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卡尔?威特的教育——大教育书系(权威珍藏版)(跨越三个世纪,畅销全球的家庭教育经典。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共同推荐。朱永新 、 周国平、孙云晓、李镇西、卢勤 联袂推荐)

書城自編碼: 212186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 卡尔·威特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467720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9-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8/29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4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古籍目录版本校勘文选(平装) 》

售價:NT$ 406.0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巴比伦怪物:魏玛共和国犯罪鉴证实录(“火与风”丛书) 》

售價:NT$ 458.0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启功谈国画(启功著,中华书局出版) 》

售價:NT$ 291.0
中国书法的历程
《 中国书法的历程 》

售價:NT$ 406.0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汉语修辞学(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18.0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中国近代画报史稿 》

售價:NT$ 822.0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思想地震:柄谷行人演讲集1995-2015(艺文志·日本思想) 》

售價:NT$ 302.0
大国人口
《 大国人口 》

售價:NT$ 41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83
《 卡尔?威特的教育(经典畅销?珍藏版) 》
+

NT$ 231
《 卡尔·威特的教育(精装) 》
+

NT$ 298
《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畅销书钻石版)畅销全球的亲子教育读本!好好做父亲,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继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的,改变孩子一生的心灵教育第一本书,给孩子最好的未来! 》
+

