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2023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京剧老照片·第1辑

書城自編碼: 21414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作者: 子舆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743333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20/30000
書度/開本: 20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8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

售價:NT$ 941.0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毛线球48:致敬经典的冬日编织 》

售價:NT$ 386.0
大吴泥塑
《 大吴泥塑 》

售價:NT$ 381.0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写给每个人的哲学书:雅斯贝尔斯的14堂哲学思维课 》

售價:NT$ 279.0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人文精神与未来世界 (论世衡史:“人文精神”所指为何?在中西方各有怎样的历史?在与科技的对垒与融合中何去何从?) (人类文明的演化已经来到一个巨大转折点,人类今后将走向何方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售價:NT$ 437.0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BOSTON儿童骨科重建手术学 国际经典骨科学译著(精装) 》

售價:NT$ 2005.0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优雅的钩针编织.超实用毛衫和小物 》

售價:NT$ 274.0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城市外交:从城邦到全球城市 》

售價:NT$ 21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813
《 谈戏说艺: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剧传承史(套装共2册) 》
+

NT$ 398
《 京剧名宿访谈叁编 》
+

NT$ 378
《 听歌想影话梨园——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口述实录 》
+

NT$ 391
《 刘曾复京剧文存 》
+

NT$ 446
《 京剧名宿访谈续编 》
內容簡介:
“京剧老照片系列”第1辑约3万字,收录民国京剧鼎盛时期生旦净丑各行当高清京剧老照片271幅,分为“氍毹撷英”(剧照)、“庐山真容”(便装照)、“聊斋闲话”(包括杨小楼、余叔岩、武净三个专题)三部分,是传统京剧真实影像的再现,具有一定的文献及收藏价值。

书中所收录照片少见且珍贵,图像清晰,解读有一定深度:或披露少为人知的细节,或有深度的学术发见,深入谈论某人、某行当、某班社,非上网可查的简单的小传或介绍,以及泛泛而谈的艺术历程与评价。
本书采用20开本,设计精美,装帧考究,值得收藏。
關於作者:
子舆,京剧老照片收藏者,又系专业出身,深得朱家溍、刘曾复等京剧名宿赏识,对京剧史颇有研究。
目錄

