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中国概念股赴海外上市荣耀一时,却屡遭做空机构袭击,
坐以待毙 or 绝地反击?
阴谋、博弈、交锋……
急于圈钱的企业、弄虚作假的中介机构、无所不为的金融调查机构、道貌岸然的做空机构……利益各方在扮演什么角色?
|
內容簡介: |
从酝酿上市的第一天起,中国概念股企业就被绞进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中介机构、财经公关、律师、税务师、审计师、券商以及后来的专门为做空机构提供报告的调查机构,无情地蚕食着毫无经验和防备的中国概念股企业。
从2011年年中开始,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屡屡告急,在做空机构的狙击下,遭遇股价腰斩甚至退市,或被移至粉单。由于对海外资本市场的不了解以及对法律流程的难以把握,受袭的企业甚至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本书通过搜集大量的材料以及对美国主流做空机构、被做空企业的企业家、中国调查机构等亲身参与者的直接访问,梳理出中国概念股企业从上市到被做空所涉及到的产业链,呈现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艰辛、在海外资本市场拼搏厮杀的过程,为已经上市或者正准备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
關於作者: |
石俊: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硕士,曾就职于澳门澳亚卫视任记者、制作人、主编,现任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长期跟踪报道中国概念股相关事件。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里,采访了包括浑水、香橼等主要做空机构,众多借壳到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老板,以及券商、律师、审计事务所等有关机构,对中国概念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
目錄:
|
引子 罪恶的由头
Chapter 1中国概念股,看上去很美
一切刚刚开始
乱象出现
局面失控
借壳上市乱象,谁之过?
Chapter 2中概股危机爆发
危机的爆发——当中概股遇到做空机构
做空机构入场
Chapter 3转战优质中概股做空机构的滑铁卢
浑水失手展讯通信
香橼的恒大、奇虎劫
“浑水们”如何调查
集体诉讼环节再次蚕食中概股
做空只是为了挣钱
Chapter 4疲于应对的中概股
瑞达电源:打不起,躲得起
希尔威绝地反击败诉收场
中概股该如何应对做空袭击
周鸿祎的忠告
Chapter 5中概股的出路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
私有化之路并不好走
中概股还适合赴美上市吗?
|
內容試閱:
|
【书摘一】
香橼的恒大、奇虎劫
在2011年年底就声称会将做空阵地转向美股以外市场的香橼,在2012年6月20日晚间,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矛头直指恒大地产财务造假的长达57页的做空报告。该报告主要分为6个部分,指控恒大的内容包括:通过表外融资少报负债、虚构银行存款余额、因中国将实施新的闲置土地管理法而面临丧失土储的风险、集团主席许家印持有伪造文凭以及许家印投资足球队亏损等。
报告一出,2012年6月21日,恒大股价开始暴跌,在当日以4?48港元股开盘后,其股价在上午10时之后大幅下跌,午间收市即急挫19?6%,市值蒸发了约132亿港元。而恒大的反应也非常迅速,午间休市期间,恒大火速发布澄清公告,并随后紧急召开全球电话会议,超过60位内地和海外投资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恒大组织的电话会议。许家印在广州恒大总部亲自坐镇,回答投资者提问,他一开场便情绪激动,“这些人是在造谣!这是抢劫的行为!我们会动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香橼肯定是个皮包公司,要是按照中国以前的法律,是要被枪毙的!”
