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NT$
454.0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NT$
152.0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永丰库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市中心,属于元代庆元路一处重要的仓储遗址。为配合基本建设,2001年和2002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相对完整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并发现了诸如汇集大多数宋元时期著名窑系的陶瓷器产品等大量遗物,是迄今宁波最重要的城市考古新发现,也是“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永丰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库:元代仓储遗址发掘报告》是永丰库遗址发掘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宋元时期的历史和考古增添了新的重要资料。
《永丰库:元代仓储遗址发掘报告》可供文物考古工作者、博物馆工作者以及建筑史、陶瓷史研究者和高校师生等阅读参考。
|
目錄:
|
目录
总序 成岳冲
序 徐苹芳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历史背景和城市的变迁
第三节 地理位置
第四节 发现、发掘与保护经过
第五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第二章 探方分布和地层堆积
第一节 探方分布
第二节 地层堆积
第三章 建筑遗迹
第一节 南宋遗迹
一、台基
二、漫道
三、踏道
四、散水
五、排水沟
六、花坛
七、道路
八、地坪
九、水井
第二节 元代遗迹
房基
第三节 明代遗迹
一、房基
二、排水沟
第四节 清代遗迹
第四章 出土遗物
第一节 西汉
第二节 东汉
一、原始瓷罍
二、陶器
第三节 东晋
一、越窑青瓷
二、黑釉
第四节 唐
一、瓷器
二、陶器
三、铜器
四、建筑构件
第五节 五代
第六节 北宋
一、瓷器
二、钱币
三、建筑构件
第七节 南宋
一、瓷器
二、石器
三、铜钱
四、建筑构件
第八节 金
第九节 南宋—元
瓷器
第十节 元
一、瓷器
二、陶器
三、石器
四、建筑构件
第十一节 明
一、瓷器
二、残石碑
三、铜钱
四、建筑构件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关于宋元仓库的位置
第二节 关于波斯陶
第三节 关于浙闽沿海交通与贸易
第四节 关于苫思丁
第五节 关于永丰库发现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附录
附录一 元庆元路永丰库的建置与职责
附录二 概述中国古代仓库、衙署与子城
Abstract
后记
插图目录
图一 遗址位置图
图二 探方分布图
图三 TG1与T005A-A′剖面图
图四 TG2B-B′剖面图
图五 TG3C-C′剖面图
图六 TG4D-D′剖面图
图七 遗迹总平面图
图八 TJ1及南宋遗迹平面图
图九 TJ1东包砖墙剖面图
图一○ TJ1铭文砖
图一一 TJ1与F1的铭文砖
图一二 MD平、剖面图
图一三 TD1、TD2与G2平、剖面图
图一四 S与G1、G5、G6、G7及HT1、HT2平、剖面图
图一五 L、DP1与G3、G4平、剖面图
图一六 F1平面图
图一七 F1东山墙之磉墩剖面图
图一八 F2与F4平、剖面图
图一九 F3平面图
图二○ F3南墙叠筑条石南侧视图
图二一 F5平面图
图二二 G8东段平、剖面图
图二三 汉代器物
图二四 东汉陶器
图二五 东晋越窑瓷器
图二六 唐越窑青瓷碗
图二七 唐越窑青瓷器
图二八 唐钱币与瓦当
图二九 五代越窑青瓷器
图三○ 北宋越窑青瓷碗
图三一 北宋越窑青瓷盏
图三二 北宋越窑青瓷盘
图三三 北宋越窑青瓷盘
图三四 北宋越窑青瓷器
图三五 北宋越窑青瓷盆
图三六 北宋越窑青瓷器
图三七 北宋越窑青瓷器
图三八 北宋越窑青瓷香熏
图三九 北宋越窑青瓷盏托
图四○ 北宋越窑青瓷灯盏
图四一 北宋越窑青瓷器
图四二 北宋越窑青瓷鹿
图四三 北宋定窑瓷器
图四四 北宋景德镇影青瓷器
图四五 北宋龙泉窑瓷器
图四六 北宋铜钱
图四七 北宋越窑青瓷筒瓦
图四八 南宋越窑瓷器
图四九 南宋景德镇影青瓷器
图五○ 南宋龙泉窑瓷器
图五一 南宋龙泉仿官窑、吉州窑瓷器
图五二 南宋石狮形压脚
图五三 南宋铜钱
图五四 南宋瓦当
图五五 金定窑白瓷盘
图五六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图五七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图五八 南宋—元闽青白瓷盘