NT$ 333
《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 》
內容簡介: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个父亲的核心理念,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其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长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大的天才也会被毁掉。他记载了他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教育心得、方法,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理念。
關於作者:
卡尔?威特(Karl
Witte)1800年7月出生于德国萨勒河畔的哈勒市洛赫小村,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目錄
目录
序:天才儿子是我教育的结果1
第一章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3
我选了一个合格的妻子3
一个小过失,怀孕期与宠物相伴5
上帝是不会辜负我们的7
从改造儿子的母亲开始9
第二章天赋与环境15
孩子的天赋与后天教育15
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过度逼迫17
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19
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22
从儿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24
第三章我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29
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29
让儿子保持健康的心态31
让儿子意识到:乞求不可能得到欢乐33
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开始34
从儿子15天起我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37
第四章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49
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49
如何教儿子学外国语51
如何让儿子兴趣广泛56
怎样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善于提问58
我绝不使用填鸭式的教育61
坚持与儿子的地位平等63
罗森布鲁姆教授的数学教导方法66
再用功也不会损害神经68
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70
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72
第五章如何培养孩子的辨别力79
儿子,你要看清楚周围的一切79
阳光之下有阴影81
“他不值得你帮助!”83
不让儿子满足于虚假的幻觉85
第六章教给孩子另一种智慧91
不要轻信任何人91
一种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智慧93
诚恳地表达出你的感激94
我教儿子如何争取应得的利益97
我教儿子赞扬他人98
第七章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103
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103
培养儿子的同情心105
我认为,性格即能力108
我从没想过把儿子培养成所谓的学者110
第八章千万别小看他117
从小就让美好的东西成为一种本性和自觉117
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就不明事理119
以身作则先尊重儿子121
责任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122
对待儿子,要坚持原则,言出必行124
自己的事自己解决126
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伤害孩子131
我对儿子的严格是有理可据的131
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损坏孩子的判断力134
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137
绝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140
第十章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147
游戏仅仅是游戏147
儿子和玩伴之间的矛盾150
没有小伙伴也不会失去童趣152
与坏孩子玩的害处156
让儿子和其他孩子适当地接触158
我认为儿子在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159
在游戏中体验人生162
我和儿子的各种游戏165
第十一章经常夸奖孩子的妙处171
信心的源泉171
孩子的天赋表现在各个方面174
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176
赏识的秘密178
第十二章注重培养孩子的善行185
为儿子做“行为录”185
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善行187
为什么我要用钱来奖励儿子188
教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艰难191
我教儿子合理支配钱193
儿子的母亲教他外交195
怎样才不会惯坏儿子198
第十三章怎样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205
专心致志的习惯205
干净利落的习惯208
精益求精的习惯210
持之以恒的习惯213
第十四章如何不让儿子自满219
表扬孩子要恰如其分219
不能滥用表扬222
第十五章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229
我选了一个合格的妻子229
当儿子有了“恶习”时233
什么才是有效的235
为什么贪吃237
贪吃让人变得愚笨239
第十六章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245
勇气的力量245
独立意识248
培养儿子的心理承受力250
“静下来”的游戏252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253
儿子的精神卫生255
第十七章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263
倾听的艺术263
家庭中理解的力量266
傲慢是与人和谐相处的最大障碍269
教会儿子把握人际交往的尺度270
第十八章我的教育理想275
对儿子的精心安排只是想让他成为全面的人275
用什么来陶冶孩子的感情278
第十九章比任何孩子都幸福283
一起惊人的事件283
莱比锡大学的入学邀请285
国王亲召入哥廷根大学287
14岁的博士289
健康而快乐的天才291
后记献给我的朋友们294
內容試閱
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
——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教育书系”序言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
世界上任何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技的……桩桩件件,都会发生蝴蝶效应,都会对教育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教育总在变化着。比如,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教学的流行,未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当粉笔距离我们的讲台渐行渐远,未来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是否也会逐步让位于电子书籍?甚至,翻译机器可以完成基本的交流沟通时,语言教学是否也可能变得不再重要?这些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可能发生的改变,让我们的明天变得不可预知。
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
