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文化的颜色》视野开放深刻,文笔睿智深沉,并饱含真情实感,是作者多年文化思考的结集。其最终关注的,是在以世界眼光综合把握当代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对文化之于民族、国家内在意义的阐扬。只言片语中,隐含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怀与危机意识。对于读者来说,作者的终极关怀,仍紧密关照国民的幸福与文化的理想。这种取向,置现实与历史的角度中看,影响连绵不绝,价值断不可缺。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找到青年人普遍困惑的问题答案,还可以学习两位资深“发言人”的交流之道和沟通艺术。
旁听或亲历,只要你打开本书,就会感到一种真实的拥有。
|
內容簡介: |
《文化的颜色》是一部有关文化和文明的思想作品。
作者将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建立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审视与时代考察之上,置叙说、论述与史实于一炉,寓人物解读于历史事件之中,从文化与文明到文化与科技,从异域文化反思到中国文化解读,从孔子、屈原、秦始皇、刘邦、项羽、郑和到汶川观察、南海体验、祝福祖国,不一而足。自铺张有度的排比中,自澄净饱满的文字中,你会读见:一位沉浸于中国新闻实践和管理工作的知识分子,用足了对历史长河的关照,孜孜以求于从民族背景与细微感受中,去思索个体的存在与民族的未来。
作者的书写并非单纯的历史抒怀,其基于史实之上的文明掌故、文化故事,拥有一种引导的力量,引导读者通过一条奇妙的道路,走入作者或粗犷磅礴或纤细缜密的文明思绪中。细心的读者还能从这些思辨深刻的文章中,体悟一种感染力,从其旁征博引、亦庄亦谐、嬉笑怒骂之间,发现作者匿藏于朴素文本之内的赤诚与坦荡。
珍视坍塌,才知崛起。这是作者在或平静舒缓或激情澎湃的表达中,希望传达给我们的主题。
|
關於作者: |
刘汉俊,中宣部《党建》杂志总编辑,湖北赤壁人,中共党员,博士,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攻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船舶无线电通讯专业,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经济学专业。
曾在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光明日报社、人民日报社、中宣部新闻局工作,多次参加和负责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先进典型的新闻报道工作。有若干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出版新闻理论专著《缔造精神》《塑造形象》,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专业期刊发表过多篇专业理论文章。
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雨花》《读者》《青年文摘》《中国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上百篇。《朋友》《永远的丰碑》《请尊重我们的母语》《经典中国》《你是一粒种子》等作品入选中学教材、高考和中考试卷。
出版文学作品有:
《一个人的河流》(2001年)
《午夜的阳光》(2006年)
《千年的桨声》(2008年)
《文化的颜色》(2013年)
|
目錄:
|
序珍视坍塌才知崛起出版人呼延华
序当代徐霞客的文化苦旅张彦武
Ⅰ空谷足音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辉煌与落寞
[关于文化与科技的话题]
文化的颜色
中国文化与文化中国
文化的力量
面对玛雅象形文字的断想
映秀石前的沉思
[关于精神与精神危机的散论]
读懂中国
Ⅱ时空对语
2560年的月光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一个人的帝国
两个人的战争
假如没有1433年
Ⅲ天下情怀
五月的哽咽
[为5·12而作]
生死之间
[写在5·19全国哀悼日北川现场]
野菊花开
[为5·12一周年而作]
南海九章
新年的祝福
[献给所有喜爱我的读者]
|
內容試閱:
|
序
珍视坍塌,才知崛起
出版人 呼延华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缺失了什么?
勇气?担当?责任?抑或直面现实、反思历史的能力?
