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当代难得的智者、仁者、勇者,
继翟秋白、赵元任之后的又一语言学家,以真实的人生阐述了学问是什么
《晚年所思2》
在晚年的时光里,这位大家——周有光和这个世界谈谈自己的回忆,回顾自己的百年
1、 见证新中国始终,勇敢又尖锐地提出自我对历史的认识。
2、 以知识为社会立言,揭秘“汉语拼音方案”的发展之路。
3、 接触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以所行展示了一位大家的中正人格和精神气质。
4、 心态平和跨越两个世纪,戏称“上帝把我忘了”,谈及对生活的点滴态度。
5、一生爱情“两老无猜”,道中爱情的相处之道:“敬”与“爱”,讲述了与张允和的婚姻生活。
|
內容簡介: |
《晚年所思2》是周有光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从学术和生活的角度,以平实的语言,有秩地回忆了对其一生有触发的、在其人生中占重要位置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周有光先生的娓娓道来,其人生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人格精神又体现在其中,读他文章的过程,如与一位老者在谈心,是这个浮躁的时代中,一本值得品味的好书。看周有光先生的书,不仅看到的是他的人生,也看到了其他同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还从侧面展现了整个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面貌。
|
關於作者: |
周有光
生于1906年,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后来成为他的号。生于中国江苏常州,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作过经济学教授,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曾任中美联合编审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出版中译本《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国际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他的太太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张允和,沈从文是他的连襟。出版《百岁新稿》、《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周有光百岁口述》、《朝闻道集》和《晚年所思1》。
|
目錄:
|
第一辑:闲谈过往
百岁忆
怀念《拼音小报》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我的世界小得不得了
回忆拼音方案的制定过程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伪科学和假教授
变阴暗为光明
大雁粪雨
我的离休生活
吟诵文化家史
我与那些民主人士
胡乔木同志和文字改革
林汉达先生和语文教育大众化
回忆五四运动请来的赛先生
怀念邹韬奋先生
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巧遇空军英雄杜立德
日本文改的旗手村野辰雄
三老闲谈窗外事
我的生死观
回眸百年
第二辑:淡看世界
全球化和大同理想
西天佛国的新面貌
旅美狂想曲
美国归来话家常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全球化巡礼
两访新加坡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
地球缩小了,胸襟要开阔
全球化时代的华夏文化
小国崛起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中文在世界上的真实地位
中国有三宝
后资本主义的曙光
人类文化学发凡
第三辑:百年思索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人类文字的鸟瞰
传统宗教的现代意义
“求同存异”和“创新保旧”
漫谈“西化”
“衣食住行信”
从大同论到理想国
文化三变
吃的文化和文化的吃
两个层次的文化
字母跟着宗教走
丝绸之路和字母之路
九十而学儒
科学的一元性——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序言
悲惨的生活画图向旧社会的宣战书
英语怎样扩大传播
从语言资源化说开来
台湾的语文改革
江河不择细流
第四辑:谈文论世
闲谈俄罗斯
汉语的今天
今日中国为何出不了大师?
105岁从世界看中国
108岁从读书放谈中国和世界
厚今而不薄古
中国模式如此成功为何无人模仿?