图五九 南宋—元闽青白瓷小碗
图六○ 南宋—元闽青白瓷器
图六一 南宋—元闽灰釉瓷器
图六二 南宋—元闽青釉瓷盘
图六三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图六四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图六五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图六六 南宋—元闽黑釉瓷盏
图六七 南宋—元闽酱褐釉瓷器
图六八 元龙泉窑E型Ⅰ式瓷碗
图六九 元龙泉窑瓷碗
图七○ 元龙泉窑瓷小碗
图七一 元龙泉窑瓷洗
图七二 元龙泉窑瓷盘
图七三 元龙泉窑瓷盘
图七四 元龙泉窑瓷器
图七五 元卵白釉瓷器
图七六 元景德镇影青瓷器
图七七 元钧窑、仿钧窑瓷器
图七八 元磁州窑瓷器
图七九 元酱褐釉瓷瓶
图八○ 元陶、石器
图八一 元陶象棋子
图八二 元残石碑
图八三 明龙泉窑瓷器
图八四 明豆青釉瓷碗
图八五 明霁蓝釉瓷器
图八六 明孔雀蓝釉、五彩瓷器
图八七 明影青瓷器
图八八 明白瓷、德化白瓷器
图八九 明青花瓷盘
图九○ 明青花瓷碟
图九一 明青花瓷碗
图九二 明青花瓷碗
图九三 明青花瓷碗
图九四 明青花瓷小碗
图九五 明青花瓷杯
图九六 明残石碑、铜钱
图九七 《宝庆四明志》明州府治图
彩版目录
彩版一 宁波地理位置及永丰库遗址位置示意图
彩版二 遗址卫星影像图
彩版三 鼓楼
彩版四 考古队员合影
彩版五 永丰库遗址公园
彩版六 永丰库遗址鸟瞰
彩版七 永丰库遗址全景
彩版八 TJ1与F1
彩版九 TJ1包砖
彩版一○ TJ1铭文砖
彩版一一 MD
彩版一二 TJ2、HT1、TD1与TD2
彩版一三 G1、G2与S
彩版一四 L与DP1
彩版一五 DP2、DP3、DP4与J
彩版一六 F1东山墙基础与墙体做法
彩版一七 F1东山墙全景
彩版一八 F1山墙
彩版一九 F1隔墙与瓦砾堆积
彩版二○ F2、F3与F4
彩版二一 F5、G8与府东河
彩版二二 东汉陶器与东晋越窑瓷器
彩版二三 唐越窑青瓷碗
彩版二四 唐越窑青瓷器
彩版二五 唐越窑青瓷器
彩版二六 唐越窑青瓷器、波斯陶与铜印
彩版二七 五代越窑青瓷器
彩版二八 五代、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二九 北宋越窑青瓷碗
彩版三○ 北宋越窑青瓷碗
彩版三一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三二 北宋越窑青瓷A型Ⅰ式盏
彩版三三 北宋越窑青瓷盏
彩版三四 北宋越窑青瓷盏
彩版三五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三六 北宋越窑青瓷D型Ⅱ式盘
彩版三七 北宋越窑青瓷D型Ⅱ式盘
彩版三八 北宋越窑青瓷盘
彩版三九 北宋越窑青瓷E型盘
彩版四○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四一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四二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四三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四四 北宋越窑青瓷器
彩版四五 北宋定窑瓷器
彩版四六 北宋景德镇影青瓷碗
彩版四七 北宋景德镇影青瓷器
彩版四八 北宋龙泉窑瓷器
彩版四九 北宋建筑构件与南宋越窑瓷器
彩版五○ 南宋景德镇影青瓷器
彩版五一 南宋景德镇影青瓷器
彩版五二 南宋景德镇影青瓷塑
彩版五三 南宋龙泉窑瓷碗
彩版五四 南宋龙泉窑瓷碗
彩版五五 南宋龙泉窑、龙泉仿官窑与吉州窑瓷器
彩版五六 南宋石器、铜钱与建筑构件
彩版五七 南宋建筑构件与金定窑白瓷盘
彩版五八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五九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六○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六一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六二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六三 南宋—元闽青白瓷碗
彩版六四 南宋—元闽青白瓷器
彩版六五 南宋—元闽青白瓷盘
彩版六六 南宋—元闽青白瓷器
彩版六七 南宋—元闽青白瓷小碗
彩版六八 南宋—元闽青白瓷器
彩版六九 南宋—元闽灰釉瓷器
彩版七○ 南宋—元闽灰、青釉瓷器
彩版七一 南宋—元闽青釉瓷盘