文明、文化、道德、价值观……面对这类命题,20多年前,尚思想奔涌、激情澎湃的中国学人,今天却大多选择了噤声、讨巧或逃避。
物质大厦的崛起,没有惠遍这片土地的芸芸众生;精神建筑的崩塌,惨烈地让我们所有人匍匐在权钱物欲的脚下,难以直立行走。一个思想缺席、情怀缺失、道德匮乏的时代,残酷地埋葬了我们20年。
当刘汉俊用坚实的踏访和冷峻的笔墨,铺陈出一地文明和文化的碎片,散发出一组斑斓的文化色彩,从而凝成一块历史和现实的镜面时,我们终于照见了自己的贫穷和困顿。
刘汉俊对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建立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历史审视与时代考察之上。他视野开阔,深具忧患意识。殊为难得的是,他能从毁灭中看到希望,从侮辱中看到尊严,从死中看到生,他能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看到文化飘扬的旗帜,这是其信念的来源。他深入到每一个生命的脆弱与尊严的瞬间,从每一粒微尘中发现文化的质地。字字有力,绝不虚妄。平静中蕴含着热烈,舒缓中潜藏着激越。
刘汉俊思虑所及,从文化与文明到文化与科技,从异域文化反思到中国文化解读,从孔子、屈原、秦始皇、刘邦、项羽、郑和到汶川观察、南海体验、祝福祖国,不一而足。自铺张有度的排比中,自澄净饱满的文字中,你会读见:一位沉浸于中国新闻实践和管理工作的知识分子,用足了对历史长河的关照,孜孜以求于从民族背景与细微感受中,去思索个体的存在与民族的未来。
刘汉俊足够真诚和坦率。也许他敏锐地意识到,失却自我反思的能力,早已令我们陷入了日渐不堪的精神沼泽,并给我们裹上了厚重的冷漠外衣。作者以文明和文化的解读为载体,用冷静观察流淌出气势磅礴的情感的河流,拥有涤刷污垢破解冷漠的力量。这部作品向我们呈现了一颗情怀弥漫、悲悯天人的赤子之心。
当知识界许多人都已不再为文化和文明写点什么的时候,当当代学人业已视文明与文化为宏大命题,而不敢踏足,甚至不愿思索时,刘汉俊所做工作,显然成了另类的实践个案。勇气与担当,信念与反思,是我所能想到的对他的简单评价。舍此,任何一种海阔天空般的想象力,也许都无法给出切中肯綮的答案。
珍视坍塌,才知崛起。这是刘汉俊携其《文化的颜色》唯一传达给我的主题。我珍视这种写作和思索。
是为序。
二○一三年八月五日
写于朗朗书房
文化的本色与力量
文化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由来已久,但从未像今天这般高度聚焦。
不同的语言在同一个讲坛上对话,不同的肤色在同一个舞台上翩跹。人类的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人类的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迅速地扩张与延展,生存与毁灭的轮番上演,也从来没有如此的频繁与惨烈。
是谁,支配着这个世界的风云际会,又把玩地球于股掌之间?
是文化。
一个笔画很简练,却复杂得让你难以捉笔的词语,让我们肃然起敬,又让我们一脸茫然。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空气,无处不在。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的力量来自哪里?
19世纪的德国思想家们认为,文化包含了价值、理想和一个社会更高级的思想艺术性、道德性,而文明则包括技巧、技术和物质的因素。这种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很多年代。但也有思想家不同意这种观点,主张把一些原始的、一成不变的、非城市的社会,界定为文化,而把更为复杂的、发达的、城市的和动态的社会,界定为文明。
亨廷顿认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我以为,上述观点虽然在定义的边界上不尽相同,但在文化与文明的内容涵盖上都有道理。文明是文化的高级形态,是文化的结晶体。文化是文明的初级形态、原生态,只有经过提炼的固化的成分才是文明。文化是动词,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文明是名词,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
文化的本色是什么?
文化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财富,也创造文化;人是经济的主体,也是文化的主体,创造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标志。以文化人,人生万物;以文化物,万物生人。人类在适应自然中形成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建设文化。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歌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民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这种文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曙色。西方神话与东方神话塑造了不同的众神形象,古希腊神话、古埃及神话、古罗马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各有千秋,各成风景,构成不同的文明源流。依山而居,择水而生,文化在定居年代里生成相对稳定的形态;游牧渔猎,南去北归,文化在迁徙岁月中发生流变与融合。文化是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引擎,文化的革命推动工业的革命,工业的革命产生文化的革命。文化天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的年轮以世纪为计时刻度,文化的河流以光年为计长单位。文化相对稳定,稳定中有积淀、固化,也有分化、剥落;文化需要融合,融合中有碰撞、对抗,也有裂变、嬗变。在聚与分、动与静、作与息的劳动过程中,文化得以生成和升华。