万物改变迅捷,人性进化缓慢,教育因此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人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有着普遍规律可循。所以,无论我们读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学记》,还是读近百年来的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总觉得是那么亲切,离我们今天的教育是那么近。所以,我们只需稍稍去芜取精,就能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原理再度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发现这些原理依然生命常青。也正是这个原因,百年来中外教育家的杰出著作,仍然活在当下,仍然对我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套“大教育书系”,正是围绕后者而努力。
最初看到“大教育书系”的选题策划,是在年初的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选题论证会上。坦率地说,当时的感觉不是很好。认为主题不够突出,选择人物看不出逻辑,选择标准不够清晰,而且大部分书是重新出版。
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总编尹志勇来信告诉我,其实,“大教育书系”有自己的主题和逻辑。之所以命名为“大教育”,首先是选择教育家的范围之大。书系将遴选从近代到当代的中外教育名家的代表性著作或新作,梳理中外现代教育的发展轨迹,并展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其次是读者群体之大。书系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针对中小学老师的教师培训,阐述现代教育理念,解决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培养优秀教师。二是针对父母的家庭教育,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影响父母,使父母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且有效的环节,培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三是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学前儿童的学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会交往合作,学做现代公民。一句话,是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
至于选择的标准,他们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作者具有足够影响力。所选作者应该是国内外被公认的教育名家,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陶行知、陈鹤琴、蒙台梭利等。二是突出实践性。所选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具有可操作性,在作品风格方面,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三是强调创新性。在遴选经典的同时,也推出当代在教育理论或实践方面有一定建树、观点新锐、富有探索精神且得到公众认可的作品。
所以,虽然我在作这序之时,尚无法看到书系的全貌,也无法估计书系的最终体量,但是能够感觉到出版方用心良苦,感觉到他们的宏大愿景。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倘若教师、父母、孩子三方真正缔结为教育的同盟军,那时教育势必突破困局,得以成长壮大,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大教育了。祝贺大教育书系诞生,更期盼现实大教育的来临。
是为序。
朱永新
2013年6月6日
教育家的品质与土壤(序二)
对中国来说,20世纪上半叶显然是一个教育家群星璀璨的时代:严复、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陈鹤琴、叶圣陶、黄炎培、经亨颐、钱穆……60多年过去了,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一直还影响着我们,他们思想的光辉至今还照耀着中国教育。比如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比如晏阳初的“平民教育”……
相比之下,中国20世纪下半叶则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这种呼唤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呼唤教育家,连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也多次呼吁“教育家办学”,于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推出了诸如“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之类的举措。
蔡元培、陶行知们当然不可再生,所以,人们呼唤教育家,其实是呼唤更多具有教育家品质的人。说到教育家的品质——也可以换一个词,叫“素养”——这当然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很难统一,更不可能通过“红头文件”来规定。但关于“教育家”,总还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公认标准的。
在我看来,教育家首先是教育者但又不是一般的教育者,也就是说,他除了应该拥有爱心、理想、激情、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等一般教育者起码的素质之外,还应该具备成长为教育家所特有的一些品质。纵观大家所公认的教育家,我认为,他们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品质——
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把教师当作职业还是事业?这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者最根本的区别。教育家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情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不但是这样说的,他更是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向孩子们也向他所热爱的老百姓捧出了他的一颗心。作为曾师从杜威的留洋学生,他本来已是一位大学教授、教务主任,但为了要改造中国的教育,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履,奔赴乡村,面向中国最广泛的社会生活为中国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说:“只要是为老百姓造福,我们吃草也干。”这种面向社会底层而又超越世俗的精神,正是陶行知之所以成为教育家的原因之一。
有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无论是严复、蔡元培,还是张伯苓、晏阳初,可以说所有真正的教育家首先是思想家。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教育者要成为教育家,更是不可能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乐于思考,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是教育家不可缺乏的思想素质。
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在的中青年教育者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先天不足的弱点,无论是对传统的国学精华还是对当代的世界文化,都缺乏深厚的功底。的确,就学养而言,我们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蔡元培式的校长、朱自清式的中学教师或叶圣陶式的小学教师了。这也是我国60多年来至今没有涌现出一流教育家的原因之一。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同时应该是一棵“文化大树”。回望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他们的学养堪称“百科全书”。他们往往能够担任中小学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那时候,一个小学教师去教大学,或者说一个大学教师去教小学,进退自如——一来不存在知识的障碍,二来社会也不会认为有什么怪异。因此当时所有大教育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巨人。因为只有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峰,才可能有恢宏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创新的平台。
