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佛陀如是说

書城自編碼: 214323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宗教
作者: 王文元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63084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0-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80/1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NT$ 254.0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32
《 大家小书 民俗与迷信 》
+

NT$ 1959
《 中国神话大词典 》
+

NT$ 801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七辑) 》
+

NT$ 432
《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佛法的起源与奥妙,就这样在您面前徐徐展开。本书原名《故道白云》) 》
+

NT$ 307
《 蔷薇园 》
+

NT$ 1501
《 宗教思想史 》
編輯推薦:
回归佛陀的最初教诲,回归最本原的佛法。
看佛陀如何透过纷浊,
追寻世界与生命之永恒真相。
內容簡介:
这部书收集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百零八条语录进行讲解。这些语录基本能够代表佛祖的主要思想。佛祖有些话相当艰深,然而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化解了这些艰涩,使读者很快就能领略到佛祖释迦牟尼博大精深的佛理。
關於作者:
王文元,著名学者、作家、诗人。北京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四十岁之前致力于西方哲学研究,不惑之年至今二十多年将目光与精力转向儒、释、道,被这个学问体系中的奥妙所吸引。至今已经出版《国学正义》《亨嘉五论》《人类的自我毁灭》等著作二十余部。
目錄

一、微言大义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001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003
色与声… ……………………………………………………………………004
与大迦叶的对话… …………………………………………………………005
睹明星而悟道… ……………………………………………………………006
与家眷对话… ………………………………………………………………008
遗 嘱… ……………………………………………………………………009
无常苦想非是真实… ………………………………………………………010
置 答… ……………………………………………………………………014
智慧殿者即名涅槃… ………………………………………………………016
二、佛教教义
四 谛… ……………………………………………………………………019
修证之目标——灭谛… ……………………………………………………022
修证之方法——道谛??… …………………………………………………024
念住经… ……………………………………………………………………025
教义撮要… …………………………………………………………………026
持乎中道… …………………………………………………………………029
三、苦
苦海悠深,船筏安寄?… …………………………………………………031
是身如丘井… ………………………………………………………………033
生 苦… ……………………………………………………………………034
老 苦… ……………………………………………………………………035
病 苦… ……………………………………………………………………036
死 苦… ……………………………………………………………………038
恩爱别苦… …………………………………………………………………039
所求不得苦… ………………………………………………………………040
怨憎会苦… …………………………………………………………………041
忧悲恼苦… …………………………………………………………………042
四、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生命从何而来?… …………………………………………………………045
人会老去… …………………………………………………………………047
邂逅行脚僧… ………………………………………………………………048
不生不死是常乐… …………………………………………………………050
释迦牟尼不愿意死… ………………………………………………………051
五、劝 善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053
善哉!善哉!… ……………………………………………………………055
大慈大悲… …………………………………………………………………056
行善之依据… ………………………………………………………………057
六、戒 律
不食肉… ……………………………………………………………………059
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的戒律之争… ………………………………………060
佛陀设戒律… ………………………………………………………………067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069
七、信是克服颠倒妄想的利器
阿弥陀佛… …………………………………………………………………071
释迦佛涅槃之际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074
智度与迷信… ………………………………………………………………075
在家学道与出家学道… ……………………………………………………076
舍身饲虎… …………………………………………………………………077
疑是信之敌… ………………………………………………………………078
祛除颠倒心… ………………………………………………………………080
语言是一种妄想… …………………………………………………………081
八、因 果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 ……………………………………………………085
种一生十… …………………………………………………………………087
善恶迫人… …………………………………………………………………088
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089
自作自受… …………………………………………………………………090
九、敬
如是我闻… …………………………………………………………………093
合掌?称念?顶礼… ………………………………………………………095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096
十、布施
即使你没有财富,也可以给人七种布施… ………………………………099
受持四句偈的布施最胜… …………………………………………………100
精舍建成后佛陀说的话… …………………………………………………101
花献佛与借花献佛… ………………………………………………………102
十一、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0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106
国学?佛学?卡巴拉… ……………………………………………………107
十二、惊人预言
