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科学的调查问卷设计与准确的数据分析;
指出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少年网络德育的措施。
|
內容簡介: |
青少年是上网群体中的主要成员,他们的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社会经验少等特点,使他们在网络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在网络活动和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道德问题,对当前的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的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探讨和研究该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书从宏观全局角度探讨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和教育对策以及青少年在网络道德、网络犯罪、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策略。
|
關於作者: |
耿红卫,河南宁陵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和网络德育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在《东南亚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语文建设》等国家正式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参编著作8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30项;获得科研奖励30余项。荣获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世纪金榜杯”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30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网络社会与网络道德
第二节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三节 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内容及其必要性
第四节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第二章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网络文化概述
第二节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的策略
第三章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网络游戏的特点及网络德育的内容
第二节 网络游戏在德育中现状调查
第三节 网络游戏是把双刃剑
第四节 网络游戏理应成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平台
第五节 网络游戏促进德育的策略
第四章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第三节 网络道德缺失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网络道德缺失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第五章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网络社交概述
第二节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促进
第四节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影响的原因及对策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一、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调查学生问卷
二、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调查教师问卷
三、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调查家长问卷
四、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调查问卷
五、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调查问卷
六、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调查问卷
七、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影响的调查问卷
后记
|
內容試閱:
|
代序 网络与青少年发展
21世纪,伴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席卷而来,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与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信息网络社会里的人们,正体验着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获得信息,在动动手的几秒钟之间成为现实;浏览互联网,可随时随地看到最新的影视动态、聆听潮流金曲;上学、购物也在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下得以实现。互联网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多层次的生活平台。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群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 网民群体低龄化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4.57亿,占全球互联网用户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另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比例占到网民总体的68.6%。显然,网民低龄化是我国网民的一大显著特征,特别是这些年轻人频繁使用网络,成为网民数量不断攀升的一大主要影响因素。
庞大的青少年网民队伍中,青少年学生是主体。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1.95亿人,占总网民比例的50.7%,占青少年网民比例的82.2%。青少年学生的网民中,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其次是大专及以上青少年网民;初中生和小学生只占网民数量的小部分。而青少年采用手机上网的居多。截至2009年底,我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到1.44亿,占到上网比例的74%,与城镇相比,农村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略高,达到74.5%;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青少年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也较高,达到75.3%。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手机上网为电脑设备匮乏地区的青少年提供了另一条接触网络的渠道,而较低的网络使用门槛吸引了更多网络接入薄弱地区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对互联网的知识了如指掌,敲击键盘时手法之快,令成年人都自愧不如。充满色彩的网络世界对这些成长中的青少年而言,无疑是一个探寻宝藏的新奇世界,他们被吸引在电脑前,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开发潜能,休闲娱乐。
二、 青少年上网的普遍性
青少年上网的普遍性与其自身的特定因素有关。
(一)网络的多层次运用是现代信息社会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提出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毫无疑问,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以及文化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信息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
1.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尽管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越来越简单,但是还必须要人去操作,因此,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是信息素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2.信息系统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信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提供了信息传播活动的基础,软件起着控制硬件系统工作、发挥信息系统应用功能的作用,一个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软件不同,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硬件来获取与处理信息,就必须要有娴熟的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技能。
3.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要是对信息的采集、组织、表达及加工处理等能力。要求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进行有效的检索,通过适当的分析与处理,使获取的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发挥作用。其中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网络进行。
实际上,为了强化青少年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显然,《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使得我国青少年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有了根本的保障。这也为青少年接触网络、学习网络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特别是在城镇,学校教学条件的优化为普及学生的上网提供了便利。
(二)青少年上网的普遍性还受到青少年某些特定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1.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和积极的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网络是体现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科技性、时尚性和自由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对技术的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满足实现自我的心理。
2.网络游戏吻合了青少年崇拜英雄、好当英雄、张扬个性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使青少年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成为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不仅想象而且切实感受到自己在一个个神奇的世界中战斗并取得了胜利,实现了做英雄的情结。
3.网上交友是目前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最好方式。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但是,由于性格、文化背景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在网络上青少年在匿名的状态下,可以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倾诉成长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当前,青少年通过多种渠道与网络社会的多彩相撞,必将产生诸多奇妙的效果。青少年的人格在网络社会环境下得到新的塑造,网络社会则因青少年的融入而更加时尚多元、富有生机活力。但与此同时,网络也以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给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角色错位、情感冷漠、道德意识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人格扭曲等。由于网络而带来的道德问题,对当前德育工作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对此应当加紧研究,以因应时代、顺应潮流、服务社会、满足现实的迫切需要。
本著作的最大的特点是研究基础扎实,研究内容可信度高。它是基于负责人主持多项省厅级相关课题以及发表多篇相关课题基础上撰写的,可以说是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影响及对策研究”、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网络环境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路向研究”等项目的核心成果的结晶。另一个特点是本研究采用的是宏观研究和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模式。第一章是从宏观全局角度探讨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第二章至第五章则属于专题研究,分别从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网络道德缺失、网络社交方面,探讨了青少年在网络道德、网络犯罪、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策略。
本著作立足于网络道德问题,通过对存在于青少年中的各种网络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帮助他们道德成长,使得网络道德教育真正成为关涉青少年生活和幸福的教育,让青少年不再排斥网络道德教育,对网络道德教育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网络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本著作对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文明上网,提高他们的网络思想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对于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传统道德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