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
內容簡介: |
《因明论稿》是作者20多年因明研究的结晶,在许多方面有独特见解。例如在对法称因明的研究中,认为法称论式中并未删除喻依,不同意传统的“因喻合一”的说法。此外,在汉传因明研究中对前人较少涉及的慧沼、智周的因明思想作了专题研究,在藏传因明方面,除了从逻辑、哲学的分析外,还重视对藏、汉因明做比较研究。《因明论稿》中包含了《因明学说史纲要》的学术成果,能对当前的因明学术研究起到一定的参鉴价值和积极作用。
|
關於作者: |
姚南强,1948年9月生于上海松江,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师从沈剑英教授,主要研究因明、宗教社会学等。著有《因明学说史纲要》(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8月版),该著获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主编《因明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3月版)、《佛学经典命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中国佛教逻辑史》(第二作者,沈剑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参与主编《民国因明研究文献丛刊》(23册,即将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另著有《宗教社会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超凡人圣——佛教戒定观》(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禅与唐宋作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等。在海内外发表论文130多篇,多次获省、部级优秀论文奖。2012年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因明研究”主要承担者之一。
|
目錄:
|
序
自序
《瑜伽师地论》“七因明”的思想体系
陈那逻辑体系简说
《正理门论》探微
法称及其后的佛教逻辑家
论法称对陈那因明的改造和发展
玄奘为汉传因明开宗立轨
论窥基《因明大疏》的逻辑思想
略论慧沼的因明贡献
汉传因明知识论论纲——慧沼《二量章》初探
智周因明思想探析
藏传因明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
略论藏传量论“摄类”的哲学意义
浅析宗喀巴《因明七论入门》的逻辑思想
因明的历史发展及其贡献
百年来的中国因明学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中国因明研究(1978-2008)
《墨辩》与因明的逻辑比较
藏汉因明之比较
唯识、中观因明旨趣之举异
略论佛家辩学的现实意义
论因明的“除宗有法”——再与郑伟宏商榷
论“宗有法”之除与不除
再论“因三相”——对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几点质疑
关于因明“指误”的几点商榷
从“真唯识量”的论诤谈起——略论因明研究中的多元取向
论陈那三支式中的演绎与归纳——兼答郑伟宏《论同、异品除有法》
百年来的中国因明论诤述要
因明创新的几点思考
附录:姚南强因明著述目录
|
內容試閱:
|
对同、异品关系的这种模糊界说原为因明古师所持,陈那已彻底予以否定,《正理门论》日:“(异品)非与同品相违或异:若相违者,应唯简别;若别异者,应无有因。”在这一点上,法称没有前进,反而倒退到了古因明,是不足取的。
《释量论》在法称七论中最为重要,但迄今为止对它的研究甚为薄弱。《释量论》把陈那《集量论》六品(现量品、为自比量品、为他比量品、观喻似喻品、观遮诠品、观过类品)摄为四品:一是为自比量品,法称把因三相概称为“宗法”、“随遍”、“反遍”,明确指出正因的后二相是等值的:“以一即显二”,把后二相合称为“彼分遍”。二是成量品,这是《释量论》的中心论题。陈那《集量论》首颂云“敬礼定量欲利生,大师善逝救护者,为成量,故从自论集诸散说汇为一”,并正面论证佛是终极真理的化身(定量),佛通过因果功德圆满而达到正智(成量)。《释量论》把这一部分扩展成独立的一品,摄有五义,即成为量、利诸趣、示现、善逝,救护者,成为量是目的,其他四义则是途径和方法。《释量论》又从流转门和还灭门进行了正、反论证,以建立有前生后世的轮回论。流转门是按定量生起顺序的阐述,旨在使人明了“示现”(佛)从何道修习而至。具体说就是从大乘的慈悲心出发,经过思想圆满、行为圆满和果报圆满,使自身成就善逝(即极善殊妙义,永不退转义,无余圆满义),并宣说正法,修行布施,达到普度众生,这样才能证成佛果,成为人格化的真理——量士夫。还灭门则是从“遮止”的角度,从反面论证如何从大悲心成就量士夫的道理,即以四谛原理证成救护者,以救护者成立善逝,从善逝成立为佛的道理,从加行圆满成立大悲心的道理。成量品以成佛作为知识的目的和真理的最终标准。法称把因明统一于佛家内明,把因明看作达到内明的必由之路,这在后来成为藏传量论的主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