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日本狂销100 000册!
蝉联日本亚马逊网站亲子教育榜首
亚洲年度最佳亲子沟通概念
国际教育专家 李庚
“父母学堂”创始人 李忠辉
联袂重磅推荐
源自作者10年亲身教学经历 1000个真实亲子沟通案例
坏习惯屡教不改,稍加批评就开始顶嘴,每回和他说话都跟吵架一样;
不主动交流,跟他说话也爱理不理,完全搞不清他心里在想什么……
明明做错了事,他却说“不是我的错”,把责任推给别人。
为什么与孩子沟通这么难?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父母要学会用引导式的语言与孩子沟通。经常保持微笑,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步调听他、说他想说的话,接受孩子犯错的现实,把焦点放在能做的事情上。
父母语言转变,孩子行为就转变!
|
內容簡介: |
直接式对话:击中孩子的逆反心理
引导式对话:投向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有时会非常反感父母的话,而父母常常会忍不住对孩子发飙。为了扭转与孩子沟通的僵局,父母应转变说话方式,采用魔法般的引导式对话。
若想让孩子不那么叛逆
与其说:“快去学习!”
不如说:“课外活动那么忙,恐怕没时间学习吧?”
父母可以采用正话反说引导法,逆反的孩子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本意。
若想让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
与其说:“再不快点就要迟到了!”
不如说:“早点去学校,你就有时间和同学聊一聊哦!”
父母不妨采用积极表达引导法,将积极向上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中!
若让想让孩子做某事
与其说:“再玩手机,今天晚上就没晚饭吃了!”
不如说:“马上要吃晚饭了,先把手机放下吧!”
父母还可以尝试用明确意图引导法,让孩子瞬间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投向孩子的球,要富于变化,这样,才能与青春期孩子营造积极而快乐的互动氛围。
|
關於作者: |
“和孩子相处真有一套”的知心老师
财团法人生涯学习开发财团指定导师
NPO法人心理支援交流帮助教练
圣达菲发展心理学协会NLP 执行师
大塚隆司,毕业于大阪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曾经营食品公司,后转到知名辅导班任教。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帮助1000对家长和孩子改善了恶化的亲子关系。
他还对客卿、建导和简快疗法等有所钻研,并从中找到了亲子之间交流的特征和规律。如今,大塚隆司已经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好帮手。他在各地开设工作室,为家长朋友提供咨询服务,并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演讲,帮助更多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目錄:
|
小测试 你是哪种教养方式?
日本亚马逊五星级读者评论
导 读 陪孩子共同度过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前 言 父母万万不可做的5 件事
第1 章 激发孩子学习热情的对话引导术
“怎样才能让我家孩子踏踏实实地学习呢?”
“我为什么要学习?”
“学习可以让我们人生的屋顶不断增高”
根据孩子的学习类型,引导孩子自觉学习
怎么说,孩子才能集中注意力?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
陪孩子一起设定学习目标
帮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
引导孩子朝向目标努力学习的3 个秘诀
孩子灰心丧气时,如何让他重新振作?
孩子复习备考时,陪他一起想办法
提供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将来要走的路
孩子对设定目标存在抵触情绪怎么办?
第2 章 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对话引导术
如何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样制止孩子比“别做了”更管用
如何对待有强烈逆反情绪的孩子?
大人心急如焚,孩子却不紧不慢
如何引导消极冷淡、不愿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
第3 章 有效批评逆反期孩子的对话引导术
一句话只传达一个信息
积极的情绪,要用积极的语言传达
批评与表扬的“1∶5 法则”
不会造成对立的批评方法
给孩子的缺点取个有趣的昵称
如何让孩子从心底里接受批评,真心反省?
批评孩子后,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这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表扬,也要把握好时机
第4 章 和10多岁孩子交流的对话引导术
对于沉默寡言或反应冷漠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的步调
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要“正话反说”
面对发牢骚的孩子,不要急着提建议
学会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交流
如何搞定“但是”“不过”不离口的孩子?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如何避免他做无谓的辩解?