笑谈世界民主化浪潮
没有奇迹,只有常规
“汉字风波”
华夏文化漫谈
“河东河西”与“双文化论”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要重估一切价值
谈汉语拼音走向世界
让学生的兴趣自由生长
谈古典文字问题
百岁学人谈沧桑
|
內容試閱:
|
百岁忆
我们这一代青年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几个特点:当时并不参加国民党,也不参加共产党。但思想倾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因为共产党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都是宣传民主的。抗战时期,周恩来在重庆,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任之一。
他常常说:我们共产党是主张民主的。我们青年一代就是讨厌国民党的专制。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的思想。
蔡元培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蔡元培在北洋政府时期就提出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蔡元培是我丈人的朋友。在苏州的时候,我见到蔡先生面。
晚清下来是军阀时代。后来是国民党、共产党。最自由的是军阀时代。军阀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军阀怎么会做好事情呢?那时候是民主制度,国会育,请蔡元培做教育部长,做了很多好事情。注音字母就是军阀时代提出来的。
军阀不垄断整个政府。文化部门、教育部门让进步的人来做。所以做出好事情。因此,最坏的时代做了很多好事情。
胡适建议把国民党一分为二
胡适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国民党时期,他批评蒋介石。他劝蒋介石把国民党一分为二,两个党就可以互相监督。我的老伴张允和是胡适的学生。胡适是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与我丈人都是安徽人。我的丈人办教育,请他提意见。
爱因斯坦空闲得不得了
我认识爱因斯坦是何廉先生介绍的。抗日战争结束了,何廉到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客座教授。爱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顿大学,他们是同事。
有一天,何廉对我说:“爱因斯坦空闲得不得了,想找人跟他聊天,你愿意去吗?”我说:“当然愿意。”于是,我就去和爱因斯坦聊过两次。
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不懂。我们在一起,主要聊报纸上的问题,世界的问题。我的印象,爱因斯坦非常友好。我们聊天时,真像聊家常。他穿的还不如我讲究,没有一点架子,给我的印象好极了。
爱因斯坦有句话对我很有启发。他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据计算,一个人到60岁,除吃饭睡觉,实际工作时间不很多,而业余时间倒是更长。通过业余学习,你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
卜舫济校长
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学校,校长卜舫济,美国人,能说一口浦东腔上海话。有一次,他用上海浦东话对学生说:你们离开房间的时候,要把电灯关掉,否则浪费电力,电厂就要发财,学校就要发穷!学生大乐!卜舫济校长亲自授课,教哲学史。枯燥乏味的课程,他教得生动活泼。我至今还记得他在课堂上的传授:尼采说,不要生气,生气是把别人的错误来责罚自己。
卜舫济担任校长已经近四十年了,大家对他很尊重。但是,这一次(“五卅惨案”),我们学生去游行的时候,他阻拦我们,不让我们出校去。圣约翰大学及附属中学的学生宣布永远脱离圣约翰。学生的行动得到中国老师们的支持。中国老师们和学生,排好队,拿了铺盖就离开学校。社会各界支持我们,南洋公学也支持我们,后来办了一个光华大学。
与邹韬奋百乐门跳舞
邹韬奋是我在圣约翰大学的前辈同学。我妻子张允和的姑夫刘凤生,跟邹韬奋同班。邹家穷,刘把家里给的钱分一半给邹,助邹上学,两人的关系很好。抗战前夜,我们都在上海,一起玩。他们二位、我和我妻子,多次约好在礼拜六晚上去百乐门舞厅跳舞,度过非常快乐的时光。那在当时是高尚娱乐。我们都是埋头苦干的工作者,也要轻松一下。
当时上海有位教育家叫黄炎培,他联络开明士绅,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发展上海和江南的文化和经济。他有两位高级秘书,一位是王志莘,另一位就是邹韬奋。
徐志摩家一层楼一个样
徐志摩是光华大学聘请来教文学的。他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所以经常在北京、上海飞来飞去,结果飞机掉下地,去世了。很可惜。
他家里我去过。他住在一个很普通的三层楼房上。第一层布置英国式,第二层布置中国式,第三层布置日本式。一层楼一个样子。