楔子
氍毹撷英
庐山真容
聊斋闲话
內容試閱

初识子舆是在一九九九年,我的老师林焘先生家中。不久,
给张中行先生拜年又在张先生家与他邂逅。此后某日,我在老师任继愈先生家汇报工作,他拿着一套《故宫退食录》来替朱家溍先生送书,看来与任先生很熟悉。当时任先生工作繁忙,每周一、四在国家图书馆主持行政工作,其余时间闭门谢客潜心治学,连采访都被婉拒。这才引起我对这位年轻人的兴趣:他究竟是做什么的?年纪轻轻游走于学术大家之间,还登堂入室?
后来听旁人介绍,这位子舆先生居然是京剧表演专业出身,业余喜好文史哲,这怎么也与我之前对他的印象重合不上。在那些学术大师面前他是寡言的,所谈话题即便涉及艺术,往往也与京剧无关。我唯一一次有幸听他演唱是渐渐与他熟悉后。某年重阳节约好同去林焘先生家。那天林先生兴致很高,亲自司笛,他与杜荣教授即兴演唱《伍员寄子》。此情此景,又让我重温儿时那份温馨。我母亲曾从溥西园拍曲,又与陈竹隐先生交厚,曲友聚首多来我家。我自幼耳濡目染,结缘京昆,终日以曲为伴,以致正业荒疏。我爱听梨园界的逸闻,子舆先生携我拜谒过刘曾复、朱家溍、于世文、曹世嘉、屠楚材、赓金群、茹元俊、齐和昌,使我大饱耳福。
我觉得子舆是把京剧、昆曲当作一门学问系统地研究。我看戏将近六十年,也受过名家指点,原以为已经很“懂”了。可听了他的理论,使我彻底摈弃观剧六十年对京剧昆曲错误、片面的理解。用他的话说:“要是没明白,再看一百年也还是这水平。您得知道,在中国,京剧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京剧艺术有‘技术’和‘精神’两个层面,而‘精神’更大于‘技术’。”
在他的指引下,渐渐地,我也能分辨是非好坏,不再听热闹看热闹,充分理解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他会一套身段功法,据说是过去梨园界不外传的家法,听来很富哲理,动起来行云流水跟打太极似的,很美。刘曾复先生的学生,很多都跟他学戏,就是上海京剧院的李军也跟他学过《武昭关》。不知何故,他这样的学识修养却不愿工作在京剧圈里。我觉得他始终是有意识的与戏曲圈保持着距离,更多的则是受邀参加一些书画、古籍的鉴定工作,还在一所技术学院做了领导。近年来,他不断更换笔名发表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内容涉及古籍、书画、音韵、文化史、新文化运动等等,唯独没有谈过京剧与昆曲。很多人约他写点京剧,他总以“我不懂”、“我写的没价值”回绝。我曾亲眼得见许多京剧大家向他请教各种问题,而他的答疑解惑,总是有理有据,问一答十。记得有一次我去听他在某大学讲京剧的艺术思想,台下有位大学生很不礼貌的发言,“你说的思想很有道理,但我认为京剧看的就是技术,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请你回答京剧究竟是艺术思想重要还是技术更重要?”他不假思索反问问:“对于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全场掌声雷动,热烈鼓掌的人中也包括张学津先生。
我相信,此次学苑出版社约稿成功,是子舆周围朋友、学生为之兴奋的一件事,很有意义。藉此可以展示他治学的宽广视角。照片也都是子舆先生提供的很多都是从未公开发表的珍品还添加了注释,信息量很大,非常精彩,是研究京剧艺术的宝贵素材。作为作者,他对旁人最关心的稿酬,不以为然;唯一不能妥协的条件却是书的定价不能太贵。这使我对他更添一层敬意。看看他的文字,既不是就京剧而谈京剧,也不是累积哲学术语把京剧说得很玄妙。他提倡的“艺术思想”很经典,有说服力。记得林焘先生晚年听取他的意见,将九十年代初写的一篇论文《“入派三声”补释》做过小的修改重新发表,而且钟敬文、张岱年、许麟庐、张中行、周汝昌、史树青、朱家溍、刘曾复、冯其庸等先生处都有他问学身影。年轻人有这样广泛的兴趣,如此用功,堪为少壮楷模。在他身上我还看见了林焘先生的低调。“子舆”又是一个新笔名,我曾笑谈“你要做鲁迅么?”他笑而不答。
无论你“懂”还是“不懂”京剧,他的文章言之有物、发人深省,值得推荐。我曾建议这本集子取名“怀旧”。“旧”的意味很深,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不同的解读。而他却说:“‘怀旧’是本质上的一个美学问题,它可以同时被界定为审美心理、审美创造、审美意象以及审美格调,它是一种想象的艺术、一种纯粹的情感投射。我的文字就是一乐儿,没那么高的格调,顶多算是善意

的提醒。这就是他惯用的“一连串儿”的回答,让人没有反驳的余地。最后,用他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京剧不仅仅是自娱和消遣的工具,它承担着开发心智、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质,洗尽铅华、不矜不伐、胸无渣滓,是一个京剧演员应努力的方向”。


