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杜甫歌行艺术研究》通过对杜甫诗集中现存的140余篇歌行作品进行编年梳理,力求系统呈现杜甫歌行一体的创作历史。并分为五个专题,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等五个方面对杜甫歌行作品进行研究,指出杜甫歌行艺术以“革新为复古”的精神实质。在歌行一体高度成熟、日趋走向文人化的盛唐,杜甫有意识地回归更早的乐歌传统,从抒情、叙事、审美风貌、体制、音乐五个方面继承了汉魏乐府的精神内核,开拓了歌行艺术的表现力,最终将歌行一体艺术成就推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
關於作者: |
辛晓娟,1981年生,四川成都人。1999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诗歌。管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从阮籍到李白:游侠类诗歌传统的定型》、《杜甫早期歌行创作中的“赠诗拟体”现象》、《杜甫歌行中“悲”与“丽”的审美张力》等多篇论文。
|
目錄:
|
序论
一、杜甫歌行体的界定、源流与乐府及七古的关系
二、杜甫歌行体研究现状
三、杜甫对歌行一体的自觉选择
第一章 杜甫歌行创作历程的初始阶段——从壮游到长安十年
一、杜甫歌行创作的准备阶段
二、十年长安——杜甫歌行创作的开始
1.京城流行的歌行创作风气对杜甫的影响
2.李白、岑参、薛华等友人的影响
3.杜甫对社会现实的留意以及盛唐后现实主义题材增加的趋势
三、杜甫歌行创作求变之始——盛世转折,安史之乱
1.对歌行体语言艺术的新探索
2.现实主义的深入——《哀王孙》、《悲陈陶》、《哀江头》等名篇
第二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发展阶段——随驾凤翔到蜀中草堂
一、人生的再次剧变,随驾凤翔到放还
1.北征途中的《徒步归行》
2.重返长安短暂安宁:《倡侧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二、贬谪华州到弃官而去——咏物、侍宴之作及名篇《洗兵马》
三、同谷七歌
四、蜀中草堂时期
1.营建草堂之初
2.草堂后期到辗转绵州——有意改造歌行体
3.蜀乱居梓州——歌行功用、美学境界的丰富
4.入严武幕府——杜诗歌行悲丽、盛衰结合境界之始
第三章 杜甫歌行创作的高峰——夔州时期到晚年漂泊
一、出蜀入峡时的歌行创作
二、夔州时期——杜诗歌行创作的高峰
1.迁居白帝城——律体大成与歌行体变化酝酿时期
2.歌行体中悲丽结合美学风格的顶峰:《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3.夔州歌行艺术总体评价
三、自峡入荆,漂泊中最后的歌行创作
第四章 杜甫歌行中的抒情特质
一、杜甫“敢于达情”,开拓了诗歌尤其是歌行的感情厚度
二、杜诗歌行中的深切情感往往和家国之悲结合,具有格外动人的情感力度
三、杜甫有意识地增强歌行的内部音乐性,从而增强其抒情性
1.以“歌者意识”增加抒情强度
2.以“当面述说”的手法拉近抒情距离
第五章 杜甫歌行的叙事艺术
一、杜诗“诗史”说
二、杜甫乐府歌行作品的叙事成就
三、杜甫歌行叙事是对《诗经》、乐府两大叙事传统的整合
1.《诗经》与汉乐府是中国古代叙事诗两大不同源头
2.杜甫歌行对《诗经》传统的继承
3.杜甫歌行对乐府传统的继承
4.杜甫对这两种传统的融合、对中唐叙事诗的启发
四、杜甫叙事诗对中唐叙事诗繁荣的影响
1.娱乐主题的进一步强化
2.语言艺术的进一步通俗化
……
第六章 杜甫歌行的审美特征
第七章 杜甫歌行体制——新题乐府创作研究
第八章 杜甫歌行的音乐性
|
內容試閱:
|
值得指出的是《房兵曹胡马》、《画鹰》两篇五言诗。老杜咏画、咏鹰、咏马的作品很多,后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歌行的体裁写的(后文还要详细叙述杜诗体裁与题材的联系),但在早期,这两个最“常”用七言歌行的题材,都以五言的形式写下。可以推知,如果说杜甫诗歌各体裁都有从稚嫩走向成熟过程,那五律无疑是最早成熟的,七言歌行则非常晚。这和李白、王维大量歌行名篇出自“少时”完全不同,更不要说将短暂的一生都致力于七言歌行创作的天才李贺了。
杜甫30岁时,从齐鲁归于洛阳,居首阳山下。这一时期仍然以五言创作为主。虽然这段时间内并无歌行作品流传,但杜甫的漫游生涯,积累了知识,增长了见闻,并且在诗歌语言艺术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虽然这种进步以五言为主),为之后的歌行创作打下了基础。
天宝三载,是杜甫生命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亮点。唐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与杜甫相遇了。
李白是歌行体创作的大家,乃至被认为是唐代歌行的“正声”①,此体最高成就的代表。就李白辉煌灿烂的诗歌创作成就而言,歌行体的确是其中最重要、最辉煌的部分,可谓冠冕上的明珠。李、杜相遇时李白44岁,歌行代表作如《行路难》、《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已写出,其天才勃发的艺术创作成就,任何人都不可能视而不见。李白本人豪放不羁、逸气纵横的人格魅力,也与其歌行作品一样,让人不得不倾心折服、受其影响。李、杜的相遇和同游的这段经历,也自然而然地启发了杜甫的歌行创作。
根据杜甫年谱,李、杜在天宝三载初夏相遇于洛阳,后来又相约同游梁宋。同游的还有杜甫早年相识的著名诗人高适。三人在宋中一起登高怀古,把酒论诗。《新唐书·杜甫传》:“(杜甫)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⑦杜甫集中也留下了不少诗作可证:“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遣怀》);“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昔游》)。不久后高适人楚南游,而杜甫则与李白一起去了王屋山寻访华盖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