许家印回应香橼质疑恒大财务造假时表示,一个上市公司账上有多少现金,都有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不会是虚假的。而对恒大不规范的土地收购可能导致土地被要求归还政府的指控,许家印表示,这个报告完全是造谣。这么大的龙头企业,买地是违法的,这怎么可能呢?对于香橼称恒大投资大笔资金搞足球队的指控,许家印称恒大做足球除了可以提升品牌价值之外,等球员以后升值了,仍有钱可赚。恒大次日的迅速反击,再加上许家印对香橼的高调痛骂为自己增长了士气,其股价一度从低位恢复到4?2港元。但当天,恒大股价仍收报3?97港元,跌了11?4%,一天之内,市值蒸发了77亿港元。
6月22日,恒大又迅速在港交所发布了第二份长达9页的澄清公告,对香椽的指责进行了逐条批驳。许家印还亲自出席当日的恒大全球投资者大会,他对香橼等做空机构痛骂:“这是和平年代的战争!它们是侵略者,是土匪,是强盗!我们一定要彻底打垮这些掠夺者,捍卫东方企业的尊严!”这些内容也迅速占据了财经报纸的各大版面。而一直深受券商喜爱的恒大,在许家印的出位言论之后,也迅速收到包括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美银美林、摩根大通在内的十大投行的力挺。许家印私人也趁机斥资增持恒大股份以表对恒大的信心。据悉,6月26日至28日,许家印连续3天,以每股3?956至4?066港元的价格,共增持恒大1790万股股份,出资总额近7200万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成功狙击恒大,香橼还在做空报告中专门为恒大主席许家印单独开了一个章节,质疑其学历和头衔。香橼质疑许家印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以及其在武汉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还有武汉科技大学的教授身份的真实性。香橼对许家印的这一指控被恒大回击。
香橼对恒大包括足球、董事长学历、拿地是否会被收回等的各项指控,使其对中国政治以及商业环境的不了解也跃然纸上。之后恒大声称会对香橼进行起诉,而香橼亦表示不会惧怕恒大,会陆续发表第二、第三份报告。但是,双方随后的这些交战都仅限于口水仗,并无实质性的动作。香橼此后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表示,注意到恒大,是因为其快速发展的态势和拿地时非常激进的态度,并有港股的投资人向其表达了恒大存在财务问题的可能性。
到2012年10月20日,恒大股价已经恢复,尽管该报告令香橼饱受不专业的质疑,但是同样不影响其与背后的基金通过此次做空恒大牟利。
恒大要起诉香橼,让香橼觉得中概股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拿捏,或许恒大也仅仅是为了吓唬吓唬莱福特,没有实际行动起来,而此时的香橼,又有了新的目标。
香橼在奇虎360宣布进入搜索领域之后,紧接着发表了一篇做多搜狐同时做空奇虎的研究报告,这彻底激怒了搜索领域的专家李开复。在对香橼报告中的诸多非常不专业的方面如对互联网公司产品混淆不清、弄不懂奇虎免费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一一驳斥之后,李开复号召了中国61位资本人士和企业家人士,一起加入反香橼的队伍中。
事实上,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9月,香橼一共对奇虎发动了6次进攻,前5次进攻的内容分别涉及奇虎360的用户数量、渗透率与实际不符,奇虎杀毒软件免费的商业模式没有前途,奇虎存在财务造假的嫌疑,奇虎审计委员会主管存在会计丑闻,创始人存在历史财务问题以及其流量造假等。面对香橼对奇虎的质疑,周鸿祎从最开始的次次积极应对,到后来发现自己完全是在跟一个对中国互联网知之甚少的门外汉进行争辩之后,开始对香橼不予理睬。同时,资本市场亦开始对香橼对奇虎的做空报告无视。在每次香橼发布对奇虎的做空报告之后,其股价亦未发生大的震动。
2012年8月24日,香橼发布了第6份质疑报告,此次香橼并没有对奇虎进行正面的质疑,而是通过对搜狐与奇虎的比较,通篇想要说明搜狐业务经营很健康,估值严重偏低,更声称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百度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奇虎,而是搜狐。香橼还援引美国做空调研机构Anonanalytics的相关数据,再次对奇虎进行质疑。
与早前一样,奇虎并没有过多地理睬,但是对国内搜索市场太熟悉、太了解的李开复怒了。他称看到中概股在海外被打击得这么厉害,他也一直在等待有一天能说点什么、做点什么。之前,浑水、香橼等袭击的领域比如户外广告、教育等,他不了解,也没有发言权,但是这次正打到了李开复的专业饭碗里。他通过对香橼报告的阅读,发现其对中国互联网根本没有丝毫的了解。李开复专门撰文《中国概念股做空者——打假还是造假?》,文中列出香橼做多搜狐报告中的7项纰漏,比如香橼缺乏对中国搜索市场的基本了解,将搜狗的产品混淆了,把搜索和拼音混成了一个产品等。香橼将搜狐的访问量与奇虎360比,完全不具对比性,搜狐是门户,只有旗下搜狗与奇虎360有接近的业务,香橼故意曲解数据。
