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編輯推薦:
238所高等院校开设摄影专业
56个网站致力于摄影文化传播
4,401本书,教你学摄影
但是,这是第1本摄影书,教你教摄影
美国一线教师心血之作,摄影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全方位革新
凝结众多一线摄影教师的教学经验,揭示教学的合作性质
为摄影教育从业者提供全方位指导:简历撰写、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设计、教学管理
內容簡介:
摄影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既有艺术教育的共性,同时又独具个性。《教摄影:摄影教师的工具书》凝结了众多一线摄影教师的教学经验,包含作者对摄影教学理念和摄影教育方法的反思与探索,通过从摄影的角度强调“为什么教育”,以及“怎么教育”,揭示教学的合作性质,为摄影教师以及艺术教育从业者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在本书的引导下,你将走出传统摄影教学的误区,引导学生将摄影技术与摄影美学融会贯通,真正实现创造力教育。
關於作者:
格伦·M·兰德(Glenn M. Rand),现就职于美国布鲁克斯摄影学院,已出版《黑白摄影(第二版)》(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y, 2002)和《数码摄影的捕捉》(Digital Photographic
Capture,2005)。曾为伊斯曼?柯达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国际摄影市场联合会和芬兰教育部提供咨询。
理查德·D·扎基亚(Richard D. Zakia),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名誉教授,参与《焦点摄影百科全书》(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的编辑工作,并出版《感知与影像》(Perception and
Imaging)等书。1980年获得“爱森哈特杰出教学奖”,曾在多伦多瑞尔森理工大学、法国巴黎摄影学院和宝丽来摄影教育集团从事教育工作。
译者简介
李崑岩,副教授,1969年生,2006年毕业李崑岩,副教授,1969年生,2006年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获LL.M.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李海岩,讲师,1973年生,200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饰艺术专业,获美术专业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天津市城市建设管理技术学院建工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获LL.M.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目錄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教学,教我学吧”
1.1 写自理查德?D?扎基亚
1.2 引自格伦 ?M? 兰德
第二章 学习,领悟,掌握
2.1 学习
2.2 开始学习
2.3 学习目标
2.4 领悟
2.5 掌握
2.6 辅助学习
2.7 对学习各阶段的预期
2.8 学习即改变
2.9 幽默
2.10 谁对学习负责任?
2.11 学习摄影
第三章 提问:将探究变为知识
3.1 谁在问,问什么?
3.2 提问的方法
3.3 答复问题
3.4 时间
3.5 如何回答
3.6 谁来回答?
3.7 从问题中学习
3.8 回答的必要性
第四章 技术教育作为工具
4.1 教学是一个“移动靶”
4.2 技术与技巧
4.3 摄影中工具的哲学
4.4 学习使用这些工具
4.5 教学方法
4.6 授课
4.7 作笔记
4.8 示范
4.9 示范的准备
4.10 实验室
4.11 纠正技术
4.12 领悟与完善技术
第五章 创造力教育
5.1 美学、感知及内涵
5.2 表达独特的声音
5.3 技术对抗创造力
5.4 在摄影中呼吸
5.5 不同还是创新
5.6 使用艺术
5.7 从非线性活动中学会创造
5.8 小心!它们阻挡着创造力
5.9 建造外屋(Building Outhouse)
5.10 成功创新
第六章 理解问题、答案和作业的性质
6.1 问题的结构
6.2 问题类型
6.3 解答方法
6.4 创新性的解答
6.5 解答策略类型
6.6 解答的类型
6.7 解答问题的工具
6.8 反馈
6.9 作业
6.11 作业设计的标准方法
第七章 批评:用言语推进学习
7.1 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拓展学习
7.2 赞美学生的努力
7.3 评估分数
7.4 运用否定
7.5 批评作为跳板(Jumping-Off Points)
7.6 批评前的准备
7.7 设定的因素
7.8 无言的批评
7.9 参与
7.10 活力
7.11 教学法
第八章 衡量教育——测试、分数和评估
8.1 针对学生
8.2 测试
8.3 测试的功能
