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不仅能让读者学到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收益是全面的。
|
內容簡介: |
《趣味英才数学题(2)》包括问题和解答两大部分,同时对书中出现的一些数学专有名词进行了穿插讲解。
问题部分按思维游戏的难度系数分类,从简单的一颗星到最复杂的五颗星,共有100道趣味数学智力题,读者可以进行进阶式的阅读。
解答部分并非简单地告知读者答案,而是提供了详细的逻辑分析过程和丰富的数学原理与知识。在这一部分的阅读中,读者可以充分体会智力题的逻辑性和数学性,并且通过将智力题推而广之,领会这些思维游戏里所蕴涵的丰富数学含义,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学习与运用数学的兴趣。
|
關於作者: |
朴富成,出生于1971 年,中学开始就被数学的无穷魅力所吸引,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就会尽量去阅读,
尤其偏爱那些看似简单却蕴涵了丰富数学原理和知识的智力题与思维游戏。高中时期,相比刻板的教科书,从智力题中发掘的数学知识让他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1989
年他进入首尔大学数学教育系,将自己的兴趣发扬光大,不再局限于单纯地解答智力题,而是开始自主创新出题。1994
年他开始攻读首尔大学数学系研究生课程,1998
年取得数学博士学位。他从自己的专业视角出发,广泛研究那些流传甚广的智力题,发掘其更丰富的内涵,同时创作出众多深入开发人们逻辑思维能力的智力游戏,
被誉为“韩国最优秀的出题人”、“思维游戏传教士”。
|
內容試閱:
|
朴富成——一个让人感到十分新奇的人,一个头脑非常敏锐的人,他真的非常与众不同。最近,很多人都在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可是如果可以的话,我很想进入朴富成的大脑里去一探究竟。
只用“头脑敏锐”这四个字来形容朴富成显然是不够全面和生动的。我认为他完全可以成为国家指定的人类文化财产当中的一块珍奇异宝。现在我来解释一下“朴富成头脑敏锐”这句话的含义。
首先,他理解事物的速度极快。我生活的这些年,还没有见到过比朴富成理解事物速度更快的人,理解速度和他差不多的人我也只碰到过三个。我本人并不十分相信IQ测试这种东西,可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朴富成的IQ非常高。虽然IQ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但是朴富成根本就不需要训练,因为他的智商简直达到了出IQ测试题的水准。
他的幽默感也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才气”这个词仿佛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当年我在首尔大学任教,每次和学生们聚餐,我一感到气氛有点沉闷时,就会向他求援:
“富成啊,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题?”
每当此时,他的那些令人感到神奇的、闻所未闻的话题就能够调动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神经。特别是“接话、接词”这种形式的游戏,每到话题承接处,气氛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屏住呼吸后那决定性时刻的场景,我至今仍历历在目。通过朴富成,我真切地感受到,同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讲出来,效果确实会有很大的差异。我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那些幽默话题绝大多数都是从朴富成那里学来的,另外我还经常从他那儿听到很多“脑筋急转弯”。
他还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百事通”。几年前,有一次,他的指导老师金明涣教授家举办了一次聚会,金教授指导的所有学生都来了。当时教授的女儿世华正沉浸在一本数学谜题集中,可是书中的题目太难了,就连引领韩国数学界发展的这些精英们都束手无策。这时朴富成站了出来,他把所有的问题逐个解答了出来。看到他如此轻松就解答出来,世华甚至感到有点生气。此时韩国整数论领域的新星吴炳权博士(当时是新星,现在几乎已经成为韩国整数论领域的中流砥柱了)站了出来。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你能用四根火柴棍组成两个正三角形吗?”
朴富成简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便做出了回答:
“哥,您该不会是说用三根火柴摆好一个正三角形,剩下一根戳一只眼睛的‘幼稚方法’吧?”
