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朗滑稽如小丑的脸始终从容如水,面对“我要结婚了,新娘是男人”这般石破天惊的境况,仍能情意绵绵。杰克·莱蒙面孔上的表情却是一波三折,百感交集。这两位了不起的演员为《热情似火》添上了最后也是最经典的一笔。
就在奥斯古德对黛芙妮诉说衷情之际,歌女甜甜(玛丽莲·梦露饰)应该正和萨克斯风手乔(托尼·柯蒂斯饰)倒在快船的后座上,吻作一团,所以镜头里没他俩。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梦露拍完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镜头便立刻离开了摄像机的势力范围,找到她的酒瓶,沉溺于巴比酸盐中去了。毕竟,对她来说,《热情似火》的拍摄过程实在算不得愉快。
在本片里,梦露塑造的依旧是金发白肤、胸大脑小的性感女郎,她甫一出场就让两名男扮女装的乐手口水长流。被高跟鞋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贝司手杰瑞(也就是黛芙妮)说:“瞧,瞧人家怎么走的,简直就像个安了弹簧的果冻,她身上是不是有什么内置发动机啊?”
“弹簧果冻”,是的,这词儿真他妈地精准无比。但是比利·怀尔德这个狡猾的犹太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发现梦露身上同时具备单纯无邪与轻浮冶荡两种截然对立的气质,他把它们融合起来,形成了威力强大的“梦露式诱惑”。在他们合作的第一部电影《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1955)里,犹太人就为梦露构思了她最具代表性的银幕镜头——在地铁通风口处双手掩住被风吹起的白色裙摆,宛如一丛赫然开放的白莲,明明妖冶风骚,却又天真娇俏。后世无数女星模仿此一场景,大都沦为效颦,说到底不过卖弄性感。梦露不是,梦露本身即是性感,哪还需要卖弄?
《热情似火》里有一段,歌女甜甜对萨克斯风手乔假扮的壳牌少东一见倾心,傻乎乎地相信对方因为初恋情人的死而阳萎不举,不禁又怜又爱又惋惜,便自告奋勇要用香吻为其治愈顽疾。在这里,甜甜对乔的深信不疑,对自己美貌的小自信,混合了绵绵倾慕之情和拳拳救人之心的吻,再配上托尼·柯蒂斯心动神摇又故作镇定的表演,令这个场景春意横生(注1)。
参与这样一部有趣的喜剧,合作双方又是故人,梦露照理说该是驾轻就熟,轻松愉快,但《热情似火》却差不多是梦露的噩梦(注2)。当时的梦露因为酗酒导致记忆力衰退得很厉害。一句台词“是我,甜甜”拍了47遍,因为她不是说成“甜甜,是我”就是说成“甜甜,我”,在拍过30次过后,导演不得不将台词写在黑板上。
在另一个镜头中,梦露要一边翻抽屉一边说:“波旁酒在哪?”梦露不断出错,总说成“威士忌在哪?”、“瓶子在哪?”和“糖果在哪?”重拍了40次之后,怀德将写有台词的纸条放进某只抽屉里,而梦露又忘记了是哪只抽屉了,于是怀德不得不在每只抽屉里都粘上纸条。第59次,梦露终于准确无误,却背对着摄像机。
幸而《热情似火》1959年元月上映后好评如潮,它也成为了梦露票房最好的电影。让所有人惊愕的是,3年后的夏天,“弹簧果冻”突然停下了她风姿绰约的步伐。她死后,那具曾经玲珑浮凸的身体,放在洛杉矶冻尸所里很久很久无人认领。
在《热情似火》中,梦露饰演的甜甜曾经无限神往地说起自己理想中的爱人:身家百万,戴眼镜,有游艇,读华尔街杂志上的长条专栏。她觉得戴眼镜的男人更温文,更可爱,更无助(much
more gentle, and sweet, and
helpless)。但最后她仍然和一个穷困潦倒的萨克斯风手跑了—这之前她就总被萨克斯风手迷住,再被他们抛弃。她指着自己漂亮的脑袋说:“我不大聪明,我……大概是有点笨。”这一刻,不由地怜意顿生。
不能忘记的还有一幕,她慵懒地斜靠在缓慢滑行的小船上,对托尼·柯蒂斯说:要用多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在一起。我想,直到1962年,梦露再也没有发现可以与之共度此生时光的男人,不论是戴眼镜的绅士,还是狡猾的萨克斯风手。也许她觉得等得够久,不必再等。她不及甜甜,既没有金龟婿,也没有有情郎。
小清新都爱奥黛丽·赫本,文艺青年则喜欢玛丽莲·梦露。因为赫本是天使,而梦露,却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