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非仅仅得益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存在。让我们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下,探寻其与种种社会因素之间的深层关联。
|
內容簡介: |
《中国新闻教育的初曙——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为中心的考察》选取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作为主要个案,运用知识社会学的分析思路,详细考察了其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互动。这些社会环境包括中国新闻界、高等教育界、北京大学校内等当时的状况。以此探讨了社会因素如何推动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塑造其最初形貌,揭示出知识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关联。
|
關於作者: |
周婷婷,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在《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新闻教育、中国新闻史、视觉传播等。
|
目錄:
|
绪论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1
二、相关研究综述1
三、主要研究思路5
第一章研究会之前中国新闻教育的基础9
第一节清末传入的新闻学图景和新闻教育样式9
二、国人对美国新闻教育的初步知悉13
第二节民初的新闻教育倡议和新闻学译介14
一、中国报界俱进会对新闻教育的首次倡设14
二、《实用新闻学》的译介15
第三节国人对新闻教育的体验与初步尝试17
第二章中国新闻界当时的情况21
第一节政治势力与新闻界的纠结21
一、政党报刊的勃兴与畸变22
二、军阀统治下报纸的不同趋向23
三、政治漩涡中的北京新闻界25
第二节报刊实践与认识的主要变化27
一、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崛起27
二、新闻采集活动的日趋活跃29
三、报纸营业的发展和记者专门组织的出现31
第三章中国其时的高等教育与北大33
一、清末新式大学在中国的出现33
二、民国初年的大学发展概况34
第二节北大独特的大学理念37
一、大学应研究高深学术37
二、大学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39
第三节北大开启的大学学制改革40
一、选科制的酝酿实施40
二、沟通文理、废门改系的改革42
第四章北大师生与新闻学研究会47
第一节北大师生的新闻相关经历47
第二节前所未有的新闻出版热潮50
第五章蔡元培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55
第一节蔡元培和北大新闻教育的酝酿55
一、蔡元培与徐宝璜的渊源关系55
二、邵飘萍向蔡元培致信助推57
三、北大同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59
第二节蔡元培对新闻教育的相关认识59
一、新闻应该成为北大“专科” 61
二、新闻学是一种欧美最新科学62
三、新闻学:从一种科学到一门有用学问64
第六章徐宝璜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67
第一节徐宝璜在美国接触到的新闻教育67
一、密歇根大学当时的新闻培养项目68
二、徐宝璜在密歇根选修的新闻课程70
第二节徐宝璜对研究会的最初设想71
一、徐宝璜为研究会勾勒的最初轮廓73
二、向“新闻学”发展的扩充努力75
第三节徐宝璜对研究会的重新定位76
第四节国外参考书与徐宝璜《新闻学》的形成78
一、徐宝璜使用的国外参考书概况79
二、海德《报纸报道与通信》与《新闻学》第一稿82
三、布莱耶《报纸写作与编辑》和《新闻学》第四稿84
第七章北大新闻学研究会的实际情况89
第一节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的创办89
一、研究会成立大会的召开89
二、研究会第一学期的活动90
第二节研究范围的扩充与实践活动的加入91
一、研究范围的扩充91
二、讲演形式的丰富与实践活动的展开93
第三节研究会第一年活动的小结95
一、研究会第一次期满式95
二、首批会员的日后去向97
第四节选修课的开设和研究会活动的中止100
一、新闻学选修课的推出100
二、研究会活动的中止与北大新闻教育的后续101
第八章北大之后的新闻教育105
第一节“密苏里式”新闻教育105
一、圣约翰大学的新闻教育106
二、燕京大学的新闻教育108
第二节国人自办的新闻教育110
一、新闻界与复旦大学的合作尝试110
二、厦门大学的新闻教育112
三、平民大学的新闻教育113
结语117
附录一年谱121
附录二文章、演说词139
附录三章程147
参考文献151
后记159
|
內容試閱:
|
中国新闻教育的出现,并非仅仅得益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存在。让我们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下,探寻其与种种社会因素之间的深层关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