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感觉派小说,施蛰存、刘呐鸥创作已经使用了意识流艺术,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具备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刘以鬯的《酒徒》1962年出版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游园惊梦》发表于l966年。这些,对于生
存于闭塞空间的中国当代文坛是一概不知道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启始的中国文坛对西方意识流小说接受的主要倾向,在艺术层面。
金红指出,是在意识流小说所包含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感觉印象三个主要艺术特征。她抓住这一点,层层深入剖析了新时期意识流
小说在这三个方面艺术上的流变情形。王蒙和莫言是新时期之初将意识流笔法融人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他们20世纪70年代末和
80年代初意识流笔法浓郁的小说为例,他们的创作经由了新时期小说由理性规范到感觉发现的认识“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
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私语作家已经娴熟地运用意识流艺术,意识流艺术融入私语小说呈现出令人炫目的异辉。
|
目錄:
|
绪论 人学视野下的中西方意识流小说
第一章 意识流小说在新时期文坛的译介与接受
第一节 意识流小说在新时期文坛的译介
第二节 意识流小说在新时期文坛的接受
第二章 意识流与中国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 心理的屏风:内心独白
第二节 意识的幻象:自由联想
第三节 情感的脉搏:感觉印象
第三章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从理性规范到感觉发现
第一节 王蒙:理性规范下的意识流
第二节 莫言:生命感觉中的意识流
第四章 新时期私语小说:从个体感受到私我表达
第一节 私语小说中的意识流
第二节 林白:“房间”里的诉说
第五章 意识流与新时期小说的诗化叙事
第一节 音乐性与小说的诗化叙事
第二节 意象化与小说的诗化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革”地下小说中的“意识流”
——兼谈地下小说的现代意识
附录2 文学生命的追索与还魂
——重读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