但是在专业上受到反驳之后,香橼在随后的回应中,却开始避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2012年8月30日,香橼向李开复发出邀请,到CNBC亚洲台进行公开辩论,并开出10万元赌局:如果李开复能以事实说明奇虎360的游戏月ARPU(每用户收入)值达到400元,香橼将以李开复的名义向李开复选择的一家慈善基金捐赠人民币10万元。但李开复声称对此并无兴趣。
李开复在9月1日,开设了一个域名为Citronfraud.com的英文网站,并发表了第二封致香橼的公开信,指出香橼对中国搜索市场缺乏基本的了解。
9月3日,香橼对李开复提出4点质疑,认为奇虎是创新工厂的幕后投资者,李开复获得1?8亿美元的投资,牵头方就是奇虎360,并质疑李开复的动机。
9月4日,李开复迅速对香橼的质疑进行否认,不过其后他表示,创新工厂也投资了很多公司,不排除以后这些公司会到美国上市,他这样做也是为中概股之后赴美上市扫清障碍。随后,李开复联合60多位中国商业界人士联名发出抗议,称香橼在报告中捏造事实,恶意抹黑中国概念股,这60余名商业界人士包括张颖、包凡、江南春等。
9月12日,香橼发出律师函,要求李开复及联名的60多位中国商界人士道歉,并收回相关指控。而李开复则委托大成律师事务所重申了60多位中国商界人士公开信的立场。而在国内,VeryCD创始人、心动游戏创始人黄一孟亦代表9家游戏公司出面对香橼进行声讨。
10月5日,香橼向美国加州地区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开复以及联名抗议香橼的60多位中国企业家通过《华尔街日报》、彭博社道歉,关闭诋毁香橼的Citronfraud.com网站,并赔偿3000万美元。
至此,由香橼发布的第6份质疑奇虎的报告,最后演变成香橼与李开复的口水仗。而香橼在做空奇虎上面的非专业性也在多轮口水仗中,越发表露无遗。
【书摘二】
中概股该如何应对做空袭击
在前期,做空机构们重点狙击了以借壳上市的方式赴美挂牌的中概股。这些分布在各个行业的企业,都是由资本掮客运作上市。首先企业高层对资本市场不太了解,对上市公司所必需履行的职责和义务,都一知半解,更缺乏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再者,企业在上市之前,也没有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司在被中介机构作为批发产品突击上市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企业本身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财务造假问题。
在被AL做空之后,希尔威董事长冯锐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打劫者对车主们一通打劫后称这些车子存在问题,实际上打劫者并不清楚车子的问题在哪儿,但车主知道这些车子的确存在问题,所以车主只好忍气吞声,于是做空者屡屡得手。而且,大部分中概股的老板英文沟通能力有限,对北美的证券法律法规和文化缺乏了解,遭遇做空后,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进行有效沟通。另外,其实反击做空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代价,这个时间一般是3年以上,而大官司的金额高达几千万美元甚至更多像无底洞一样深不见底。
中概股在被做空之后已经积极对做空机构给予回击,当然前提条件是:你真的没有财务造假,不然一切都会是白忙活。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狙击之后可以看到,一些借壳上市的中概股在面对做空机构的猎杀时,反应明显要比IPO上市的企业慢半拍,且显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有效应对。如东方纸业、东南融通、中国高速频道等这些确实存在造假行为的企业,应对起来也更加没有底气,对于自家股票的大跌,本来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也失去了澄清的原始动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票最终被资本市场抛弃。
在加拿大借壳上市的嘉汉林业,2011年6月3日被浑水等做空后当天即称,公司已指定独立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德源发表声明称,浑水的指控是“不准确、没有根据和具有诽谤性的”。7日,公司再发声明,表示过去5年的财务报表是由国际顶尖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期内7次公开和私募发行中,国际大型承销商和国内外法律事务所早已进行了“彻底审查”。但除了口头对浑水进行指控,以及从大的方向上对公司财务进行肯定之外,嘉汉林业并没有在投资者沟通层面做太多的工作。
