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琴棋书画,以琴为首,这是古代文人必备的功课。古琴是国乐之父。五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与中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在岭南派形成之前已相继出现了虞山派、广陵派、蜀山派、浦城派、梅庵派等等流派。岭南古琴据说自汉代始便出现,历经磨难断层,直到南宋皇室带来一批琴人琴谱,使得岭南古琴再度兴盛一时,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的古谱。陈白沙是岭南第一位的琴学家。他对该谱进行了整理;他抚过的琴至今还保留;他为琴轩写记、为琴画题款;他的琴诗至今还有十几首流传。广东省古琴研究会一致认定,岭南古琴源自白沙,他是岭南派的先师。
了解陈白沙,要从他的身世开始、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开始。陈白沙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越是多读多看他的诗、文、书法,越感到他的伟大;越是多读学者们的研究文章,越感到他的人格与艺术魅力。我们当代人了解他,研究他,应该把白沙精神提炼出来为我所用、为当代所用。
|
目錄:
|
第一部分 陈白沙生平简介
陈白沙生平简介
第二部分 江门学派岭南圣学
岭南儒学第一人陈白沙
明代心学源头,岭南儒学圣地
论陈白沙思想的学术源流及其历史评价
“自得”之学
——白沙心学核心成果
儒者境界,道家情怀
——论陈白沙的人生哲学及对宋明理学的贡献
陈白沙哲学的理论路向及其影响
白沙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
白沙心学与当代江门人文精神
陈白沙哲学五论
湛若水师承白沙学说略论
王阳明狱中诗《八咏》的解读
——论王阳明与陈白沙的承传关系
辨儒释之异同继白沙之绝学
第三部分 以道为诗率性超然
第四部分 茅龙神韵别树一帜
第五部分 有教无类启迪心灵
第六部分 悠悠七弦南粤先师
附 陈白沙生平及诗文书法年表
|
內容試閱:
|
陈自沙生军简介
陈福树
陈白沙1428--1500,名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晚年号石翁,出生于新会都会乡。少年时随家迁往江门白沙村今属江门市蓬江区,世称白沙先生。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陈白沙中第九名举人。次年赴京会试,中副榜进士,人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景泰二年1451年会试又落第。南归设馆教学三年后往江西临川拜吴与弼为师,受业半年,接受伊洛之学、圣贤之道。景泰六年1455年重返白沙村后,筑春阳台,闭门读书,钻研理学,时达l0年。
成化二年1466年,陈白沙接受学士钱溥的劝告,上京重人太学读书。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祭酒邢让有意试他的才学,让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杨龟山为北宋学者杨时,进士出身,官拜龙图阁学士,学问渊博,写过一辑题为《此日不再得》的诗,名震遐迩。陈白沙在《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中写出自己学圣贤书心得,申述其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学术宗旨及渊源。邢让读后惊日:
“龟山不如也。”称赞白沙为真儒复出。消息传开,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争相传诵,赞叹不已,并与之结交,甚至有些官员还拜他为师。当时,邢让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白沙到部里当司吏。陈白沙后来接官谕赴任,但因志趣不合,半年后南归,重操教学之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