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内容安全实用,所载药方“便、廉、验”,切实满足了现代家庭治病保健的需求。书中千余首良方均经过历代名医反复检验使用,安全高效;所收录药方用药简单、方便易得,且价格低廉。排版设计清晰合理,查询方便,带来良好的阅读享受。
|
內容簡介: |
全书共收录近七十名近现代名老中医的奇效良方,共计千余首,涉及内、外、妇、儿科百余种疾病,十分切合现代家庭治病保健之需,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之价值。
|
關於作者: |
陈子杰,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师从中医名家,有多年的临床经验。
|
目錄:
|
一、感冒
1.扶正防感汤
2.外感汤
3.银膏汤
4.走马通圣散
5.辛凉清泄汤
6.加味三拗汤
7.祛暑和中汤
8.加味香苏饮
9.疏解汤
10.清肺降胃汤
11.杏仁汤
12.二鲜饮
13.清肺六二汤
14.豆卷玉屏桂枝汤
15.加减桂枝汤
二、咳嗽
1.新定养肺琼玉汤
2.辛凉宣肺汤
3.辛平宣肺汤
4.辛温宣肺汤
5.辛润宣肺汤
6.清燥宣肺汤
7.复公汤
8.柴附汤
9.麻黄射干方
10.加味麻杏石甘汤
11.利肺汤
12.三叶汤
13.凉润止咳汤
14.紫冬百部汤
15.温润辛金汤
16.参鹤汤
17.石合汤
18.牛蒡汤
19.麻芥汤
20.五麻汤
21.麻杏汤
22.止咳汤
23.六苓汤
24.二子汤
25.平喘汤
26.麻参汤
27.金水降痰汤
28.竺黄生脉汤
29.泻白散加味
30.清肝养肺汤
31.鹅黄汤
32.治咳嗽方
33.治支气管扩张症方
34.熊麝散
35.首乌玉竹饮
36.健脾止咳汤
37.麻杏石甘汤加减方
38.加味生脉饮
39.理气止嗽散
40.朴杏二陈汤
41.加味麻杏石甘汤
42.加味小柴胡汤
三、哮喘
1.纳气定喘汤
2.三冬汤
3.纳气丸
4.延年半夏汤
5.桂枝杏朴汤
6.杏仁桑叶汤
7.加减小青龙汤
8.三子贞元饮
9.温肾蠲饮汤
10.清肺汤
11.五味子汤
12.二苏汤
13.归附汤
14.苏七汤
15.参七汤
16.木防汤
17.麻竺汤
18.滋肾肃肺汤
19.杏花汤
20.三温降肺汤
21.益肾纳气汤
22.麻附果汤
23.二陈加味汤
24.芎蝎汤
25.参紫汤
26.参七粉
27.加减苏陈九宝汤
28.益肺清热汤
29.加味桂甘汤
30.咳喘丸
31.治肺气肿方
32.润肺平喘汤
33.参蛤河车丸
34.辛温定喘汤
35.辛凉定喘汤
36.健儿片
37.肺肾咳喘方
38.小青龙汤加减方
39.平喘止咳膏
40.九宝降气汤
41.止咳定喘汤
42.加味小青龙汤
43.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用方
44.肺心病慢性缓解期常用方
45.平喘固本汤
46.五子定喘汤
47.过敏煎
48.五复汤
|
內容試閱:
|
"1.扶正防感汤
【来源】于有山.高辉远经验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组成】生黄芪15克,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陈皮8克,防风8克,浮小麦10克,炙甘草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功效】益气固表,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治疗】体质虚弱,表虚自汗,易患感冒者。
【治验】高老治一患者,其素有“慢性胃窦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三年来稍遇感冒即流清涕,持续难愈,入冬以来,又反复感冒多次,迭进感冒清热冲剂、康泰克胶囊及肌注青霉素等。症见寒热虽去,但面色淡白,头昏头晕,鼻流清涕,畏风汗出,神疲乏力,纳差无味,大便偏溏,舌质淡红,苔薄润,脉浮滑。证属脾肺虚弱,卫外不固。予本方二十余剂,诸症悉除,体质增强,追访年余无反复。
【按语】本方为古代名方玉屏风散加味而成。临床运用时,若自汗较重者,可加煅牡蛎、麻黄根。本方尤适用于身体虚弱、容易反复感冒、迁延难愈的人群,对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的患者,均可加减用之。
2.外感汤
【来源】孔伯华.孔伯华医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组成】石膏24克,薄荷4.5克,知母9克,通草3克,鲜茅根30克,鲜芦根30克,焦栀子9克,黄柏9克,嫩桑枝18克,桑叶9克,地骨皮9克,酒黄芩9克,全瓜蒌24克,竹茹15克,连翘9克,辛夷9克,紫雪丹1.2克(分冲)。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功效】辛凉疏解,清热解毒。
【治疗】感冒。症见寒热头痛,口干思冷饮,周身酸楚,舌苔白厚而腻,脉大而滑数者。
【按语】本方适用于湿热蕴蓄在中,外感时邪之感冒,邪热偏盛者尤为适宜。
3.银膏汤
【来源】孔伯华.孔伯华医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组成】生石膏30克,连翘9克,薄荷叶4.5克,银花15克,知母9克,黄芩9克,莲子心6克,全瓜蒌24克,龙胆草6克,鲜茅根30克,鲜芦根30克,辛夷9克,地骨皮9克,僵蚕9克,大青叶9克,鲜荷叶1个,紫雪丹1.2克(分冲)。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功效】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治疗】感冒。症见发热,头身痛楚,舌苔黄垢,脉大而数、寸关并盛。
【按语】本方为表里双解法的体现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