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8.0
|
內容簡介: |
《民俗艺术学》作者陶思炎系2009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最终成果,主要研究了民俗艺术学的体系论、方法论、类型论、特征论等基本理论范畴,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史、民俗艺术批评、民俗艺术研究、民俗艺术专题保护等方面,是民俗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首部学科建设性专著。
|
關於作者: |
陶思炎,1947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曾任日本东北大学文学部宗教学研究室外籍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俗学、民间艺术、民间宗教,著有《中国鱼文化》、《祈禳:求福·除殃》、《风俗探幽》、《中国纸马》、《中国镇物》、《应用民俗学》等专著。
|
目錄:
|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何谓“民俗艺术学”
一、概念界定
二、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对象
三、民俗艺术学的学科特点
四、民俗艺术学建设的任务
第二节 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民俗艺术研究的发轫
二、中国民俗艺术研究综述
第二章 民俗艺术学体系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础
一、理论建构与领域拓展
二、学科交叉与文化产业
第二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的架构
一、民俗艺术志
二、民俗艺术论
三、民俗艺术史
四、民俗艺术批评
五、民俗艺术应用研究
六、民俗艺术专题研究
第三节 民俗艺术学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学科建设意义
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三章 民俗艺术学方法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学的调查方法
一、田野作业重要性及对调查者的要求
二、民俗艺术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三、民俗艺术调查的基本手段
四、其他调查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民俗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神话与原型批评
二、横向与纵向比较研究
三、阐释与理解研究
四、艺术符号与象征
第三节 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取向
一、多学科交叉影响下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
二、动态过程化与静态图式化研究方法的并行
第四章 民俗艺术类型论
第一节 类型划分的基准
一、类型划分的状况
二、按时代划分
三、按地域划分
四、按功能划分
五、按民俗类型划分
第二节 民俗艺术的基本类型
一、造型类民俗艺术
二、表演类民俗艺术
三、口承类民俗艺术
第五章 民俗艺术特征论
第·节 民俗艺术特征的具体表现
一、风俗性
二、群体性
三、传承性
四、象征性
五、娱乐性
六、地域性
第二节 民俗艺术特征的形成基础
一、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他律性基础
二、民俗艺术特征形成的自律性基础
第六章 民俗艺术功能论
第一节 何谓功能
一、功能:需要的满足
二、功能:创造的动力
第二节 民俗艺术的基本功能
一、认识与教化的功能
二、组织与改造的功能
三、装饰与满足的功能
四、纳吉与除凶的功能
第三节 民俗艺术功能的演进要素
第四节 民俗艺术功能演进的特点
一、传承与创新并举
二、衍生与泛化为主
三、自用向他用延伸
第七章 民俗艺术传承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要素
一、民俗艺术传承的主体要素
二、民俗艺术传承的时空要素
三、民俗艺术传承的生活要素
第二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与层次
一、民俗艺术传承的结构
二、民俗艺术传承的层次
第三节 民俗艺术传承的典型研究
一、民俗艺术的传承类型
二、民俗艺术的传承人
第八章 民俗艺术审美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
一、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契机
二、民俗艺术作为审美对象的体现
第二节 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与层次
一、民俗艺术审美的机制
二、民俗艺术审美的层次
第三节 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与表现
一、民俗艺术的审美形态
二、民俗艺术的审美表现
第四节 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价值
一、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二、民俗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 民俗艺术作品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
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语境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分类模式
第二节 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和风格差异
一、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风格差异
第三节 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研究
一、民俗艺术典型作品的分布
二、民俗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
三、民俗艺术典型作品艺术意义的分析
第十章 民俗艺术应用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应用的对象和符号
一、民俗艺术应用的本体对象
二、民俗艺术符号的应用
第二节 民俗艺术应用的场域
一、民俗艺术应用场合及空间类别
二、民俗艺术应用场域的内涵
三、民俗艺术应用场域及功能发挥
第三节 民俗艺术的产业发展
一、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三、民俗艺术产业发展的原则
四、民俗艺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十一章 民俗艺术传播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的传播属性
一、民俗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二、民俗艺术传播属性的体现
第二节 民俗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及模式建构
一、民俗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
二、民俗艺术传播的模式建构
第三节 民俗艺术传播的符号化实现
一、民俗艺术的媒介性与符号性
二、民俗艺术符号的结构、层次与分类
三、民俗艺术符号的传播方式
第十二章 民俗艺术保护论
第一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对象和理念
一、民俗艺术保护对象的界定、分类与评价
二、民俗艺术与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二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背景与价值观基础
第三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和经验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设立
二、国外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和经验
三、中国民俗艺术保护的历史
第四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民俗艺术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民俗艺术遗产的调查、评价与登记制度
三、民俗艺术保护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第五节 民俗艺术保护的主体与资金
一、民俗艺术保护中的传承主体
二、民俗艺术保护中的保护主体”
三、民俗艺术保护中的资金问题
第六节 我国的民俗艺术保护活动
一、我国民俗艺术保护活动的现状
二、我国相关保护机构的组织特点
三、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和保护实践
四、民俗艺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显示部分信息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何谓“民俗艺术学”
一、概念界定
民俗艺术学是以“民俗”和“艺术”为研究对象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建立民俗艺术研究的理论体系,即在学科发展的语境下构建艺术学总体框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使其具有独立学科的性质。民俗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任务,包括进行概念界定、构建体系框架、树立理论支点、拓展研究视角和指导应用实践等。其研究领域涉及体系论、方法论、类型论、特征论、功能论、层次论、传承论、审美论、作品论、传播论、应用论、保护论等基本理论范畴。
长期以来,作为民俗艺术学研究对象的“民俗艺术”,与“民间艺术”、“民艺”、“民间文化”、“艺术民俗学”等概念往往被混用不分。实际上,它们在使用中已被人误作彼此无甚区别的同义词,而“民俗艺术”的特征和规律也因此常被漠视。其实,这些概念同中有异,各有所指。尽管“民俗艺术”、“民间艺术”、“民艺”、“民间文化”、“艺术民俗学”等语词在名称上都使用了“民”这个汉字,在社会文化层次上也都与下层文化相关,其具体的研究对象也彼此相近或同一,但它们的研究视角不同,各自内涵有别。因此,我们对这些概念仍可做出明晰的判别。
所谓“民俗艺术”,系指依存于民俗生活的各种艺术形态,作为传承性的下层艺术现象,它又指民间艺术中能融入传统风俗的部分。“民俗艺术”往往作为民俗传统的象征符号和民俗生活化的原生艺术,在岁时节令、人生礼俗、民间信仰、社会交际、衣食住行、消遣娱乐等方面广泛应用。“传承性”、“传统性”、“风俗性”和“群体性”作为民俗艺术的主要特征,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民俗艺术”并非强调“民俗”与“艺术”在形式上的相互交叉,而是指在精神内涵上的整合和一统;“民俗艺术”也并非简单地等于“民俗”加“艺术”,
……P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