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到15世纪,被称为“亚德里亚海之女王”的威尼斯,凭借其海上强国的身份统领地中海地区。直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开辟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航线。之后海上贸易开辟至葡萄牙里斯本地区,威尼斯便逐渐走向衰败。1796年遭到拿破仑大军的侵略,经历了“意大利王国”之后,威尼斯又一次成为奥地利管辖区域。
从那时起,威尼斯开始了她的放荡与没落。讽刺的是,艺术家们趁着这样的时机,将威尼斯由海上商业城市改造成了观光胜地。作为当时除了“欢乐之都”的巴黎外,另一个独具魅力的城市,吸引了无数艺术家们纷至沓来。
18世纪中叶之后,威尼斯地区同性恋十分盛行。执政当局为了制止这种行为,不顾社会的强烈反对,制定了强制女性卖身的政策。在圣保罗广场(Campo
di San Polo)东北方向的一条巷子(Rio Tera De Le Carampane)的左边有一座名为“流放之桥”(Ponte
delle Tette)的地方。因为当时这附近都是烟花柳巷,记载着不光彩历史的桥也就因此而得名。
直到今天,还无人能超越被人们称为“色魔”的乔瓦尼?卡萨诺瓦(Giovanni
Casanova,1725—1798)。而卡萨诺瓦这个词,就像一个普通名词一样家喻户晓。而卡萨诺瓦之所以成为风流浪子,很大程度是受当时威尼斯混沌的时局所影响。
然而,如果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拜伦(George
Byron,1788—1824)定义为“下一个时代的卡萨瓦诺”可能很多人都会大吃一惊。其实,拜伦的确是与卡萨诺瓦旗鼓相当的花花公子。他天生跛足,但是凭借他英俊的外貌、家族的世袭爵位(Lord)以及剑桥大学的学历,拜伦受到众多女性的青睐,是无数女士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正如他的一句话一样,“有一天我睡醒后一睁眼,发现自己已经成名了,”的确,拜伦可以说是一夜成名,并瞬间成为了当地女性心目中的梦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