佟 铎

楔 子
京剧的第一个里程碑程长庚,唱念完全不加粉饰,情动于中,气势磅礴。第二个里程碑谭鑫培为京剧的唱念找到了依据与法则,大大提升了京剧的科学性。第三个里程碑“杨梅余”(杨小楼、梅兰芳和余叔岩),更是登峰造极。前两个里程碑的代表人物都是一个,为何第三个里程碑是三个人呢?这说明什么?京剧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呢?其实还是进步了。一个人或一个行当已经不能代表整个的京剧艺术,旦角艺术与武生艺术的迅速发展,大有与须生行分庭抗礼之势态,打破了老生行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虽然不是一个行当,但艺术理念、艺术水平接近的杨梅余三人,成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也将京剧艺术推向了巅峰。
巅峰的标志是什么?京剧能使昆曲屈居一隅,各地方戏相继失色,独显峥嵘。一言以蔽之——“流派纷呈”。“流派纷呈”所呈现的繁盛就是京剧巅峰的标志。但是若冷静下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的话,一门艺术到达极致之后是不容太乐观的。
京剧艺术的审美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她是“留白”的艺术,最反对“太满”。就是因为京剧艺术的“留白”,给了每个富有灵性的艺术家以空间。他们练的是同一套功,这套功没有什么流派,就是京剧艺术的基本规律,说来也简单,就是“三级韵”(当然“三级韵”只是代表,它与俞振飞的“习曲要解”、“念白要领”,谭鑫培、王君直、王荣山各自的“音韵理论”都不矛盾)与“身段论”(只是代表,“身段论”不是京剧演员研发的,是学来的,是昆腔的精华,是朱洪福带到“大老板”程长庚科班的,四箴堂、小荣椿、斌庆社练得都是这套功,这套功并不是每个科班都练的,更不是每人都会的)。三级韵管唱念,身段论管做打。这套功总结精辟,萃取了几辈名伶的智慧。这套功是京剧的本体,可以说这就是京剧。因为它只是个科学的规律,且尽可能的淡化形式,进一步说就是唱A
套词B
套词无所谓,主要是不倒字;出右腿出左腿也无关痛痒,就是得用腰。因此练这套功的京剧演员,把自己的个性完全融入京剧艺术,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们的个性越是伸展自如,生命力越是自由洋溢,其艺术的原创性也越是神采飞扬。于是,“流派纷呈”的巅峰出现了。就是这个流派纷呈,给京剧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接下来,由于她太过完美,后人被现象蒙蔽了双眼,甚至思维,只去复制流派,而不是沿袭艺术思想与学习艺术规律,成了没有思想的瞎子、聋子,躲在真空的玻璃盒子里自娱自乐、自我欣赏,夜郎自大。
那么,是不是上述的巅峰过后一定就是衰落呢?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今天的多元文化时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京剧传统剧目的遗失、传统技法的遗失都不可怕,艺术思想的遗失才是关键。无论是京剧或昆曲的失传,从表面上看,失去的只是形式;往深层看,
丢失的是文化感与鉴赏能力。因此所谓“复兴”也不应只是形式。要对京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建立在中国人传统意识形态上的产物。真正了解京剧本体的内容后,放弃第一个巅峰的形式(即追求流派纷呈),保留第一个巅峰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求文化感,追求对万物的理解,以及对文化心理的诠释。这是京剧有可能迎来第二个巅峰的方向。
京剧或许真的能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不是以“时代感”来标榜,不再把流派纷呈作为衡量兴衰的标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进步,京剧积淀再深也需要接轨。京剧需要有时代感、文化感,随审美趋向、需求而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有时候不一定穷途末路才要变,找准时机,顺应文化心理、社会发展而变化,是强大生命力的体现。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关键是“一”,京剧的“一”就是艺术思想和前边说的那套功。没有“一”一切都无从谈起,能唱几百出戏,一点用也没有!王国维强调的治学之道,第一就是要有高度!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没有这个高度,起点很低,做几十年的学问,再“衣带渐宽终不悔”,再“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如何!看看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或许能从中汲取些许经验。京剧艺术既需要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更需要一个高屋建瓴的文化导向。国人为什么对京剧怀有特殊感情,愿意称它为“国粹”呢?
中国人以自身的智慧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时空意识,这就决定了中国艺术创造活动中基本的取向,是一种以主观生命感受统摄主客体关系的心理模式。从这个角度看,诗歌、书法、绘画、昆曲、京剧等等,都变成了形式,似乎不重要了。关键的是这些艺术能将主观的身心体验与情思投射入客观的外在形象生动的姿态中,不是对客观对象的认知分析,而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意念的表现,这个表现不能空有激情,而是强调意韵。使情感逗留于物象的形式之中,并推动物象朝着情感深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这一情与象互生的状态更加丰富。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中国人的哲学。诗歌与京剧虽是同源,又各自发展不同。京剧少理论,多传达,以通俗、亲民的方式找到了与除文人以外更广泛的群体的契合点。京剧要表现的是大众“心中所想”的,形式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而京剧又能将纷繁的情感意绪凝聚于一种精湛的艺术秩序,而不只是讲故事。昆曲、京剧的艺术思想可以说继承了诗歌艺术思想,只是形式更通俗,唱腔比诗歌的唱酬更丰富,肢体语言更生动,但依然延续中国人崇尚的“简约平和”的整体风貌。从《诗经》到楚辞,从元杂剧到昆曲,从程长庚到“杨梅余”,每一个人都是风姿相殊的生命个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艺术是“一己之私”的呓语。人们对事物感触和领受同理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情同。于此,我们方可通过自身的观照,涵摄其他生命个体各样情状,为生命展现更为广阔的空间。“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其间蕴含了无限中国人心中情愫。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悲歌,或简古浑然,或恍惚邈远,须臾间即可感喻于怀,过眼处已是心领神会。此真国粹也。
今天,我们对于京剧的研究不够,对本体的认知尚乏。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献通过展览、拍卖、网络等各种渠道公之于世,越来越多的早期名伶剧照、唱片、黑白无声电影为我们所享有,这或许是日渐陵夷的京剧艺术的转机。珍视资料,深入研究,找出规律,对当今京剧不无裨益。这也是出版《京剧老照片》系列图书的目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