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艺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芙蓉江千里图卷:芙蓉江游记》以中国画传统白描勾写,芙蓉江的山水和不尽的山峦都融入了精确的点线变化之中。沿途的千山万壑、飞瀑熔岩、枯藤老树、激流险滩、蕉林竹海、田舍桑园、渔翁樵夫、四季枯荣、犬吠暮烟、民风民俗一一俱全,图中有大开大合的磅礴气势,又有探幽入微之刻画。纵观全图如作了一番芙蓉江之游。
《艺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芙蓉江千里图卷:芙蓉江游记》饱含了作者10年风餐露宿、暑雨寒霜之苦,渗透着他17个月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雕锲之情,融会了作者几十年不拘一家兼收并蓄,广议博考师古借今的奋斗历程。看到这涵容丰富、超迈尘俗的山水胜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净化和满足。创作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需要传统功力,更重要的是要师法自然,在大自然魅力的启发和震撼下产生美的冲动来激励创作的欲望。在深入生活的详细观察中发现自然之美,把握山水的精神特质,“夺其造化”进行创作。满脑功名利禄的人,是很难画好山水画的,以林泉之心对待它则格调必然高雅。当今流行的山水画多以泼墨为主,说不清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思维,还是树木难画影响笔墨发挥让画家却步。现实的山水画无树者居多,偶见几棵小树也被符号化了,因为无树则便于泼墨挥洒。看了这样的画常让人联想到荒漠化的山野里人类是如何生存。但萧中胤的创作理念却不同,他把山水当做有机的生命来看待。正如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