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从银行业对外开放、利率市场化等方面,介绍了与本书所讨论问题相关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围绕商业银行稳定这一核心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进行回顾和梳理。
第一节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商业银行稳定的思索和探讨。随着我国未来银行业对外开放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与全球金融市场联系的日趋紧密,国内银行业能否保持稳定运行,已成为我国有关各方广泛关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各国或地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进程明显加快,我国银行业也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一方面,中国银行业通过自设机构、并购、参股等方式积极、稳妥“走出去”,实施海外布局,构建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匹配的服务网络。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1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49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内地积极布局,并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发展趋势。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共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42家外资法人机构、9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97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资产总额含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达到2.38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近2倍。
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一国或地区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显得极为重要。Yeyati and Micco2007、Hoggarth et
al.2002等研究文献提供的大量事实和证据已表明:作为一种政策选择,银行业对外开放既可能给开放国或地区带来繁荣和福利,同时也可能使开放国或地区的银行业暴露在更多的内外冲击之中,从而使这些国家或地区银行业的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甚至威胁。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几乎每个经济转轨国家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都曾因为外部冲击经历过银行危机,并为此承担了巨额危机成本或损失Capno
and
KlingebM,2002。例如,泰国在1997—2000年的危机中,平均每年为化解银行危机而产生的总支出占当年GDP的比重达到43.8%,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危机成本比重也分别高达56.8%和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