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对话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馆长
》
售價:NT$
995.0
《
揭秘立体翻翻书--我们的国宝
》
售價:NT$
490.0
《
清代贡院史
》
售價:NT$
800.0
《
光焰摇曳——变革与守望的梁启超
》
售價:NT$
440.0
《
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壹卷李伯重文集:江南水乡,经济兴衰,一本书带你穿越历史的迷雾)
》
售價:NT$
480.0
|
編輯推薦: |
摸是批评的方法,痒抑或痛,是被批评者的感觉。说白了就是,搔到痒处了,还是搔到痛处了。但愿被批评者,有种又痒又痛、痛了又痒的感觉。
对于当代文化时事嬉笑怒骂,评品人物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其文笔犀利,机智不失幽默。这是一位人世挑剔者、一个主流文化叛道者的经典力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赤练蛇丛书》,全书分为四类:文学评论,文学社会现象点评,生活杂感,人物品评。对于当代文化时事嬉笑怒骂,评品人物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其文笔犀利,机智不失幽默。这是一位人世挑剔者、一个主流文化叛道者的经典力作。
|
關於作者: |
李更,年过半百,现居珠海,1998年曾以《李更如是说》走俏图书市场,先后在长江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时代文艺出版社、珠海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17种。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目錄:
|
韩寒、方舟子的文字怨
读北岛散文的感想
翻版
不好互换的角色
零打碎敲主义
废物利用
从书本到书本
描 红
盲流的文学
小说的尺度
缺陷之美
小仲马:私生的文学
“闪光”与眼光
标准中的文学
文人与憋
可读性
深入什么生活
天下文章一大改
《2011南方诗歌年鉴》序
旁观也是一种职业
萝卜的价值
抄得好看
一种酸涩
诗人的自卑与无耻
作协:破产?下岗?
有感金庸加入中国作协
小的我也不答应
正常
非意义的年代
诗歌杂志已沦为传销组织
例外
团结
过期作废的新闻写作
唐骏读博及其他
尴尬的职称
口碑不好的书商
关于导演的创作年龄
谁活着谁就有话语权
著名的赔钱货
相声是怎么死掉的
背景:北京
不是审美疲劳吧
抢活人
苦肉计
现代锦衣卫
群众性的自虐运动
不是冷漠的问题
骗子型人才
集体虚荣症
感恩
诈和者当罚
科学家的课题费
斯文扫地
财产在岳父那里
不要刻意放大社会
鸵鸟式的否认
关于成立“二基金”的说明
北大的问题
繁荣的贫困
专家的待遇
作为文学青年的时代
文学的记忆
杂文是一种探险
关于读书
盲从的阅读
换“书”记
超过王小波
同流
稿费
嫉妒
不要赚穷人的钱
CBD
麻将经
花边新闻
纪念迟翁
我认识的邝金鼻
不求成功,但求独特
文人不会做
谁是下一个
易中天快要变成余秋雨
活着的诗歌
关于朱湘
路线斗争与个人恩怨
诗歌编辑的自留地
说到钱钟书,我们当然需要一个立正
想想托马斯
李一的问题是杀富济贫
历史的底片
脸皮厚,可长寿
名词解释——200位当代中国作家的公众形态
|
內容試閱:
|
易中天快要变成余秋雨
看见易中天忽然对李辉发难,我感到非常意外,几年以来,对于易先生的逐渐如日中天,作为同是武汉出来混的人,我甚至对他的一口“汉普”(武汉普通话)都有亲切感。但是他出名以后的表现,越来越有余秋雨第二的感觉,不容许别人批评,连自己喜欢的文化人被人批评了也不行。
比如这个文怀沙,易先生骂李辉找出文某的硬伤是属于“飙车”,硬是把文大师撞飞了。看完易先生的文章,我觉得他至少有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文大师“不走斑马线,所以要把他撞飞”,说李辉有恶意肇事的嫌疑,那么依此判断,在马路上故意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人就是对的。我作为一个老司机,对他这样的说法非常反感,大家知道,现在的车祸有一半是因为行人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不要一出现车祸就怪司机,其实今天的司机,已经成为弱势群体。
第二,易先生为文某辩护了半天,却只字不提李辉指出的关于文某的一些问题,避重就轻,只是按照文某强调的“哪个年轻时没有犯过错误”而进行辩护。依此,恐怕易先生也有这样的问题吧,不然他为什么那么卖力地去帮助文老头,要知道,易先生可不是个喜欢帮助人的同志。
第三,对于学术问题,易先生也没有说出个道道,主要是因为他自己的学术修养就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武汉大学教书期间,他的教学方法就被许多人诟病,如牵强附会、信口开河、添油加醋,把不少历史的问题加入自己编排的野说。你说得高兴了随便放点盐那无所谓,也可以说是你的风格,但是你那只能在小范围发挥的东西被中央电视台放大了,就祸害全国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了。实际上,《百家讲坛》的听众基本上是贩夫走族,他们平常受的文化教育有限,再一个,他们是把你的讲座当说书,你以为自己真有什么货物了,不过就是和于丹一样,是全国人民的娱乐而已。有些附庸风雅的商人和官员,就喜欢吃别人嚼过的馍,他们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水平去寻找文化的源头,只能接受如易大师这样的文化混水,而且还是末流的混水,所以他的追星者应该叫个“易经”,易先生喜欢结合时代名词,喜欢调侃,我十分欣赏他这一点,在这里也幽他一默:所谓“易经”,就是容易来的月经罢了,不要太自鸣得意。
第四,个人道德,易先生说,不是李辉能够当判官的,我要说,也不是易先生能够当判官的,你为他辩护,只能暴露你也有同样“毛病”。再说到学术,我作为武汉人,只能攻其一点,没有精力去计其余,因为他的硬伤也实在太多,已经有人在做他的咬文嚼字的工作。比如他经常用来说明问题的例子,他说武汉人有句口头禅:不服周。是因为以前楚国人不服周国人。他一个湖南人,在新疆又待了多年,然后变成武汉人,他的“不服周”完全是因为他没有听清楚武汉人的发音,武汉人在这方面是有歧视性的,把他这样的人统统称赞为“乡里的”。其实,武汉人的说法是“不服琢”,即不服气的意思,也是不服别人的打磨的意思。
易先生要求李辉对于他的管教应该有个回应,我看他首先应该对我的规劝有个回答,不要自说自大地就变成了余秋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