第5 章 放下包袱,陪孩子一起成长
放下自责,对自己说“我很棒”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做他的榜样
不要忽略愤怒背后想要传达的真实感情
改变不成功的模式,问题迎刃而解
后 记 大胆实践,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
內容試閱:
|
批评与表扬的“1∶5 法则”
当大人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了,不知不觉之间,批评、提醒孩子的次数就会增加。有时候,大人并不是有意要批评、提醒孩子,而只是因为有一些琐碎的小事看不下去,才会对孩子指责一番。
可是,随着批评、提醒孩子次数的增多,大人会更加在意孩子身上的小细节,进而更多地批评、提醒孩子。我以前就经常这样,最后连自己都感觉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在我们补习班中,有一位初三的女孩子名叫奈津。青春期孩子身上特有的逆反个性在奈津同学身上尤其明显。不管大人说什么,她都会摆出一副抵触、反抗的姿态,这让我感觉很棘手。
有时候,奈津同学会在上课时在教室里到处走动,和同学大声说话,有时候,她甚至还和其他中学来补课的同学打架。她的行为不但影响老师讲课,也影响同学听讲。可是,每次我批评或提醒她时,都会看到她不屑和抵触的眼神。
课余时间,只要以奈津同学为首的小集团在教室里聚集在一起,就会开始说别人坏话,让教室里的氛围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一些老实胆小的同学甚至战战兢兢。我心想:这样下去,教室里将永无宁日,我必须得做点什么!
于是,我开始回想自己和奈津同学交往的一些细节,最近都和奈津同学说过什么话,我发现,最近和奈津同学所说的话全是批评、提醒她的话:
“赶快回到座位上坐好!”
“你又迟到了?能不能按时来上课?”
“现在是上课时间,你安静一点!”
总是这样批评她,能行吗?
确实,我对奈津同学说的全是批评、提醒的话,这样一来,我和她之间的关系就完全是批评与被批评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我自己也觉得不舒服。
只要我一对她说话,要么是批评她,要么是提醒她,如果孩子形成这种惯性思维,就绝对不愿意接近我了。我想,如果我的上司也是这样对待我,我肯定也不会喜欢这个上司。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以后要多多表扬奈津同学。于是,我发明了一个“1∶5 法则”。“1∶5 法则”非常简单。即每批评1
次之前,都要先表扬5 次。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寻找奈津同学身上值得表扬的地方。不过,一开始我表扬她的意图过于明显,所以进展并不顺利。
比如,课间休息时间,我发现奈津同学竟然在学习,于是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便走过去表扬她说:“哇!课间休息时间还在学习,不简单啊!”
结果她的回答却是:“什么啊,作业没写完,老师罚我赶快写完。”
“哦,是这样啊……”
还有一天,课上我正在讲概率论,看到奈津同学正在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学习概率知识。于是,我走过去对她说:“不错嘛,有了这个教具,概率就很容易理解了。是你自己做的吗?很有创意嘛。”
“不是,老师教的。”
“哦……”
为了让我的表扬更自然,我一看到奈津同学没有四处走动、坐在座位上似乎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时,就找到机会表扬她:“哎呀,今天奈津同学上课听讲好认真啊!要是一直都这样就好了。”
“那我做不到。”
“哈哈……这样啊……”
虽然我不知道我表扬奈津同学的话语能对她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在我实施了“1∶5
法则”之后,我和奈津同学之间的关系确实得到了改善。
与以前相比,奈津同学主动和我说话的次数增加了,她也愿意认真听我说话了。虽然她还是会不耐烦地回答我:“是是是,我明白啦!”但至少她是微笑着说的。这说明奈津同学对我的态度有所转变。
另外,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我会留心观察奈津同学了,以前我可没有这个耐心。我发现,当我们不在意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从他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我是首先有了想要表扬奈津同学的意愿,才去留心观察她。因为我开始在意她,所以才在她身上找到了真正值得表扬的地方。而且,我也更加了解奈津同学了。
举例来说,奈津同学其实在家里经常帮父母做事。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她做事情非常有章法,而且细小、琐碎的事情也能被她做得井井有条。另外,虽然还没跟父母说,但实际上奈津同学心中已经有了理想的高中。为了考上那所理想的高中,奈津同学想提高自己理科和社会课的成绩,但不管怎么努力,收效都不明显,因此她也非常苦恼。再有,奈津同学还有一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她和弟弟关系非常要好,而且她是一位好姐姐。
通过对奈津同学的了解,我发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之所以会有“讨厌”这种感情的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不了解”。我们越多地了解一个人,同时让对方越多地了解自己,彼此之间相互讨厌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少。
