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以通俗、浅近的现代语体写就的西方文明史,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的主要史实、演变、思想、人物、流派,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经典。
·著名哲学家罗素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简写读本。
·一部把读者引向真正的思考的智慧书,值得细细研读的经典!
·从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尼采…..勾勒一条绵延不绝的智慧与思想之路。
·一本书让读者对西方哲学的主要史实、演变、思想、人物、流派等拥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以优美而动感的文字讲述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揭开了西方文明昌明繁盛的奥秘。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爱因斯坦
·丰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著作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时代背景,实现无障碍阅读!
|
內容簡介: |
《西方的智慧》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罗素在书中不仅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同时还涉及了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现代人要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本书是了解西方文化的最佳入门读本。
|
關於作者: |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种,论文几千篇,广泛地涉及到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
目錄:
|
第一章 开篇
第二章 苏格拉底之前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腊化时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经院哲学
第七章 近代哲学的兴起
第八章 不列颠经验主义
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第十章 功利主义及其以后
第十一章 当代
结束语
|
內容試閱:
|
哲学家们究竟做了些什么?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有必要先揭示他们没有做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对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已经十分了解了。比如蒸汽机的运转方式,这属于力学和热力学知识。我们对人体结构及其功能也相当熟悉,这些是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再比如星球的运行,我们也了解了不少,这就属于天文学范畴。所有诸如此类有着明确定义的知识都属于某种具体的学科。
但是,所有这些知识又全都被未知的领域包围着。如果你越过边界,走入这个未知的领域,你就从科学转向了沉思,这种沉思活动是一种探索,其中就包含了“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读到的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各个领域无不发端于哲学探索。一旦某种科学有了牢固的基础,除了一些边缘问题和方法问题,它会在发展中从不同程度上变得独立。但是换个角度看,探索的过程不会这样进行下去,它只是在不断地前进,从而找到新的研究内容。
我们必须把哲学和其他的沉思活动区别开来,哲学本身既不打算为我们解除烦恼,也不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灵魂。正如希腊人所说的那样,所谓哲学,也就是一种出于自身原因而进行的探险旅行。因此,原则上并不存在什么教条、礼仪或神圣的问题,尽管个别哲学家可能会拘泥于教条,变得越来越固执。对于未知的事物,实际上有两种态度:一是接受人们基于书本、神话或神灵启示所做的声明;二是自己亲自走出去看一看,而这种方法正是哲学和科学的方法。
最后,我们可能还注意到了哲学的一个特性。如果有人问我们什么是数学,我们可以告诉他一个辞典上的定义,出于辩论的需要,我们可以说数学就是关于数的科学,这样说不仅可以避免非议,而且提问者也很容易理解,尽管他可能对数学一窍不通。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就任何一个具体的学科给出定义;但是,我们却不能这样定义哲学。对哲学所下的任何一个定义都会引起争议,因为它仅仅是某一种哲学态度的体现。要弄清哲学究竟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研究哲学。而本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揭示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研究哲学的。
人们常常会在心中产生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无法从科学领域找到答案;另外,那些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也不甘心轻易相信预言家提供的现成答案。哲学要做的事情正是探索这些问题,有时甚至是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比如,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真有的话;世界的存在是否有一个目的;历史究竟要往哪里发展;或者,以上问题是否毫无意义?
另外,还有这样几个问题:如自然界是否真的被规律支配着?还是因为我们愿意看到万物有一定的秩序,而认为本应如此?此外,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那就是世界是否被分割成精神和物质这两个不同的部分?如果是,它们又是怎样发生联系的?
关于人类,我们又该做何评价呢?是否就像天文学家所说的,人只是在一个渺小的星球上无助地爬行的一些尘埃?或者像化学家所说的那样,人只是以某种奇妙的方式组合而成的一堆化合物?或者像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中的主角所认为的那样,人都有着高贵的理性和无限的潜能?又也许,人同时具备了上述所有的特点?
同时,还存在着关于善与恶的伦理问题。是否可以说某种生活方式是善的,而另一种是恶的,或者无论采取哪种生活方式都无所谓?如果真的存在着一种善的生活方式,那么它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有所收益?
是否存在着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或者是否所谓的智慧只是虚妄和疯狂而已?
所有这些问题都让人感到迷惘。我们当然不能通过实验室的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而有独立见解的人又不愿意苟同那些兜售灵丹妙药者的观点。
对于这些问题,哲学史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答案。
要想研究这个艰深的课题,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过去时代的人们是怎么思考这些问题的。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地理解他们,因为处理哲学的方式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最终引导我们学会怎样生活,尽管我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可能并不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