中国的白话文诗歌到徐志摩成熟了,小说到沈从文成熟了。他们两个标志着白话文的成熟。徐志摩了不起。
赵元任来信四年后才收到
赵元任先生在学术上是了不起的。赵元任在美国教书,我的夫人上过他的课。我常常拜访他,请教他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是他开头的。
回国后,20世纪50年代,我们要设计拼音方案。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两代人的努力。早在中华民国成立第二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就开始制订注音字母方案。是黎锦熙先生他们搞的,这是中国语文往前走的很重要的一步。赵元任制订国语罗马字,不用中国汉字式的符号,而是用国际通用的字母。赵元任的方案,从学术角度讲是很好的,可是推广上发生了困难。赵元任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设计拼音方案时主要参考了他的学术成果。
后来我在北京大学上课,出版了一本《汉字改革概论》,赵元任看了以后,就从美国写信给我。可是碰到了文化大革命,这封信我在四年后才收到。
老舍喜欢讲乌龟王八的趣事
老舍跟我是很好的。在美国常常跟老舍在一起。老舍爱讲笑话,每个礼拜天到我家吃饭,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喜欢吃中国菜,我的老伴买菜自己做菜。
老舍很有趣味。他喜欢讲乌龟故事,他讲了很多乌龟王八的趣事。有朋友对他说,你老是讲乌龟,今天就不要讲了吧,你唱一个戏吧。老舍就唱戏,结果还是唱钓金龟。
小丁的“左倾幼稚病”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笼络许多党派。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在重庆参加政协,长驻重庆。周恩来每月举办小规模的座谈会,聚集一二十人,商谈国家大事。他的秘书许涤新是经济学家。我每次都参加他们的座谈会,所以周恩来一早跟我相熟了。周恩来常说,我们共产党主张民主。大家反对国民党的专制,共产党宣传要民主,所以知识分子向左转。
我家发生过一个笑话。抗日战争时期,漫画家丁聪常来我家。我们一家都很喜欢他,叫他小丁。我6岁的儿子十分崇拜他。一天,我在家中闲谈,说小丁有点“左倾幼稚病”。我的儿子向他告密:“爸爸说你‘左倾幼稚病’!”弄得小丁和我都很不好意思。多年以后,我的儿子到了70岁的时候,对我说:“其实那时爸爸的‘左倾幼稚病’不亚于小丁。”
陈毅的几句话,我一直记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章乃器担任粮食部的部长。他曾问我是否愿意去粮食部工作,我说我不想担任行政工作,还是回到教书兼银行的老本行。
我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并在新华银行兼职。
陈毅是当时的上海市市长,他很好,很看重我对上海经济建设的见解。在上海,与陈毅常常见面开会。后来,北京成立一个中央普通话推广委员会,陈毅做主任,我做委员,又在一起了。我觉得与陈毅很谈得来。
陈毅很幽默,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有几句话,我一直记着。他说他到非洲的摩洛哥去,摩洛哥国王请他吃饭。一个客人后面站一个人,叫调味师。国王讲笑话:我们每个人前面都有一盘菜,都是社会主义。但是调味,各人不一样。
与林汉达看守高梁地
五七干校在宁夏平罗的远郊区种了一大片高梁,快到收割的时候了。我和林汉达两人奉命看守高梁。
林汉达原来是教育部副部长,年龄比我大。他七十多岁,我六十多岁。我们两人得到的命令是:要不停地到处去走,不允许我们站着不动,不允许聚在一起。连看守三天后,没有一个人影。十几里路以外都没有人家,没有人来偷,也没有什么人管我们两个。所以,第四天,我们就聚在一起,还躺下来聊天。
我们聊的是语文大众化的问题,聊得很开心。
他问我:“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
我开玩笑:“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
他大笑起来!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遗孀”?学员回答: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他就问:这个“孀”字为什么有“女”字旁?
学员说:女人用的东西嘛!
林汉达笑着补充:普通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词,可是报纸上偏要用它。
我问:“你查过词典了吗?”
他肯定地告诉我:“查过,好几种词典都没有。”(多年后才加入。)他提倡语文大众化的认真态度,很令人钦佩!
我们聊了很多,很尽兴。傍晚了,我们走回去。林汉达边走边说:“教育不只是把现在的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更重要的是启发青年,独立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