宇宙不止一个… ……………………………………………………………111
八万四千… …………………………………………………………………113
佛学教义是一种假说,但是佛不诳语… …………………………………115
万法由心… …………………………………………………………………116
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 ………………………117
十四难 … …………………………………………………………………118
法灭尽… ……………………………………………………………………120
末世的迹象… ………………………………………………………………121
佛陀的时间观与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吻合… ……………………………123
佛陀的数学观… ……………………………………………………………124
释迦牟尼与康德… …………………………………………………………125
石破天惊的天文发现… ……………………………………………………127
比不可思议还不可思议… …………………………………………………128
关于疾病… …………………………………………………………………129
四大预言… …………………………………………………………………130
十三、为人处世
心系众生… …………………………………………………………………137
同性恋… ……………………………………………………………………140
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者… …………………………………………………14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42
本来无烦恼,庸人自扰之… ………………………………………………144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45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146
如何生活?如何对待财富?如何享受生活乐趣?… ……………………147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48
以善语修善行… ……………………………………………………………150
乐与忧… ……………………………………………………………………150
调伏… ………………………………………………………………………151
最 上… ……………………………………………………………………152
得受异熟… …………………………………………………………………152
不放逸… ……………………………………………………………………153
脱离世间苦恼… ……………………………………………………………153
寂静安稳… …………………………………………………………………154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155
何不求光明… ………………………………………………………………155
言行一致… …………………………………………………………………157
贪欲者必被魔所伏… ………………………………………………………157
莫结交爱人,莫结不爱人… ………………………………………………158
莫用他人错误惩罚自己… …………………………………………………159
舍念息怨… …………………………………………………………………159
断一切系缚… ………………………………………………………………160
七善法… ……………………………………………………………………161
堕无择地狱… ………………………………………………………………162
佛经中的孝经… ……………………………………………………………163
內容試閱
为什么在中国儒、释、道三家能够融合在一起,形成美轮美奂、举世无双的文化传统?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我弄明白了这个问题。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时说的话,意在告诉世人:佛教是劝人止恶扬善的教团。这十六个字分为两部分,“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佛教的道德立法,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是佛教的修证方法。其根据就是“一切众生皆存佛性”。
实际上在修行方法上,儒家与佛家极其相似,前者强调中庸(允执其中),后者强调中道(平等修习),都反激进,反对绝对化。佛陀把自己修行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不放逸”。如果说孔子是中庸之道之楷模,释迦牟尼则是中道之模范。
怨憎会苦指谓平常所憎恶之人,欲其远离,而反共聚。人越薄俗,此苦越少;人越清高此苦越甚。说直白些就是小人易躲此苦,君子欲罢不能——这种君子受制于小人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永恒的风景线。“举世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状态很难维持,有时只有以死为代价,才能保持,否则就得妥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确的断句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映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宽阔胸怀。
释迦牟尼开悟是相对的,得道也是相对的,他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老病死的隐患,他能做的不过是借助于缘起说等理论给予生老病死一个全新的阐释,核心是否定生老病死的实体性质,将其消极意义相对化,达到消除人们对它的恐惧的效果。
佛教并不排斥“有为”,有为者如言有因缘。
一般将佛教以利他平等为归趣的道德观概括为“大慈大悲”。慈的本意是给人以快乐;悲的本意是解除人的痛苦。大慈大悲的至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的平等指的根本不是人的社会地位,指的是权利与机会,套用佛教的话就是缘的平等(如缘机之平等)。
佛陀信仰慈悲与智慧,信仰“诸法皆空”这样一种对世界的基本判断,信仰人具有超越一般存在的业力(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这种业力无形迹,不可触摸,但其作用永不磨灭。当然佛教尤其信仰心地说,从这个角度出发,说佛教是一种“修心术”亦不为过。
布施的心来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观众生如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故能竭尽所能行布施,解众生苦而无怨悔,是慈悲也是精进,是禅定之力也是智慧之光。
“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是对佛教宗旨的简略概括。佛教的至高追求就是菩提。可以将儒、释、道三教对比如下:儒家以仁义为至高追求,释家以菩提为至高追求,道家以虚无为至高追求。三者的区别:儒教求诸人,求人之义,修身养性,以成事功;释教求诸心,求心之净,开悟成佛,以求解脱;道教无所求,虚中坐忘,超脱物外。下化众生为大乘佛教所独有,这一点是佛学最大的特点。
佛陀所说的“不放逸”与孔子所说的“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集中表现为有意限制自己的能力与行为。这与西方文明所提倡的个性解放恰恰相反。东方的文化有利于自然、有利于他人,西方的文明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个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