8.4 测试能和不能告诉我们的
8.5 测试什么
8.6 测试题设计
8.7 非传统测试
8.8 评分
8.9 成功与失败
8.10 设定最后分数
8.11 你要给出分数
第九章 教学评估
9.1 衡量可变因素
9.2 评价类型
9.3 学生评价
9.4 管理教师评价
9.5 职业发展规划
9.6 评价的设计手段
9.7 课程专业评估
9.8 课程专业评审
9.9 评定量规
9.10 认证
第十章 环境
10.1 各种关系
10.2 把学生当作普通人
10.3 以“即兴创作”对抗“一板一眼”
10.4 焦虑
10.5 有关教学方法的告诫
10.6 权利平等
10.7 感知和人际距离学
10.8 教育领域的界限
10.9 复杂性与时间
10.10 心理—社会界限
10.11 舒适
10.12 班级规模
10.13 对当今教育的考虑
10.14 从单一到团队
10.15第一堂课
10.16 扩展学习环境
第十一章 规划与变化
11.1 问“为什么”的哲学
11.2 发生变化
11.3 为变化作规划
11.4 规划的种类
11.5 规划步骤
11.6 资源项目
11.7 将实施的难题聚在一起
11.8 规划与实施模型
11.9 学业课程设计
11.10 数据时代的摄影课程
第十二章 活动赞助
12.1 管理
12.2 政策
12.3 预算
12.4 职业发展
12.5 指导
12.6 与行业合作
12.7 教材的使用
12.8 用科技帮助学生
第十三章 职业:所以你要教书
13.1第一个教学职位
13.2 寻找职位
13.3 履历和简历
13.4 作品集
13.5 推荐信
13.6 正面的语言
13.7 选拔
13.8 面试
13.9 提升、任期和续聘
13.10 出版或灭亡
13.11 职业化
13.12 为学院做义工
13.13 为社区做义工
第十四章 教学中的教师
14.1 罗伊?R?贝伦斯(北爱荷华大学,爱荷华州)
14.2 科琳?罗斯(当代摄影展览馆,伊利诺伊州)
14.3 约翰?费格斯- 珍(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俄亥俄州)
14.4 洪明素(淑明女子大学,韩国)
14.5 肖恩?佩里(奥斯丁社区学院)
14.6 玛丽亚?多伦(中央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
14.7 乔治?德沃尔夫(罗杰斯特理工学院,纽约州)
14.8 戴维德?佩奇(杜克大学,新康涅狄格州)
14.9 伊莱恩?奥尼尔(罗杰斯特理工学院,纽约州)
14.10 马丁?斯普林博格(明尼苏达州立学院和大学)
14.11 英嘉?比洛萨与阿尔尼斯?施蒂克(陶格夫匹尔斯大学,拉脱维亚)
14.12 拉尔夫?马苏洛(布里亚克利夫学院,纽约州)
14.13 彼得?格兰丁尼(密歇根州立大学,密歇根州)
14.14 M.K. 福尔茨(瑞格林艺术与设计学院,佛罗里达州)
14.15 伊莎贝拉?费格斯- 简(哥伦布艺术与设计学院,俄亥俄州)
14.16 拉尔夫?哈特斯利(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纽约州)
附 录 作业范例
加理?瓦尔(手工底片)
J?西里(双头照相机:合作的实验)
杰夫?凡?克里克[一件事物的24 张照片(或超常的艺术家寻求艺术的顶点)]
厄玛?马丁内斯- 锡泽[邮递或信函艺术(一个两部分的项目)]
延伸阅读
出版后记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教学,教我学吧”
你无法教会一个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去发现。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
1.1 写自理查德 ?D ? 扎基亚
我们中的一些人从前门迈入教育界,而另一些人,像我,是从后门。在此之前我从未有当一名教师的打算,但经过34
年与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为他们答疑解惑,我觉得自己是幸运和幸福的。我的老师培养了我教书的兴趣,尤其是我的大学老师。回顾那段学生岁月,回忆一些老师给过我的影响,总会有无穷的回味。1946
年,我从海军退役,1952
年我结束了我的预备役生涯,向罗彻斯特大学递交了入学申请。面试时,面试官看着我的中学学历直白地对我说我不属于大学。我灰心、沮丧但并未彻底认输,决定去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试试。幸运的是我碰到了摄影系的主任——一位热心友善的人,他同意试录取我。
作为工学院的学生,我对教学的潜在兴趣开始浮出水面。那时,学生必须对教师和学院的学习环境进行评分。我发现虽然我的老师们性格各异,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似乎对学生怀有发自内心的兴趣。肯?贝恩(Ken
Bain)在他的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里说:“不同于一般认识,一位教师的个性对于他教学效果绝非无足轻重。”作为一名学生,经历告诉我这是千真万确的。
我在下面以字母顺序列出当时激励我学习并引发我对教学的兴趣的老师们,尽管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
拉尔夫?哈特斯利:一个洒脱的人,总是在探索和质询摄影与人生的关系,不停地抛给学生们启发性的问题。
C.B.
