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編輯推薦: |
穿越复杂正确做事的管理指南!
抛开复杂晦涩的学术理论,通过简单快捷的阅读体验,收获管理实践的真经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远人非道”。大道直指人心,简单自然即为道。简单就是核心,简单就是统一,简单就是力量,简单就是高效。企业的管理不必太复杂,使事情保持简单是企业发展的要旨。
让管理回归常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面对管理,如果想事、做事都首先回到常识,我们也就基本回到了人间正道。
|
內容簡介: |
《让管理回归常识》源于作者十多年学管理、讲管理、做管理的经历,涵盖了战略思考、组织优化、人的管理、制度建设及文化整合五个层面。
作者认为,管理是要解决问题的,实践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因此,全书没有公式,没有模型,有的只是案例和故事,还有思考和感悟。
|
關於作者: |
李刚,博士,大学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金榜网创始人,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咨询及实践工作12年,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深刻的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主要讲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课程。访问并深入研究了华为、吉利、IBM、华夏基石、海底捞、薪福控股、联想、美世等著名企业。曾主持和参与了数十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改进和构建,创新性地提出SOHIC管理分析思考框架,获得了企业界的广泛认同。
|
目錄:
|
推荐序
自序
第一篇 战略思考
篇前语
1 改变你的管理思维
2 远离战略文学
3 “用工荒”是个伪命题
4 愿景的背后
5 还原企业的本性
6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二篇 组织优化
篇前语
1 专业化劳动分工
2 问题在城中 答案在城外
3 管理要各就各位
4 分而治之之道
5 组织的润滑剂
6 像大雁一样飞行
第三篇 人的管理
篇前语
1 员工满意度可能是陷阱
2 别那么依赖人
3 无边界的绩效
4 人的非理性
5 给骨干戴上金手铐
6 当激励麻木的时候
7 干部是内部折腾出来的
8 激活池塘里的鱼
9 企业家缺什么
第四篇 制度建设
篇前语
1 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 忠诚不是单单培养出来的
3 无所不能而又无能为力
4 自编自导的闹剧
5 不能说的秘密
6 管理中的“武林秘籍”
第五篇 文化整合
篇前语
1 直抵心灵的力量
2 文化无高下
3 基因里我们缺什么
4 深耕才能收获
5 另一种生活方式
6 竖起你的大拇指
7 事实胜于雄辩
8 企业家的精神图腾
后记
|
內容試閱:
|
1 改变你的管理思维
面对管理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人的管理问题,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很多问题永远都无解。很多时候我们想通过理性解决问题,却发现理性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非常无奈。
有一次,一个电台的朋友给我打电话,邀我参加一档企业管理方面的对话节目,开始我不想去,原因很简单,肯定又是哪个企业遇到问题了,找几个专家坐一起,以解题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的问题,管理有那么简单吗?
在我看来,中国的企业大多是随着势走的,势高我高,势低我低,市场好也不是没有问题,只是问题全被利润掩盖了;市场不好,这水一退,你说这儿没石头,瞎说,这石头早就在这儿了。有水的时候推,容易;没水的时候硬搬,肯定费力。所以,大势走低的时候,企业遇到问题非常正常,此时活着就是发展。
其实我还有一个理由,做媒体的朋友,出于职业习惯,更愿意把一个普通的问题推向新闻的极致。
在朋友的一再要求下,我还是参加了节目的录制。
节目现场邀请的嘉宾除了我还有三位,分别是民营企业的副总、劳动局法规处的处长和律师。那次谈话的主题是关于《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政策影响方面的,大家的总体感觉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经过几年的运行,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得到了强化。
当谈话进入尾声的时候,民企副总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在场的几位专家帮助解决。他说最近一段时间企业遇到了一件麻烦事,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他们经常要送员工去国外培训,前段时间有一批员工从美国培训回来,其中有个女孩却要离职,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法规处长首先反问他:“当初送她出国培训之前和她签订培训合同了吗?”他说签了,法规处长又说:“合同双方都有了约束,怎么会没有办法呢?”副总接着说:“签了又能怎么样?”法规处长不说话了,律师开始说话了,问这位副总:“你把培训合同带来了吗?”副总说:“带来了。”律师说:“那好,把合同拿来,我看看合同条款有没有纰漏。”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再继续围绕合同纠缠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暂且不说合同的追溯成本有多高,制度要制定执行,最后就是赔偿违约金,钱拿到手了,工作的人没了,制度执行的结果对公司也没有意义。所以,理性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非常无奈。
