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以我社出版的教育理论类图书为参考,打造福州名师品牌,以丛书形式成一个系列,为一线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案例资料。目前已有语文、数学、历史三个学科的相关书籍出版。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集了工作室成员和课题项目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论文,予以汇编成册,其中设有“课程规划与教师素养”、“教学的策略与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整合与应用”、“考试评价和应考策略”等栏目,分别从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不同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总结,做到了集经验与思考于一体,融教学与教研于一体。
|
關於作者: |
主编骆志煌,福州八中历史高级教师,199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福州八中分管教学科研副校长、福州市中学历史“骆志煌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福建省中青年(历史)学科带头人、福州市名学科带头人。
|
目錄:
|
课程改革研究
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彰显历史学科特色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骆志煌 张 琼
福州市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调研报告……………………………吴 勇
论新课程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邵 茜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骆志煌
普通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吴 勇
历史教学中落实民主化理念的实践和思考…………………………………………………李 丽
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骆志煌
基于课例研究的设计、实录、反思的意义分析……………………………………………黄小平
以课堂智慧打造高中历史的智慧课堂………………………………………………………郑 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初探…………………………………………缪明燕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尝试……………………………………………………………陈 锋
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张 琼
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历史理解的几种方式……………………………………………林小玲
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史教学的思考…………………………………………………邵 茜
历史教师如何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谭跃龙
高中历史知识的整合与重构…………………………………………………………………郑 辉
选修Ⅰ课程《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吴 勇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张 琼
历史教学中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思考…………………………………………………………骆志煌
教学过程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历史总复习有效性策略…………………………………………………骆志煌
高三历史学科最后阶段的复习和备考策略…………………………………………………骆志煌
中考历史题型特征及备考策略………………………………………………………………林小玲
针对中考试题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 莹
科学解释测验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 丽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中考命题趋势和复习策略………………………………………………张 琼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探索……………………………………………………林小玲
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高考命题创新
——先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五)省区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简析……黄小平 杨 莹
在平稳过渡中反映时代和本土特征
——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的特点……………………………黄小平 杨 莹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评析2010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黄小平 杨 莹
信息技术整合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探究………………………………………………………骆志煌
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林 琴
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与体会………………………………………………陈 锋
浅议教师个人教学网站的发展空间………………………………骆志煌 张小明 方 明 陈亚东
web3.0时代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信息化的设想和路线…………………………………… 骆志煌
史海泛舟苦求索 谈网论站烘杏坛——写于“史海泛舟”网站转型之际…………………骆志煌
|
內容試閱:
|
中国现代史部分增加:雷锋等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当今时代精神;通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上展出的武器装备,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世界古代史部分增加: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世界近代史部分增加: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哲伦环球航行,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巴尔扎克等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世界现代史部分增加: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德国分裂、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这些新增加的知识点从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了历史的生动性和时代性,在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扩充了初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面,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
三、课程内容的整体总量有所下降,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在知识的总量和结构上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从整体上看,新课标删除了实验稿中一部分相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而言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
P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