彩版七二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彩版七三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彩版七四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彩版七五 南宋—元闽青釉瓷器
彩版七六 南宋—元闽磁灶窑瓷盆
彩版七七 南宋—元闽黑釉瓷盏
彩版七八 南宋—元闽酱褐釉瓷器
彩版七九 元龙泉窑瓷碗
彩版八○ 元龙泉窑瓷碗
彩版八一 元龙泉窑瓷器
彩版八二 元龙泉窑瓷器
彩版八三 元龙泉窑瓷器
彩版八四 元龙泉窑瓷盘
彩版八五 元龙泉窑瓷盘
彩版八六 元龙泉窑瓷盘
彩版八七 元龙泉窑瓷盘
彩版八八 元龙泉窑瓷器
彩版八九 元龙泉窑瓷器
彩版九○ 元龙泉窑瓷炉
彩版九一 元卵白釉瓷盘
彩版九二 元卵白釉瓷器
彩版九三 元景德镇影青瓷器
彩版九四 元景德镇影青瓷器
彩版九五 元钧窑、仿钧窑瓷器
彩版九六 元磁州窑瓷器
彩版九七 元磁州窑瓷罐
彩版九八 元磁州窑瓷器
彩版九九 元酱褐釉瓷瓶、陶与石器
彩版一○○ 元建筑构件
彩版一○一 明龙泉窑瓷洗
彩版一○二 明龙泉窑瓷器
彩版一○三 明龙泉窑瓷器
彩版一○四 明瓷器
彩版一○五 明霁蓝釉瓷器
彩版一○六 明影青瓷器
彩版一○七 明瓷器
彩版一○八 明青花瓷盘
彩版一○九 明青花瓷盘
彩版一一○ 明青花瓷盘
彩版一一一 明青花瓷碟
彩版一一二 明青花瓷器
彩版一一三 明青花瓷碗
彩版一一四 明青花瓷碗
彩版一一五 明青花瓷碗
彩版一一六 明青花瓷碗
彩版一一七 明青花瓷碗
彩版一一八 明青花瓷器
彩版一一九 明青花瓷器
彩版一二○ 明瓷器与建筑构件
彩版一二一 明建筑脊饰
彩版一二二 明建筑脊饰
彩版一二三 部分专家学者考察永丰库遗址
彩版一二四 窑址分布图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全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角。宁波市位于宁(波)绍(兴)平原东部,即东经120°55 ′至122°16 ′,北纬28°51 ′至30°33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全市总面积9365 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 平方千米。全市辖象山、宁海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市区设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六个区。
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州、奉化三县(市、区),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县连接。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黄宗羲《四明山志》记载:“余姚南有山二百八十峰,西连上虞,东合慈溪,南接天台,中峰最高,上有四六,若开户牖以通日月之光,故号四明。”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最高峰大长山,海拔979 米。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四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州东部诸山。
宁波境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镇海招宝山入东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构成河湖纵横交错的江南水乡。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 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562 千米,其中大陆岸线为788 千米,岛屿岸线为774 千米,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 个,面积524.07 平方千米。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 米,最高潮位4.86 米,平均低潮位1.47 米,最低潮位为0.31 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 ℃,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 ℃,一月份最低,为-4.2 ℃。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 天至240 天,作物生长期为300 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