而此时,对于被做空的中概股来说,沉默是最差的回应,但是遗憾的是,像嘉汉林业这样的企业,当时也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因此,嘉汉林业没有抓住被做空后几天的良好时机,而是任凭股价市值腰斩之后,沉默了长达3个月时间,才作出严厉反击。嘉汉林业首席执行长马泽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们花了3500万美元和5个月的时间尽可能地审视一切细节,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公司不存在欺诈。”但是,这么延迟的自我证明早已经于事无补,而嘉汉林业到底是不是浑水所说的欺世大谎,还未有证明,但目前嘉汉林业已经被加拿大证交所摘牌。
而相比之下,一些被做空的优质中概股总能把握先机,对做空机构进行反击。2011年11月21日,美国做空机构浑水的一份报告,让市值近43亿美元的分众传媒约40%的市值一天之内灰飞烟灭,股价从近30美元,一度下降近60%,最后收盘以18美元告终。而分众传媒在遭到做空之后,当天就积极响应,并对被质疑的条款进行逐项的回复。之后,复星、分众传媒趁势买入股票,公司同时采取为股东分红等策略,让其股价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反弹。分众传媒对质疑的迅速回应,让外界觉得之后浑水发布的报告是在无理取闹,从而迅速地扭转了市场格局。而此次的应对,可谓中概股遇袭后的应对标杆。
展讯通信被做空后,李力游亦从拿到做空报告之后立马迅速应对,不光是对浑水的报告逐条回击,还积极地组织投资者大会,向投资人一一解释,并回购公司股票,最后展讯股价不但止跌,还让浑水承认展讯通信是其猎杀失败的首家中概股,而之后原本业绩就不错的展讯通信股价大幅上涨,大幅超过了被做空时的价格。
被做空之后,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应?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总结了6点经验。
1.快速回应:这种事情不管你多么生气,睡不着觉,也一定要快速回应。
2.理性,凭证据说话:美国的文化和我们不一样,一定要理性地回答,凭证据,有一说一,反应太过激,越委屈,越愤怒,投资人越不信。
3.加强与投资人的沟通:每次季报发布后,我们的财务总监都会在美国路演,加强与投资人的沟通,中国的很多创业者,公司在美国上市了,钱拿到了,就不去见美国人了,这是不对的。
4.开放、透明:你做空我们,这正好是我们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机会。2011年年底,奇虎360做了一个投资者开放日,主动邀请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上百家投资基金来公司参观访问。
5.底子干净:账目审计有问题,就像身体里面有病,是经不住外部的风吹草动的,只有身体底子强壮的人才能经得住这些风寒、流感。
6.财报过硬:最后大家还是看业绩,你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做好如上沟通的前提是,公司基本面实际上是良好的,否则再好的沟通也无益。而从展讯通信、分众传媒、奇虎360、恒大到新东方,可以看到当这些优质的中概股被做空后,都纷纷进行了非常有节奏和全面的回应。一般而言,由于市场的原因,“浑水们”选择的发报告的时点都是在国内凌晨的时间段,这时候,被做空公司的高管都在睡梦中。但是,这些被做空的中概股的应对方式,都是选择立刻召开高层会议,制订应对方案,它们对浑水的回应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1.对“浑水们”的各项指控进行逐条有理有据的回应。一般情况下,在“浑水们”发布做空报告之后,该中概股股价都会有一个大幅的波动,而公司的及时回应一般都能让股价开始回升。
2.第二天立刻召开投资者会议,向投资者讲述公司的真实情况,回答投资者的疑问。与传媒积极进行沟通,对公司形象进行维护。
3.公司高层回购股票。该手法通常是一石二鸟:一方面高层可以在股价大跌的时候,趁机吸入公司股票;另一方面,也向外界表达了高层们对公司的信心。
因为这些优质的中概股,在上市的时候,都是通过IPO直接上市的,它们之前就引入了PE投资机构对其进行过尽职调查,且上市过程中,都是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高盛等大的投行对其进行财务审计,财务上面很少有可以被做空的空间,而这些大的公司,其创始人或者是财务总监大多在美国接受过教育,有很好的素质和国际视野。
经过两年的洗礼,中国公司尤其是那些资产良好的中国公司,相对能更成熟地应对做空机构。一般上市公司发生丑闻,影响到投资者关系,公司要做两件事:一是尽快提供各类事实证明进行反驳,二是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和投资者沟通。
【书摘三】
中概股还适合赴美上市吗?
