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韩两国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实现了小说的现代化转型,两国小说现代化转型在小说观念、语言载体、创作技法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同一性的同时,也在主题意识、文学格局、文化冲击和政治事件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差异性。中韩“半殖民地”与“完全殖民地”之间的差异成为两国小说转型中出现差异性的总根源。《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作者张乃禹强调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对韩国的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目錄:
|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历史背景: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形态的嬗变
第二节 传播媒介:现代报纸杂志大量涌现
第三节 创作群体:稿酬制度确立与职业作家登场
第四节 阅读受众:新式教育与现代都市的形成催生读者群体
第二章 梁启超与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
第一节 梁启超著述思想在近代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第二节 中韩小说理论变革承传关系考辨
第三节 “新文体”对中韩小说文体革新的不同影响
第四节 梁启超与韩国“讨论体小说”的关联性
第三章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同一性
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继承传统,肇始现代
第二节 小说观念:从“不登大雅之堂”到“国民之罗盘针”
第三节 语言载体:“文言白话消长起伏”与“国语国文运动”
第四节 创作技巧:叙事模式的转变与创作技法的革新
第四章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的差异性
第一节 主题意识:“讽刺谴责”与“爱国新民”
第二节 文学格局:“对立批判”与“共生并存”
第三节 文化冲击:“儒家思想”与“西方宗教”
第四节 政治事件:“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
第五章 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内外因素
第一节 通俗小说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第二节 日本与西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中韩文学最后的影响关系
第四节 半殖民地与完全殖民地的社会现实
结束语
附录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大事年表(1902-1919)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无论任何时代,小说都是表现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学手段,但是清末民初中韩小说就素材和内容来说,社会历史事件在小说中的反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烈。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新旧体制的矛盾、社会变化前所未有的激烈。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韩国,这一时期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创作都是一个高峰期。无数的报刊连载作品、单行本发行,以及众多读者的出现都是其具体表现。1902-1919年,小说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多,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尽管其中没有像《红楼梦》《儒林外史》这样的名著,但许多作品也在当时的平民读者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