文化是思想的结晶。黑格尔指出,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像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没有思想,人类无异于群氓和僵尸。文化是思想的温床,是人们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生成的土壤,是社会组织关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精神取向、思想学说、道德规范、经济政策、社会遵循、公民职责的基本主张,是个体关于思维方式、人生信条、处世哲学、行为举止的自我约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考查一种文化是否成熟,要看它是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要看它对历史的洞穿力和时代的撞击力有多大,对社会的规范效力和对个体的约束力有多大。文化的感召力来自影响力,影响力在于思想力。一个没有灯塔的大海是黑暗和危险的境地,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软弱的民族。思想力决定行动力,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思想有多丰富文化才能有多丰富,文化有多厚重思想才能有多厚重。
文化是力量的体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是文化。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其实这些定律同样适用于文化范畴:文化形态的相互吸引、文化特质的惯性运动、外力对文化力量的影响,以及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无不显示着定律的力量。朝代有兴衰,政权有更迭,社会有进退,国家有兴亡,唯有文化的印记长久存在。大致趋同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基本相同的理想追求、人生信念,相对明晰的精神走向、道德规范,形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化力量。推动人类前进的力量在于文化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政党的力量更取决于文化的力量。文化不同的人群因此走到一起,形成凝聚力;相同的人群因此万众一心,形成战斗力。文化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脚下的土壤中;只有每一粒微尘都富有文化的质地,精神的高塔才能在风霜雪雨中巍峨屹立。没有文化指标支撑的经济指数,是数字的堆而不砌,疲软、松散,立不起,站不久,行不远,一遇风吹草动就土崩瓦解稀里哗啦。刚强是一种力量,柔韧也是一种力量,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刚而不折,柔而不软,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消灭一个国家,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摧毁它的文化;颠覆一个政权,最直接的手段是首先否定其历史。当今少数霸权国家强行输出,推行其价值观念,不尊重他国历史和现实,非但没有造福所在国的人民,反而造成了新的持续动荡。滥用的文化暴力制造了太多的悲剧。
审视文化,要望其五色,闻其五音,问其五味,切其血脉,感受脉动的力量。
文化要有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记忆是这个民族的根。去其史,就是断其根。精神是文化的高地,是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国家的品质,一个社会的素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与分的标准就是文化;价值观念是个体聚拢、分众聚合的内力,理想信念是聚众前进的旗帜,他们的总和是精神,它让相同的群体找到共同的节拍,让不同的群体发出共性的强音。一个被打倒在地的民族,只要文化一息尚存,散落一地的基因便会在精神的集结号音下,即刻组合成不屈的脊梁,重新站起。地震摧毁雕塑、震裂丰碑只须几秒钟,武力颠覆一国政权可在几日之内,但要彻底征服文化却在百年之后。古罗马占领过古希腊,马其顿征服过古希腊,但古希腊用文化征服了整个西方世界。那每一尊雕塑、每一座神庙,以及神话史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韵律,都是文化的灵魂。典籍可以被付之一炬,文化却可以形销而神不匿。自己对文化价值的贬损、对文化形象的涂鸦、对文化经典的摧毁,是对精神的阉割和对灵魂的解构,无异于倒戈自戕、自毁长城。
打倒文化的,只有文化自己。
文化要有理想。没有理想的文化,是昙花一现,风吹雨打便凋零;是没有生命的风筝,永远飞不到高远的云端。仰望才能向往,登高才能呼远,没有高地形不成风景,没有昂首望不到星空。文化是理想的翅膀,理想是文化的方向。在天高云淡、好风万里的长空,理想是文化雁阵的引领;在阴雨低迷、空濛寂寥的渡口,理想是文化迷津的航标;在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胜地,理想是文化的金銮殿、精神的方尖碑。宗教是文化的内在力量,信仰是思想和行动的牵引,文化既要统领有信仰的人们,又要关照芸芸众生和庸庸群氓。一个不知道敬畏的民族必定受到天条的鞭笞,一个不懂得感恩的社会必将爆发人性的灾难。在人类社会的所有理想中,文化理想高于一切。构建社会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规划布局,要有现实考量,更要有文化的战略构想和理想蓝图。只埋头拉车,不抬头远瞻,终会被自己的步履绊倒。文化因为有理想而坚挺有力,理想因为有文化而葱笼蓬勃。
文化要有品格。文化的最高形态是文明,文明是高贵的同义语。文化并非具有先天优质,只有经过锻打、淬火、提炼才能提高纯度与品质。优秀的文化可以风流但不可下流,可以通俗但不可庸俗,可以融合但不可迎合。它因自省而自觉,因自新而自立,因自信而自强,壁立千仞,海涵百川;它既出污泥而不染,风骨凛然,又曲中求直,弯而不屈;它摒弃阿谀奉迎、奴颜婢膝,力避虚张声势与矫揉造作。缺失文明的引领,文化容易坠入泥淖,野蛮在那里等待与它的撕打。野蛮是无知与暴力生养的怪胎,是文明的变种。它有一大堆兄弟,叫贪婪、卑鄙、丑恶、无耻、凶残、阴险、狡猾;它有一大堆姐妹,叫愚昧、浅薄、自私、嫉妒、虚荣、傲慢、偏见,近视眼和睁眼瞎分别是它们的表兄弟。只有用文明浇灌的文化,才能兰生高洁、花开富贵。越是优质彰显的文化,越是风尘不改、历久弥坚;越是傲骨铮铮的文化,越有更多的拥趸,膜拜和礼赞属于品格圣洁者。有品格的文化光而不耀,质本朴素,铅华洗尽,素面朝天;它不喜虚假,不好奢华,不喜欢抓住自己的头发往高处拔。形式大于内容,技术大于艺术,制作大于创作,被文化实用主义和文化技术主义绑架,是文化的悲哀。绚丽色彩遮盖不了创意的苍白,豪华阵容掩饰不了艺术的蹩脚,没有思想的产品如墙上芦苇根底浅、山间竹笋腹中空。文化的泡沫和文化的垃圾常常让我们耳鼻淤塞艰于呼吸,这是堕落的开始。文化尚自重,别人会因为你的自重而敬重你。文化须自尊,但不能独尊,不能高声大气独霸话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