事实上,一直以来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海外上市,对美国市场来说,美国人更容易接受的概念,就会得到更好的估值。可以断言的是,随着中美资本市场互动的加强,21世纪初期,美国资本对中国概念那种不甚了解但是好奇心强,以至于非理性地看好的现象,将会一去不复返。随着中国企业对美国资本市场越来越透明,美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判断将会更加理性,而近几年由于中概股被贴上造假的标签,这种歧视也将会持续较长时间。
对于那些希望赴海外上市的公司,目前的阻力会非常大。中概股遭遇做空潮之后,华尔街投行、资本界的人见了中国要来IPO的公司,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做假账,第二个问题是你会不会不经过投资人的同意就把资产转移。也就是说,除了对公司造假的担忧以外,美国资本市场对VIE模式的担忧也是成为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一大困扰。
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依上市途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IPO;二是APO(借壳上市)。据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统计,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共有159家公司通过借壳上市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融资128亿美元;另有56家中国企业通过IPO的方式进入该市场,融资272亿美元。由于中概股从2007年到2010年大量上市,对中国概念的大量透支,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日趋完善,分析认为借壳上市这条路对中国企业来说已经走死了。据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中国代表介绍,2011年到2012年,已经有近40多家中国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赴美上市的意向,这些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为主,其中就包括上市未果的迅雷、神州租车等。而这些企业正在等待合适的上市时间窗口,何时能上市得看美国投资者什么时候消除对中国概念股造假的阴影。
恢复美国投资人信心
在中概股正在美国资本市场上遭受到攻击的2011年9月,笔者将中概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做空者的指责的问题,抛给正在中国做演讲的投资大亨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时,他认为中概股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做好业绩的经营,让公司业绩说话,不用理睬做空机构,因为做空在美国非常平常,且这些以发布做空报告赢利的机构在美国也不是主流。
当然,罗杰斯所说的中国企业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真的不存在造假动作,美国资本市场对造假是零容忍的,一旦发现企业存在造假,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而那些被误伤的企业,也就是真正资质较好的公司,由于治理完善,投资人相对成熟,资金规模大,围绕公司价值多空双方博弈也较充分。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只要坚持去做一家好公司,好好经营,做好与投资者的关系,围绕公司价值多空双方就会有一个均衡博弈,在遭遇恶意做空的时候,不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对于买壳上市再转板的公司,虽然它也是一个美国允许的合法途径,但远没有直接IPO的公司规范。而投资这类公司的群体基本上是散户加上一些比较小但投机性很强的对冲基金。这类投资人不同于主流基金,在宏观分析、行业判断上较弱,容易跟风,这是很多中概股在做空潮中惨淡败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当公司出现问题时,这些投机性质的小基金跑得也是最快的。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就表示,一定要说服一些基金来长线持有你,只有这样,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有长线基金能够支持你、理解你。有资本界人士,将在美国资本市场上这10年发生的事情概括为“那一代的人,那一代编剧,那一代的故事落幕了。为它们收场的是被摘牌、退至粉单市场或在OCTBB继续挣扎”。而留下的后遗症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要求更加严格,用投行人士的话说就是:即使你没事,做空机构也会给你一张列有几百个问题的清单让你先回答,看能不能找到毛病,如果有毛病就抓住不放,从交易所角度会让你停牌、退市;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角度,最后这类中国公司可能面临起诉、罚金。
而据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信息,之前充当中概股上市的承销商的罗仕证券已经转向并购方面的服务,一些上市中介如沃特集团也已经将业务调整到目前正火热的并购中介。中美桥梁资本、美国纽约集团等上市中介已经纷纷倒闭,其曾经在借壳上市时涉嫌造假的创始人们徐明、本杰明?卫等据传都在接受法律的问责。