尼布利特:一个多少有些羞涩的弗吉尼亚绅士,他是学院的主任,同时也从技术的角度讲授摄影史。他是位杰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经教师们同意,他允许学生们选出他们的代表来参加所有的教工会议。这让我意识到,学生们的确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幸运的是,我也当了一年的代表。
博蒙特?纽霍尔(Beaumont
Newhall):一个少言寡语、思想深沉的人,也是一个把摄影史和摄影当做艺术形式来深爱的人。
埃?里克默斯:他教统计学,学生们对此毫无兴趣。统计学与摄影有关系吗?里克默斯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便在第一次课上道出了他对两者相关性的思考,统计学不仅仅与摄影,也与生活息息相关。
比尔?休梅克:一个矮胖的乐天派教师,他上课时常常用一些有趣的比喻,这种幽默减轻了学生们不得不学习化学的痛苦。
勒斯?斯多尔波尔:教授如何充分做好课前和实验准备,以及如何设计有效有用的测试题以及如何为它们评分。
霍利斯?托德(Hollis
Todd):他信心十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一次一个学生对他在黑板上写的内容表示异议,这让全班惊讶不已,因为我们毕竟是新生。托德看着他写的内容,然后转身盯着那个学生说:“你对了,是我的错。”到这天为止,我还从未听过哪个教师在教室里诚实地承认这样的事。还有一件令我难忘的经历是我在解析几何中遇到的巨大困难。为了在学期考试中得到C,我费尽全力,因为得C就可以让我转为正式生了。我知道我在期考中做的很差,估计最多得D。托德似乎感觉到了我的焦虑,并且对于这门课,我的确付出了最大努力。令我兴奋和惊讶的是,他并没有给我可能应得的D
而是给了C-。从这件事我明白了,如果教师一定要做出个棘手且可能犯错的决定,那就犯对学生有利的错吧。
米诺?怀特(Minor
White):为人温和,待人礼貌,一名纯艺术摄影师、作家、诗人及《光圈》(Aperture)的出版商。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如何把时间花在观察和仔细研究照片及将其排序上面,他也影响我去思索其他艺术,包括舞蹈和东方的思维方式。所有这些教师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教学、学习和探究持有开放态度。如果哪个学生想要在课上展示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老师会鼓励并邀请他上台来展示。有几次我也上去展示了,回想起来,我对教学的兴趣在那时就已生根发芽了。
毕业后,我取得了摄影学的理学士学位,并在柯达当时的色彩技术部工作了几年。那是份美差,工作条件很好并且待遇优厚。然而,我很快意识到我对教书的兴趣比我想象的还强烈。
1958
年,我应邀加入到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摄影系,如今已发展成摄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教学之初,霍利斯?托德作为我的导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讲了几个月后,我感觉到哪里不太对劲儿并且开始对我的教学产生了疑问。很快,我意识到是我的导师在强烈地影响着我,以至于我在不知不觉地追赶他。但这是徒劳的,人要走自己的路。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米诺?怀特的学生们身上。当他们毕业后继续搞创作,他们的摄影作品看上去更像是米诺?怀特的。)
在教学的第二年,我发觉我一直怀疑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作为教师我应该做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在衡量什么?这些疑问促使我在罗彻斯特大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专业中去寻求答案。好笑的是,我在当初那所拒绝我的学校取得了博士学位。
1.2 引自格伦 ?M? 兰德
我的教育经历对我可谓至关重要。我在弗吉尼亚山区的一个不大的学院教书,我将我在一所十大联盟学校工作六年的教学方法移植到了这里。工作了一个月后,一名学生找到我,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对我的职业伤心至极。当谈到我们为什么上大学时,这名学生说:“教学,教我学吧。”(Hey
Teach,learn
