学随班就读”。之后,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性文件陆续出台,如1988年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9年发布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9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等,都对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作出了明确规定。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残疾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此概念有两个内涵:一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如不是在普通班级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二是满足特殊儿童教育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的“读”是一个特定的特殊教育概念,不应将其仅仅理解为读书或文化课学习,这里的“读”是指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换言之,“随班”是教育安置的形式,接受教育是问题的实质,通过随班就读接受适合的教育以达到促进素质发展的目标要求,是随班就读的根本任务所在。
二、 对随班就读定义的解读
若干年来,国内学者对随班就读的定义有不同的解读。一些学者认为,我国随班就读是在西方一体化或回归主流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的对特殊儿童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这些学者将我国随班就读和西方回归主流或融合教育等同对待,认为它们实质上没有什么不同,随班就读是在西方融合教育直接影响下开展起来的。
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随班就读与西方的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具有中国的特色。如北京师范大学知名特教专家朴永馨教授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东北的一些学校就有弱智儿童就近跟班学习的事例。他认为,尽管中国的随班就读与欧洲的融合教育、美国的回归主流有相同之处,但这只是特殊教育共同规律的一些体现,各个国家是依据自己的国情和哲学观点确定适合自己国家的特殊教育安置方式的。随班就读模式是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策略,是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参照其他国家融合教育的做法,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邓猛教授认为,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在辛勤实践过程中,吸取西方回归主流和融合教育观念,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具体国情走出的一条实施特殊教育的新路子。
三、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意义
1988年,我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基础教育的发展经验提出:“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确定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随班就读顺应了人类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发布的“萨拉曼卡宣言”,签署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并庄严声明: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获得可达到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机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儿童中心教育思想接纳他们。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顺应人类社会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等政府法规,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实践,出现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借鉴、交流融合的发展趋势,展示了教育观的进步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是完善现代教育格局的具体体现。
第二,随班就读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开展随班就读最初的出发点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特殊儿童就近入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特教学校的数量不能满足所有特殊儿童的入学需求,加之农村儿童居住分散,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即使有了特教学校,也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让大多数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特殊儿童在附近的普通学校就读,方便了家长送子女上学,大面积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保证了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切实保证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巩固“普九”成果,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随班就读有利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普通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同班学习,有一个正常化的教育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他们融入社会,和平常人一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同时,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应,有助于普通儿童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许多特殊儿童走进普通学校,他们刻苦学习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普通儿童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
第四,随班就读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已成为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随班就读的健康发展,可以教育社会民众,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气,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