要恢复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慕容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赵众认为,中概股要赢回市场信任的话,单靠个别公司是很难成功的,只有让中美政府层面的机构介入,靠它们的背书才是正道,他认为中国的相关监管机构必须与美国机构合作,而且必须是政府层面的合作,利用美国相应机构的公信力来让市场人士放心。而李开复目前联名国内的60多名企业和资本界人士向香橼发起的战书根本也是标本都不治的行为,在美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引起丝毫波澜。
VIE模式也被认为是中概股的又一大隐忧
近10年来,中国企业为了融资,在国内上市无门且对中国资本市场漫长的审批过程无法等待的情况下,想到了到海外上市,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也必须得到中国证监会漫长的审批。同时,政府对一些行业外资进入有明文的禁止或限制规定,比如新闻网站、在线支付、网络游戏、在线视频等,使得国内的一些企业想得到国外投资非常困难。为了解决以上两种融资问题,有会计师想出了VIE结构。
根据定义,VIE模式是指离岸公司通过外商独资企业,与内资公司签订一系列协议,变身为内资公司业务的实际受益人和资产控制人,以规避《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于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限制外资进入的规定。
据了解,十余年来,到境外上市的传媒、教育、消费、广电类的企业也纷纷采纳这一模式。而随着VIE的风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PP)也专门为此设计了“VIE会计准则”,允许在美上市的公司合并其在中国国内协议控制的企业报表,这一举措解决了困扰中国公司的财报难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至2013年3月,通过VIE模式实现境外上市的内资企业约有250家。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坦言,就我知道的国内所有拿到融资的互联网企业,包括上市和未上市的,全部是VIE结构!包括京东商城!
采用VIE结构的目的和实际结果,都是规避中国的法规。近10年来中国政府对中概股的VIE结构并没有持明确的支持态度,一般而言会把这种态度理解为默许。美国投资者也将中概股的VIE模式认为是影响他们投资中概股的一个不利因素,且草木皆兵。2011年,在“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发生的当口,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证监会建议取缔备受争议的可变利益实体”。该条例一出,当日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股票遭遇全线大跌,同时遭遇牌照问题传言的新浪网更是当日大跌15?17%。同样,在2012年8月,当新东方传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在对其调整VIE结构进行调查的当天,新东方股价大跌34?32%,并遭到投资者大举抛售股票。其中,新浪、百度、搜狐等VIE模式的中概股股价均创52周新低。
一般认为, VIE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风险:
1.风险评估。国家相关部门对VIE结构采取默许的态度,目前并没有实质的可操作的明文规定。一旦国家相关部委出台相应的规定,可能会对采取VIE结构的公司造成影响。
2.外汇管制风险。利润在境内转移至境外时可能面临外汇管制风险。
3.税务风险。VIE结构的公司将会涉及大量的关联交易以及反避税的问题,也有可能在股息分配上存在税收方面的风险。
4.控制风险。由于是协议控制关系,上市公司对VIE没有控股权,可能存在经营上无法参与或控制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
目前,国内很多采用VIE模式的企业,随着境外资本的寻求退出,都在等待海外上市,如迅雷等互联网企业。如果这个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企业想上市还是要面临不小的质疑,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中国的监管层面。
中概股该何去何从
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全世界的钱都蜂拥而至,且美国市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宽容,使得美国成为企业融资的首选之地。就行业而论,美国市场是全球对TMT(科技、媒体、通信)行业估值最高的地方,所以中国互联网、传媒企业都纷纷涌入美国上市,且美国的投资者都是机构投资者,相对专业。所以从1990年开始到2010年,中国企业刮起多轮赴美上市的潮流。而随着部分中概股造假的发生,美国资本将对中国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保持谨慎的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私有化,但是私有化真的就是良方吗?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实现私有化,因为私有化中企业回购在外的股票,需要大笔的资金,若此中概股对投资人没有吸引力,没有PE与之合作或者无法拿到银行贷款,企业会筹集不到足够的钱进行私有化。
在笔者采访的案例中,很多中概股就选择待在了粉单市场。在粉单市场,企业不需交太多费用,也没有义务进行财务披露,如瑞达电源就是其中一个,在粉单市场唯一的好处就是公司可以继续维持上市公司的身份,让企业显得有面子。
