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财政分权作为控制公共部门增长、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必然会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本书试从财政分权的视角,探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机制,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机制。
首先,通过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探讨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内部的差距成为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决定性力量。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一收敛,而东部地区却呈发散态势。通过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绝对*一收敛的OLS回归,发现全国范围地方政府人均财政吱农支出虽然有绝对收敛的符号,但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东部地区呈现发散的方向。对全国及三大区域条件*一收敛的Panel
Data固定效应回归,发现在控制了截面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以后,全国范围及三大区域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都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
其次,实证检验了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通过对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于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支农支出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我们也发现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支农支出比重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但与财政支农支出在地方本级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负相关,且统计上显著。财政自给率对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却是负相关;地区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显著的正相关,通过构建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二次函数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呈正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效果存在地区差异。
第三,讨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分权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和人均农业总产值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对其短期波动具有调节作用。在长期内。财政分权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本书的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考察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制度背景;第三章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与分解;第四章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收敛检验;第五章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第六章讨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机制;第七章总结全书。财政分权作为控制公共部门增长、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的先天弱质性特征及其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必然会成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本书试从财政分权的视角,探讨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机制,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机制。
首先,通过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过程的回顾和总结。探讨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在机理。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内部的差距成为影响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差距的决定性力量。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一收敛,而东部地区却呈发散态势。通过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绝对*一收敛的OLS回归,发现全国范围地方政府人均财政吱农支出虽然有绝对收敛的符号,但不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东部地区呈现发散的方向。对全国及三大区域条件*一收敛的Panel
Data固定效应回归,发现在控制了截面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以后,全国范围及三大区域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都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
其次,实证检验了以财政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通过对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于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支农支出比重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我们也发现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支农支出比重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财政转移支付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水平显著正相关,但与财政支农支出在地方本级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负相关,且统计上显著。财政自给率对于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却是负相关;地区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显著的正相关,通过构建人均农业总产值的二次函数发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呈正型关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效果存在地区差异。
第三,讨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关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分权度、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和人均农业总产值指标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财政分权、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对其短期波动具有调节作用。在长期内。财政分权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比重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本书的安排如下:第一章提出问题;第二章考察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制度背景;第三章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与分解;第四章对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收敛检验;第五章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第六章讨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机制;第七章总结全书。
|
目錄:
|
总序
序
——来自导师的话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3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1.4本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制度背景
2.1引言
2.2中国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
2.3分税制下中央地方支农责任划分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体状况
2.4中国财政分权制度设计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
2.5小结
第三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与分解
3.1引言
3.2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度量
3.3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H{地区差异的结构分解
3.4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中的财政分权要素
3.5小结
第四章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地区差异的收敛检验
4.1引言
4.2收敛的类型及检验方法
4.3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收敛检验
4.4进一步的讨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省际农业经济增长收敛
4.5小结
第五章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5.1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5.2变量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设定
5.3实证计量结果及分析
5.4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影响效应的地区差异
5.5小结
第六章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