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今天中国外语学习的大环境而言,我以为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方法问题,实际上,方法背后是深层的学习理念问题。首先,对待学习要有科学、踏实的态度。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下扎扎实实的工夫,不要总想投机取巧,也不要相信那些引诱你投机、以使你赚钱的歪门邪道。其次,学习工具不能代替学习过程,高科技不能代替记忆。再次,不要用考试代替学习,不要用试题集代替课本。翻译这条道路是漫长的、艰辛的;同时也是愉悦的、慰藉心灵的。路上有一座座里程碑、一道道风景线,一个比一个殊胜,最终通向令人向往的境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
第一章 解构MTI
第一节 MTI发展历程
翻译硕士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本书的“翻译硕士”仅指全日制“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是2007年1月,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目前20个专业学位之一。
“翻译学”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顺应中国经济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而衍生出的新二级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语院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其中一些也成了优秀的翻译人才。但是,现行的外语人才是MA(Master
of
Arts,即“文学硕士”)培养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偏重翻译的学术性,对翻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重视不够。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侧重语言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并不是针对从事翻译实践领域的专业翻译人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对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根据专业学位强调实践性、应用性、专业化的特点与理念来培养翻译高层次人才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2009年3月2日,全国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讲话中,对《关于做好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了充分说明。他指出,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范围,在原来的招生指标上增加招生名额。从宏观上讲,这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从微观上讲,我们要调整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结构,转变教学模式,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国务院学位办相关负责人在讲话中指出,2009年增招的3~5万名研究生全部进入专业学位教育系统意义重大,最终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型研究生比例将逐步提高,与学术型研究生互为50%,甚至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将会更高。这是30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一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