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名家激辨孔子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儒家能否走向“宪政革命”
|
內容簡介: |
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广场竖起孔子雕像以来,中国思想界掀起一场重新认识孔子的大讨论,本书主要选自《南方周末》与此相关的专栏文章,书中围绕近两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关系的讨论展开,探讨了儒家传统的新表现,现代社会伦理价值等问题,直招中国改革的未来。
|
目錄:
|
第一辑 谁识孔子
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
这样的“孔子”不离奇吗
走出概念牢笼,温情对待传统
对孔子要行中庸之道
尊重孔子,现代化才有意义
第二辑 何种儒家
儒家宪政民生主义
儒家是宪政主义吗
儒家一直都想限制绝对权力
儒家的限政只能是徒劳
不能这样糟蹋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与现代转型
李泽厚:改良不是投降,启蒙远未完成
许纪霖:最重要的是重建社会和伦理
葛剑雄:中国人缺信仰,不能全怪转型
金耀基:寻求中国的“现代性”
红色文化与中国革命传统
萧功秦:我更担心改革被锁定
“拯救”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
|
內容試閱:
|
第一辑 谁识孔子
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仁、义、礼、智、信,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袁伟时: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
在自由之外要带进公正。在理性之外,要带进同情、慈悲。在法治之外还有礼让。个人尊严以外,还有社会和谐。现代西方所代表的基本核心价值,是扎根在西方的普适价值,但同样有一些可以是扎根在中国、在东方的普适价值。
——杜维明:哈佛大学教授。他提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为儒学的现代转化开拓了国际视野
否定三纲,肯定五常?
子云主持人:袁老师觉得五四是对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而杜维明先生则认为五四把儒家的老底子都坏掉了,为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