这时,主持人转向我,说:“李老师,您是这方面的专家,给出出主意吧!”我说:“我们换个思路来解这个问题,前提无疑是制度要执行,违约责任要追究,但要把这件没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义起来,我建议召开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会议的主题是‘欢送这位员工’,告诉所有的员工,她服务于我们的企业,她的成长得益于企业对她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她要走了,公司决定把这笔违约金拿出来,作为对她的最后一次奖励,奖励她过去的努力,奖励她的成长,也希望她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同时,企业也要进一步反思,为什么我们能培养员工却不能给她搭建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人往高处走,留是留不住的。”
之所以建议企业这么做,是希望企业更多时候要基于未来进行思考。有时候,管理的战略比经营的战略更重要,企业要通过不断地投入,来沉淀员工对企业的情感,增加他们转移的成本,这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人的价值,让人高兴、满意,其实,那是较低层面的人本管理。
以人为中心,必须高度关注人性的特点。把握了人性的特点,也就把握了管理的原则;有了原则,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也就有了方法。所以,思想就是方法。
面对管理的问题,特别是面对人的管理问题,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很多问题永远都无解。很多时候我们想通过理性解决问题,却发现,理性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非常无奈。
2 远离战略文学
企业战略,不要看上去很美,脚穿舒服了才是好鞋。战略体系是基础,但是,缺少了客户驱动力的推动,战略体系就是一本教科书。
有人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做过形象的描述:有的企业在动物园里,有人喂吃、喂喝,很舒服;有的企业在保护区里,需要自己寻找食物;有的企业在大丛林里,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企业的不同特征,我们发现外企很多靠有范儿,战略、体制、机制、平台,特有范儿;国企靠有底儿,旱涝保收,挺舒服;民企靠有事儿,快速成长的企业有很多平台,众多的发展机会可以让你有用武之地。
但这种成长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要离开动物园,走出保护区,共同在大丛林里感受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环境的突然改变,要求这些后来者必须变革创新。创新有两层含义,元素的创新和结构的创新。而我们的思维更习惯于结构的创新,也就是模仿,正如任正非所说,管理的进步要分三步走,即僵化、优化、固化。
于是,后来者把目光迅速投向了外企,学习他们的范儿,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会如何从战略高度去运营企业。管理顾问们随即进场,开始大谈国外最佳战略管理实践。在普遍经历了一番战略运动之后,看上去很美的战略,却常常遭遇水土不服的后果。原因何在,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或许能对此做出解释。
在人民大学访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个咨询项目,为一家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这家企业主要从事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高层判断未来三年行业将重新洗牌,为把握住产业整合的机会,决定聘请管理顾问,借助外脑实现战略转型。
在经过充分的咨询诊断之后,项目组提出了初步的战略规划要点:
(1)商业模式的基础在于企业的使命、愿景及战略定位,公司要明晰使命、愿景及核心价值观。
(2)运营模式必须支撑商业模式,公司要进行商业模式的研究。
(3)组织架构支撑运营模式,公司要重构业务流程和职能分工。
(4)能力建设提升组织效能,公司要明确127个岗位的职责及胜任力要求。
(5)战略升级的根本在于核心领导能力的建设,公司需要同时进行领导力建设。
(6)领导力最终将转化为执行力,公司需要在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方面进行变革。
(7)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企业要建立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可视化。
当项目组把战略规划要点展示给企业高层后,他们的一致意见是:这些规划是一些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若全部照做,企业将面目全非。
应该说,上面的7条建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但为什么不能落地。仔细思考后,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把战略管理做成战略文学了,脱离了问题的本源。并非建立了战略体系就是战略管理。战略的本源是什么?是追随企业目标的方法论。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
《基业常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介绍了家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花岗岩石材公司。在这家企业,战略越来越完美,制度越来越完善,然而,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走投无路之时,公司决定采取“减免付款”的方式,授权客户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决定是否付款以及付多少,客户只需要填写一张简单的表格,说明原因即可,企业绝不与客户讨价还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