但是对于多数能够筹到钱进行私有化的企业来说,若企业价值被美国资本市场严重低估,市盈率太低,这样会让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成本变得非常庞大,不划算。以在美国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为例,目前的市盈率约为5倍,而香港市场正常的市盈率约为10~12倍,而A股市场达到了20倍。盛大、分众传媒这些市值较大的中概股,就选择了在企业被低估的时候进行私有化,成本会相对较低,而此前私有化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2012年,在投资收益可期的情况之下,大量的基金开始进入私有化领域。著名的基金公司凯雷投资、中信资本等都开始频繁现身私有化项目当中。
但是,除开成本的因素,逃离美国资本市场进行私有化并不适用于所有公司,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对一些特定的行业有更高的认可,转移到国内可能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
李开复认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应该更好地学会怎么跟媒体沟通,尤其是顶尖媒体,例如《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并学会用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来发表自己的声音,而简单的威胁逮捕或者仅将国外事件对国内媒体发声,都是很消极的方式。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李开复希望它们能够坚持下去,这些企业在做的不只是为自己利益最大化,还要为中国未来的上市公司在境外铺路。
针对仍未上市的企业应慎重选择上市地点。其中传统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其估值较低,跑去美国上市已经没有意义,适合的企业则要等待时间窗口。有些还没赢利的公司想要上市只能去国外,因为投资者会认可概念性投资,而在国内或者A股它们则不符合连续三年赢利的上市要求。
美国资本市场对科技类、互联网类、高科技类企业,给予了很高的估值和认可。李开复认为高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可作为整个创新经济的温度计,如果高科技公司都隐藏起来,会损失很多可让大家分享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而这些公司通常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很长时间里都会比美国快,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甚至可能出现爆发式上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热钱开始流入中国,中国是不缺钱的,只是很多钱都找不到出口。其次,美国市场对中概股的估值已经非常低了,估值溢价的优势明显不存在了。同时,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的重要性的加强,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在中国布点,并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分析师体系,再加上资本市场对外资的渐渐开放,中国的企业已经不需要到美国上市,外资就可以参与认购了。再者,中国企业上市,一定要尽量与有影响力的核心股东绑定。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就说,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请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做核心股东,这样公司也就更强了。他以之前在摩根斯坦利工作的经历举例道,一些公司每年要给摩根斯坦利贡献5亿甚至10亿美元的营收,公司与投行之间是一个价值链上的关系,企业一旦出现问题,这些机构也会来帮助。他还说:“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美国企业也到欧洲做路演,到了2000年美国企业就没有去欧洲上市的,全在自己的市场上上市,中概股应该有更多中国自己的投资人,所以以后中概股也不需要做旧金山、波士顿的路演,直接在国内路演,吸引国内大的机构就好了。”
同时,他认为资本市场正在展现出其本地化的趋势。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的,中国市场刚开始的时候的确需要美国这样的资本市场,学习其操作模式,而不光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企业,也一度纷纷将美国资本市场作为自己的上市首选。但是,到目前为止,仅从日本和韩国的例子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倾向于在本国的资本市场上市,本土的投资人投资本土的公司有很多天然的优势。而未来,投资人也会越来越本土化,因为毕竟通过这次中概股的危机,美国的投资人也会发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投资人,如果不对自己所投资的中国企业有更多的了解,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投资人的本土化,必将是一大趋势,且目前中概股的散户们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国人。
中美资本市场,由于政治体制、社会体制、语言、文化方面的不同,导致整个投资领域价值链体系出现巨大差异,这也使得中国企业在美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现在美国上市的优势渐渐消失,且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在逐渐完善,在上市选择上,它们将更多地倾向于本土或者是周边市场,这也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