由于我留心观察奈津同学,发现了她身上不少闪光点,以前我在内心里自作主张地给她贴上的“麻烦学生”的标签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同时,通过不断的接触以及我善意的表扬,奈津同学对我的了解也不断增多,对我的存在也产生了安心感,所以,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嫌我烦了。
虽然在“1∶5
法则”中,“1∶5”这个比例没有任何根据,但是,在不断寻找对方身上优点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了解对方,也会渐渐地对其产生好感,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多地表扬他,而表扬可以促进对方的进步,也可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如果总是被批评、被提醒的话,渐渐地就会失去听大人说话的兴趣,甚至变得不耐烦。如果大人能够按照“表扬5
次、批评1 次”的比例和孩子相处,不但能促进孩子的进步,还能让孩子愿意听大人说话。由此可见,“1∶ 5
法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变化,也能帮大人改变自己。
批评与表扬的“1∶5 法则”
有些家长“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喜欢为一些琐碎小事就对孩子加以批评、提醒,次数一多,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抵触心理:怎么老是批评我,难道我就一无是处了吗?当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的时候,可以采用批评与表扬的“1∶5
法则”,每批评1 次之前,先尝试表扬5
次。其实,只要家长愿意留心观察孩子,就能在孩子身上发现很多值得表扬的闪光点。家长表扬的次数多了,就一定会促进孩子的进步,不知不觉之间,亲子关系就会得到改善。
不会造成对立的批评方法
之所以有很多家长都觉得批评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是因为大部分青春期孩子都不会认真听家长的批评。被大人批评时,孩子的反应大体上可以分为3
种类型:
◆认真听取型;◆ 反抗型;◆ 无视型。
如果孩子属于“认真听取型”,那我们大人自然省心又省事,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另外两种类型。因为“反抗型”和“无视型”的孩子都不会认真听大人说话。
我们大人批评孩子的目的,无非是想帮孩子修正前进的方向,或让他们理解不同的想法和意见。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我们必须得让孩子听进去。
那么,就没有什么高明的批评方法能让孩子听得进去吗?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孩子被批评时,到底是什么心理状态?他们是怎么变得不愿意听大人说话的?
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禁忌,一是“责备”,二是“紧追不舍”。下面举例来说明。
一天,一名学生忘记做家庭作业,而且他不做家庭作业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以说是“惯犯”。老师发现后,便开始批评他:“为什么没做家庭作业?”学生写作业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心里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开始找借口为自己辩解:“因为昨天有课外活动……”
不管怎么听,这句话很明显就是一个借口。老师当然不会接受。于是老师说:“家庭作业是昨天上课时布置的,说好今天要交的!你老是这个样子,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渐渐地,老师的理性就会开始被感情所支配,而那位同学也会变得激动起来:“话虽这么说,可我实在没时间啊!家庭作业我做不完!”
老师和学生之间你来我往地争论着,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各说各的,也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见出现。
回想一下,这样的场面你是不是也经常碰到呢?其实,在大人与大人之间也常常会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样的对话,就会发现,批评的一方有两种禁忌的行为。第一是“责备”,第二是“紧追不舍”。这样,被批评的一方往往就会有如下反应:
◆ 受到责备时,就会想办法保护自己,为自己开脱。
◆ 被别人紧逼时,就会想办法逃跑。
可以说,这是所有人类的本能。如果我们以一种责备的口吻说话,对方肯定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保护自己;而如果我们一再追问,对方肯定想逃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虽然纠正孩子的错误是大人的责任,但如果大人一开始就采取责备的态度,沟通肯定将难以顺利进行。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一样,不但老师的批评难以奏效,而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还会陷入僵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