me)勿需赘言,一下子整个过程就一目了然。是他在那儿学,而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完成这一目的。此前“教学”(Teach)是个主动动词,但这名学生把它用在了它合适的位置,当作了名词。
“教学”扮演了一个角色,而非作为一种活动出现,当然也不是作为结果出现。在我没有明白这点前,我的方向是做“教师”(teacher)。我认为“教学”即为终点,“教学”代表着终点、工作及目的,“教学”这一目的超越了“教育”(education)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理念。
“教书”的目标只是为了“教育”,当然,当“教书”这一活动不断强化时,“教育”这个目的便能水到渠成地实现。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我自然认为,“教学”方法压倒了其他一切。这种形式下的“教育”便需要借助教学陈述、素材展示和方法传授向受众表达思维。于是,我只需将课程内容以最成功的方法展现出来。因此,备课和授课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这一错误观点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也广为流传。正如一位同事许多年后错误地告诉我,他仅需要比学生提前两周,稍微做些准备工作,就可以教授任意一门功课。
接下来再说说“教学,教我学吧”:教学陈述、素材展示和方法传授的水平高低已不再足以评价教育的结果,最真实的评价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尽管教师也能参与学生的学习,但教师并不能越俎代庖完成任何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便你是个“教师”。
当“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名词,显然我不应当再在教育中扮演一个阀门,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我应当停下来,转变为一个帮助性的角色,使学习成为一个让学生求知的过程。就如同拍照,关键问题不再仅仅是素材能多好地被展示,更重要的照片的内容。“教学”应当成为一个帮助学生寻求“要学什么”的过程。“教育”是否成功,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看教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活动。在这点上,找到新的学习和教学规范使我受益匪浅,我以前把这看作是一种优势。
经过对早年学习缺陷的分析,我的知识增长要求我绕过传统的教育方式。要增长知识,不仅需要课堂教学,还需要明白如何去学。多年来,我习惯于别人教我学”许多人也教我,尽管他们的努力未必给我知识,但他们帮助我去学习。
我慢慢意识到,学习要因人而异,而不是像切饼那样一刀切,因为人们选择不同的道路去实现学习这一共同目的。若要达到教学目标,就不应盲从他人走过的路,而应走任何一条或几条帮助个人达到目标的道路。成功不是只按照唯一预定好的课程或大纲就能实现的,而是将学习的渴望化为能成长为知识的种子,教育的价值在于学习而非教书。
鉴于此,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是鼓励和启迪他人去探求的手段。启迪本身就可以促使人们寻求学习的其他路径,而“教书”的角色是提供学习的信息和方法,而不是盯着授课方法把它们当作展示学识的唯一途径。“教书”的关键在于抓住每个个体展现出的学习渴望,并找到将启迪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学习方法的方式。方法仅仅是工具,就如同我们一定要知道在摄影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反射光测光表,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用入射光测量效果更好。明白了“方法仅仅是工具”,我们也就明白了是我们在他人学习中应担当何种角色。很显然,同一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为了帮助我们的学生,
我们需要改变看待教学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每条路都会适合一些人,但不会适合所有人。
正如在摄影中技术是拍照的一种工具,教学就是学习的工具。一些工具会更适合某些人。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给学生们创造各种有用的学习机会来帮助这些莘莘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