有长期的第一线教育实践。我们往往把“教育学家”或者说“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家混为一谈。客观地说,中国不缺乏“教育学家”,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涌现出的各种教育观点、教育理论不可胜数。但是,教育家首先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者,他往往有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因此许多教育家往往总是与一所学校相联系,比如严复与北洋水师,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张伯苓与南开学校、陶行知与晓庄师范,经亨颐与春晖中学,陈鹤琴与鼓楼幼稚园,黄炎培与中华职业学校……即使没有自己固定的学校,也必须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比如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钱穆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生活,等等。书斋里也许可以产生“教育理论”,但是绝对产生不了教育家。没有和教育对象——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教育家的品质当然还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说出更多,但至少包括了这四点。
那么,为什么1949年以后,中国再没出现大教育家呢?——当然不能说一个教育家都没有,但我说的是像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那样的大教育家,的确至今没有诞生。顺便说一下,近几年,人们爱用“教育家”来称呼一些教育专家,还说既然办了个厂的人都可以叫“企业家”,唱红了一首歌的人都可以叫“歌唱家”,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办好一所学校的人叫“教育家”呢?对不起,在我心目中,“教育家”这三个字,其含金量远远高于“歌唱家”、“企业家”。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希望和所有事业兴旺发达的可持续动力在教育,因此“教育家”的标准或者说门槛,就是应该比其他“家”要高一些。
好,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现在出不了大教育家?原因可以找到很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我这里只想说一点,那就是自由的社会环境。
自由,是教育家产生的第一社会土壤。
有个现象似乎难以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经济凋敝,战火不断,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却教育家辈出。其实,那个时代,对于蔡元培们来说,办学条件虽然艰难,但相对而言——只能说是“相对”,他们却拥有一个可贵的条件:自由。当然也有反动政府干涉学校的时候,但总体说来,那时的校长可以独立办学——可以自己设计校舍,可以自主开设课程,可以自由聘请教师,可以不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脸色决定学校一切事务,可以……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哪个校长能够有这样的自由?
所以我说,今天的中国,如果要让更多未来的教育家健康成长,还有比投入巨额经费提供物质条件更重要的,就是为一切有教育家追求的教育者提供宽松的土壤、自由的气息和创造的天空。
在教育家所拥有的所有的自由中,“思想自由”是第一位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心灵自由的人,培育教育家就应该尊重教育者的心灵自由。创造性总是与个性相联系,没有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凡是具有创造性实践精神与能力的教育者往往都是个性鲜明的人,他们有自己“标新立异”的思想,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做法。如果我们扼杀了教育者的个性,也就扼杀了教育者成长为教育家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请允许我“偏激”一点说,只要尽可能给教育者以思想和创造的自由,中国的教育家自然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我的“春晖梦”》,谈经亨颐和他的春晖中学。文中,我深情地呼唤着今天的“春晖”——
校舍完全按我的想法设计,典雅朴素,依山傍水,晨跑的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而傍晚,他们能够在倒映着夕阳的湖畔一边散步一边捧读自己喜欢的书。到了春天,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到野外上课,或躺在草坪上,看着风筝在蓝天写诗。到了暑假,我们打着赤脚走在田埂上,一直走到森林里。晚上住在小木屋里面,听着淅淅沥沥的夏雨,从树叶上滴落下来,敲打着屋脊的声音……
学校的老师,都能按自己的想法上课,甚至自主开一门自己喜欢的课,就讲自己最拿手的内容。没有繁琐的评比,没有细碎的量化管理,没有刚性的“一刀切”,让教师的个性在课堂上充分施展,让他们从心里感到,上课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因而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上课便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而每次走出教室,脸上都写满了舒心与惬意。
学生有修养有礼貌,懂得尊重他人,但没有强迫必须每天都穿的校服,没有规定的发式;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学校没有频繁的考试、排名,更不会根据学习成绩排列座位;学生每天下午四点以后(也许还可以更早一些)就是他们自由安排的时间——到图书室去,到实验室去,到计算机房去,到足球场去……这些地方都无条件为他们开放。有晚自习,但时间不长,最多两节课,然后不超过十点他们都能上床睡觉,然后盼望第二天同样有意思的生活。
全国各行业一流的专家学者大师,都是这个学校的客座教师。也许我们可以请杨振宁来给孩子们上半天的物理课,可以请流沙河来给孩子们开设一周的中国文化讲座,可以请钱理群来学校讲一学期的鲁迅(他不是去过南师大附中讲课吗),请傅聪给孩子们演奏钢琴并开设音乐讲座,甚至——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可以请到贝克汉姆来给孩子们侃侃世界杯……
这个学校不张贴什么领导人和校长的合影或为学校的题词,也不会把从本校出去的“名人”巨照挂在学校墙上,因为这个学校不只为少数杰出人才而得意,更为绝大多数学生成长为普通劳动者而自豪。
这个学校的校长没有必要成为社会活动家而有开不完的会,并且四处喝酒应酬;这个学校的老师工资不一定很高,但衣食无忧,更主要的是心情舒畅,因为这里除了上课就没有其他规定必须做的事儿了,没有论文要求,不评职称(不需要),没有评优;但是,就像当年的春晖,几乎每一个教师都是著名的学者大师一样,这所学校的老师,也绝不仅仅是教师,同时也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比如语文教师可能同时又是作家,数学教师同时又在为攻克某个世界级猜想而冲刺,物理教师同时又获得了某项发明奖,音乐教师同时又在国际音乐大赛中载誉而归……
这个学校绝不去提什么“三年打造名校”之类的口号,更不会追逐什么“国家级重点中学”,什么“校风示范校”,什么“创建……先进单位”之类的招牌,也不刻意“打造品牌”和“彰显特色”,更不会为一个或一批学生进入哈佛耶鲁(更别说什么清华北大了)而喜出望外地四处广而告之。校长愉悦,教师幸福,学生开心,这就够了!
这样的学校,难道不令人神往吗?
什么时候,中国教育能重现这一抹绚丽的“春晖”?
我的“春晖梦”,就是我的“教育梦”。而梦圆之日,就是真正的教育家诞生之时。
我愿和所有关心中国教育未来的人一起期待着。
李镇西
2013年5月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