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传世经典必读文库:童年(少年版全彩本)》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这本书中,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生动图画,刻画了作者周围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正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将他锤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
關於作者: |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跟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9岁时,曾一面捡破烂,一面在郊外一所小学里念书。这是他进过的唯一学校,而且只读了两年。11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
来自社会底层的高尔基酷爱读书,自学成才,并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1906年长篇小说《母亲》的出版,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稍后他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从1925年起他着手创作具有史诗气魄的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直至去世尚未完成。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开始被介绍到中国。他的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
內容試閱:
|
有一回他击中了“好事情”的腰,“好事情”幸亏穿着皮大衣,才没有被打伤。
还有一次,这位老爷打中了外祖父的腿。外祖父气坏了,召集街上的受害者和证人,向法院告状,可是那位老爷忽然不见了。
每次,一听见街上枪响,彼得伯伯总是匆忙地把过节才戴的旧宽檐帽子往头上一戴,赶快跑出大门。他两手藏在背后长衫下面,把长衫撑得像公鸡尾巴似的,挺着肚子,大模大样地沿着人行道从射手身旁走过。他走过去,返回来,又走过去。我们全家人都站在大门口,那个军人从窗户伸出头往外看,在他的头上面,是他妻子的金发的脑袋。贝特连院子里也走出来一些人,只有死气沉沉的奥夫相尼科夫的房屋里没有人出来。
彼得伯伯逛来逛去却毫无结果,大概那个老爷对他没有兴趣。有时双筒枪一连发出两响,他就会得意地跑到我们面前,说霰弹打着他的衣服下襟了。
终于有一次,他被打中了肩膀和脖子。外祖母一边用针帮他挖霰弹,一边数落他说:
“你干吗纵容他?小心他打瞎你的眼睛!”
“不,不会的,”彼得伯伯拉着腔轻蔑地说,“他算什么射手……”
“你干吗要惯他啊?”
“我哪儿是惯他,我是想逗逗这位老爷……”
他把挑出来的霰弹放在手掌上,仔细地观察,说:
“他这也算打枪?差远了……”
彼得伯伯对我很亲热,跟我谈话,比跟大人谈话和气些,目光也不回避,但他身上有一种我不喜欢的东西。他请大家吃心爱的果酱的时候,我的面包片上的果酱抹得特别厚,还常常从城里给我带来麦芽糖、甜饼。跟我谈话的时候,总是一本正经,声音很低。
“将来做什么啊,小爷子?当兵还是当官?”
“当兵。”
“这是好事。如今当兵也不苦了。当神甫也好,自言自语地喊叫几声‘上帝饶恕吧’就万事大吉!当神甫甚至比当兵容易。当个渔夫,那才叫容易呢,啥本领都不要,只要习惯就行……”
他可笑地形容鱼儿围着诱饵怎样游来游去,形容鲈鱼、鲤鱼、石斑鱼上了钩怎样挣扎。
“外祖父打你,你生气了吧?”他安慰地说,“小爷子,生气大可不必,打你是为了教训你,这种打法,是管孩子!”过节的时候,两个表哥来做客。有一次,我们三个人在屋顶上蹿来蹿去,看见贝特连家院子里有一位穿绿色皮礼服的老爷。他坐在墙边柴火堆里,正逗几个小狗崽玩,他那又小又黄的光脑袋没有戴帽子。有一个表哥提议偷他一只小狗,我们马上就制定了一个偷窃计划。两个表哥到贝特连家的大门前等候,由我来吓唬这个老爷,等把他一吓跑,他们就溜进院子抱小狗。
“怎么样吓唬呢?”
有一个表哥提议:“你往他的秃脑袋瓜上吐唾沫!”
我这样做了。这一下可惹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贝特连家一帮男男女女到我们院子里来了,带头的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军官。因为在我犯罪的时候,两个表哥正在街上乖乖地玩耍,假装不知道我的恶作剧,所以外祖父只打我一个人,充分地满足了贝特连全家的男女老少。
挨过打,我就在厨房的吊床上躲着,快乐的彼得伯伯穿着过节的衣服爬上我的床。
“你真想得妙,小爷子!”他耳语道,“对他就该这么办。”
我眼前浮现出那位老爷的脸,圆圆的,没有胡须,像小孩的脸一样。我记得,他像狗崽子一样,声音又小又可怜地吱吱叫起来,一面用小手擦发黄的秃脑壳。我羞愧得难以忍受,我憎恨两个表哥,但是,我仔细瞧了瞧眼前这个满脸皱纹的马车夫的脸,顿时把这一切都忘掉了。他那面孔可怕而且可厌地哆嗦着,就像外祖父打我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一样。
“走开!”我喊道,用手和脚把彼得推开。
他嘿嘿地笑着,眨巴着眼,爬下了吊床。
从那时起,我再也提不起跟他谈话的兴致了。我躲避他,同时用怀疑的目光盯视着这个马车夫,期待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附近有一户叫奥夫相尼科夫的人家,总是非常安静。我觉得,在这座灰色的房屋里的人们过着一种特别的、神秘得有如童话般的生活。
贝特连家过着喧闹而且快乐的生活,有很多美貌的小姐、军官和大学生常来家里找她们。那里什么时候都可以听见笑声、喊叫声、歌声、音乐声。房屋的外貌也是悦目的,玻璃窗亮堂堂的,玻璃窗后面花盆的绿影显出各种各样艳丽的色彩。
外祖父不喜欢这一家。他一提起这家人,总是用肮脏的字眼称呼她们。但对严峻而沉默的奥夫相尼科夫的房舍,外祖父则肃然起敬。
这所高大的平房伸进院子里,院中是块茂盛的草坪,清洁而僻静。院子当中有口井,井上有一个用两根柱子支起的顶盖。三个狭窄的拱形的窗户离地面很高,窗户玻璃是朦胧的,在阳光下放着灿烂的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