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国富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场经济的圣经。在18世纪就有十个英文版本,并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国富论》在中国曾经有过两个中文译本。最早的译本是1902年由严复先生翻译的名为《原富》的译本。是严复先生使中国人认识了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严复先生对《国富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开先河之功。迄今,中国人最熟悉、使用最多的译本是1930年郭大力和王亚南先生的译本,初版译名为《国富论》,1972年再版时改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和王亚南先生的译本在中国传播得最广,影响最大,被引用的次数最多,两位先生译本的这种地位迄今也没有人能够撼动,可以预言,在未来几十年内也不会有人撼动。在这种背景下,重新翻译《国富论》有没有必要?这是我们翻译《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国富论(套装上下册)(超值白金版)》时首先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
|
關於作者: |
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生于苏格兰哥尔克第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先后入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于1748年受聘于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文学。1751年受聘于格拉斯哥大学,先讲授逻辑学,后任道德哲学教授,其讲义的伦理学部分后改写成《道德情操论》于1759年出版。1764年,斯密赴欧洲大陆旅行,这期间结识了法国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魁奈和杜尔哥等,且深受影响。1776年,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发表。1778年,他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还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一职。他于1790年7月去世。斯密-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和《国富论》(1776)。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
目錄:
|
《国富论(上)》
导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产品在不同阶层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
第一章 论分工
第二章 论分工的起因
第三章 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
第一节 由于用途本身的性质所产生的不平等
第二节 由于欧洲的政策所造成的不平等
第十一章 论地租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二节 论间或能提供地租的土地产品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产品与间或能提供地租的产品的各自价值的比例的变动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
引言
第一章 论资产的分类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产
第五章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1日状态下农业的抑制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城市商业如何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
《国富论(下)》
|
內容試閱:
|
分工有如此多的好处,但它最初却不是任何人类智慧预见到并想要得到分工所能带来的普遍富裕的结果。它是人性中某种倾向的必然结果,虽然这种倾向是非常缓慢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没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物物交换、以货易货和用一种东西交换另一种东西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否是人性中无法给予进一步解释的原始本能之一;或者似乎更有可能的是,它是否是人类的理性和言语这种才能的必然结果,这不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题目。这是所有的人普遍都有的倾向,而其他动物则没有,其他动物似乎既不知道这种交换也不知道任何其他类型的契约。两只猎犬追逐同一只兔子,有时似乎是在协同行动。每只猎犬都把兔子赶向它的同伴,或是在同伴把兔子赶向它时竭力拦截。然而,这并不是任何契约的效果,而只是在那一个时刻,猎犬们对同一目标的欲望的偶然契合的结果。没有谁见过一只狗用一根骨头和另一只狗公平而又慎重地交换另一根骨头。没有谁见过,一只动物用姿势或用自然嚎叫的方式向另一只动物表示,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用这个交换那个。当一只动物想要从人或另一只动物那里得到什么东西时,它除了获得能向它提供所需的人或动物的好感之外,没有其他的说服或劝诱手段。一只小狗向母狗摇尾乞怜,一只长毛垂耳狗做出千般姿态吸引餐桌旁主人的注意,以便得到食物。人对他的同胞有时也使用相同的手腕,当他没有其他方法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时,就百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以求博得主人的欢心。可是,它没有时间每一次都这样做。在文明社会中,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大量人的合作和帮助,而他的整个一生也不足以获得几个人的友谊。在几乎每一种其他动物中,当每个个体长到成年时,都是完全独立的,在它的自然状态中不需要其他动物的帮助。但是,人几乎总是需要他的同胞的帮助,单凭人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种帮助的。如果他能诉诸他们的自利心,向他们表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对他们自己有好处的,那他就更有可能如愿以偿。任何一个想同他人做交易的人,都是这样提议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你就能得到这个你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每一项交易的意义,正是用这种方式,我们彼此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的东西。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是谈论对他们的好处。除了乞丐之外,没有人主要依靠自己同胞们的仁慈来生活。即使是乞丐,也并不完全依靠他人的仁慈。乐善好施的人的施舍行为,确实为乞丐提供了全部生存资源。但是尽管这一时能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却没有也不可能随时随地满足他的日常需要。他的大部分日常需要是通过和其他人的同样的方式去满足的,也就是通过契约、交换和购买来满足的。他用一个人给他的钱购买食物;他用另一个人给他的旧衣服交换更适合于他的另外的旧衣服,或住所,或食物,或钱,用这些钱他又能购买食物、衣服或住所,随心所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