答案正是这种“幼稚方法”。吴炳权博士皱了皱眉头,悻悻地闭上嘴巴。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还总浮现出这一幕,还是会忍俊不禁。
不仅是数学难题,朴富成还了解许许多多别的方面的知识,电影、绘画、历史、时事……他真的是无所不知。在这里我用了“许许多多”这个词,我担心他拥有那么大的知识量,而真正为“数学上的创造”所必需的知识就不够了。但这完全是从我这种“标准化”人士的角度产生的想法。对朴富成来说,这不会是一个大问题,想到这里我就放心了。
不久前,首尔大学数学系的网站论坛上有人从别的地方转载了一篇帖子,其主要内容如下:
波多黎各的国立美术馆有一幅画,画面上一位身穿蓝色囚衣的老人在吮吸着一位年龄近似他女儿的年轻妇人的乳汁。人们看着这幅猥琐的画面便心生不快,但是这幅画的“本质”并不猥琐。
这位老人是为波多黎各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士。把他抓住并关押起来的独裁政权想要把他饿死。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来监狱看望他的女儿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因饥饿死去,就让父亲含起了自己的乳头。波多黎各人认为这幅画蕴涵了最高的民族精神,并以此为傲。如果知道了事物的本质,那么从一开始就会不同……
接下来,朴富成登场了。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这就是所谓的本质》的文章。全文如下:
如果知道波多黎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的话,那么“国立美术馆”这种表达就会显得很奇怪。还有,在中南美的波多黎各创作的这幅画先不要说现代感,怎么会有一种文艺复兴的气息呢?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监狱里就要被饿死的父亲吮吸女儿的乳汁是事实,问题是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不是发生在波多黎各而是古代罗马!公元30年左右,在瓦勒里乌斯?马克西姆斯(Valerius
Maximus)的《名言和事迹》里记载了这个故事。故事里的父亲叫西蒙,女儿叫佩洛,让父亲吸吮自己乳汁这一崇高的行为感动了当局,最终父亲被释放。以这个故事为主题创作的画被称为Caritas
Romana,古代罗马壁画中也多次引用这一主题,足见它当时的人气。
但是进入中世纪,这个主题几乎销声匿迹,直到注重人类肉体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才又唤起了这个主题。
这幅画绝不是描绘老人和年轻女子之间这种不自然爱情的三流色情之作,但是如果从“对肉体的关心”这个角度来看,这幅画多多少少也含有一些肉欲的气息,所以看到这幅画就想到性爱这些东西绝不是错误。在对艺术品的鉴赏上,不存在所谓的正确答案。反而,看到Caritas
Romana就说他是波多黎各为了自由和独立同独裁政权作斗争的斗士这种荒诞的、严重曲解的说法才是一种真正的错误。
“如果知道了事物的本质,那么从一开始就会不同”这句话,是不是应该从“波多黎各国立美术馆”众多胡乱的解释中收回呢?
还有,这幅画是保存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里的鲁本斯的作品,怎么又从波多黎各冒出来了呢……
我真是很好奇他到底从哪里知道这么多。我之所以喜欢朴富成,并不是因为他如此头脑敏锐、博学多识,而是就像上面引用的文字所体现的,他是一个想法正确、处事恰当且正直的人,这也就是他真正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本书,大家也可以感觉到他的这种“正确想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爱因斯坦的谜题“谁在养金鱼”的解释:
解出一道题的同时也展示出一种奇妙的方法。把画过的纸翻过来数对应的图形或者卷到圆筒上画线,这些都可以称为颠覆传统观念的、具有创意的解答。
为了回答一些奇怪的问题而编造出无厘头的答案,这怎么能和创意扯上关系呢?一看到是爱因斯坦出的题就认为必定是一个高深的问题,这种想法不也是一种思维定式吗?
如今的社会轻视原则和尝试,盛行投机取巧。把常识混同于固定观念,把非常识的事情理解成有创意的东西,想到这些,不禁让人心中倍感惆怅。
这本书能同时给我们带来欢喜和痛苦两种感觉。一道接一道地解答这些题甚至会让人感到头疼。但是在这纷繁复杂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理出头绪,最后在迎来胜利曙光的一刹那感受到的喜悦是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我建议读者不要一口气看完此书,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每天只考虑两三道问题,这样比较合适。每天看一点,一个多月下来就能读完这本宝贵的书,每周只抽两天来看,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我们沉浸在这些奇妙的谜题带给我们的愉悦中吧!
最重要的是,在阅读朴富成“正确且正直”的解答中体会他的“正确想法”。
韩国高等科学院(KIAS)数学部教授姜硕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