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美国推理之父”埃勒里?奎因推理小说系列第一季!
2、历史上最伟大的侦探推理小说家!
3、五次获得美国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埃德加?爱伦?坡”奖!
4、内赠书签,集齐6张免费拿好书!
|
內容簡介: |
温馨、和谐的小屋里,正在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的圣诞派对,
突然,一个女人酒后中毒身亡……
这个女人到底是谁?
为何遭人暗杀?
谁会在酒中下毒?
谁能确定喝酒之人就是被杀的目标?
几十杯酒,凶手如何知道谁会拿起有毒的那杯……
|
關於作者: |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班宁顿·李(Manfred Bennington Lee
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
1905~1982)这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美国推理小说代名词,他们堪称侦探推理小说史上承前启后的经典作家,开创了合作撰写推理小说成功的先例。埃勒里·奎因也是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其角色本身就是一位侦探小说作家兼超级侦探。年轻英俊的侦探埃勒里·奎因和他的父亲——纽约警察局的警官理查德·奎因是其大多数作品中的主要角色。
|
目錄:
|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奎因先生发现美洲
第二章 凶宅
第三章 “名作家入住莱特镇”
第四章 三姐妹
第五章 情人归来
第六章 “莱特与海特今日成婚”
第七章 万圣节:面具
第八章 万圣节:红字
第二部分
第九章 烧掉的提议
第十章 吉姆与欢场
第十一章 感恩节:第一次警报
第十二章 圣诞节:第二次警报
第十三章 新年:最后的晚餐
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 残留物
第十五章 诺拉说话了
第十六章 阿拉姆人
第十七章 美洲发现莱特镇
第十八章 情人节:爱情什么也没战胜
第四部分
第十九章 两个世界的战争
第二十章 没有时间骄傲了
第二十一章 众声鼎沸
第二十二章 作战会议
第五部分
第二十三章 洛拉与支票
第二十四章 埃勒里?史密斯上证人席
第二十五章 帕特丽夏?莱特小姐的奇特请求
第二十六章 第七号陪审员
第二十七章 复活节:诺拉的礼物
第六部分
第二十八章 双子山悲剧
第二十九章 埃勒里?奎因重返莱特镇
第三十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奎因先生发现美洲
埃勒里·奎因先生刚抵达莱特镇车站。他站在月台上及膝高的行李中间,暗暗想道:“瞧瞧这情景,我简直成了海军上将——海军上将哥伦布。”红砖建筑的莱特镇车站,外观低矮平阔。屋檐下停着一辆生锈的手推车,车上坐着两个小男孩儿,他们身穿蓝色套头衫,两腿悬空晃动,嘴里都嚼着口香糖,面无表情地注视着奎因先生。车站外围的碎石路上,随处可见东一堆西一团的马粪。窄小的两层木板房,以及仿佛驼着背的外观寒碜的小店,都簇拥在铁路的一侧,也就是靠市区的那一侧。奎因先生沿着方形石板铺就的上坡街道向前望去,可以看到沿路远处比较高的建筑,以及远去的公共汽车笨重的车尾。至于铁路的另一边,只有一个修车厂,一节已报废、标有“菲尔速食餐厅”的餐车,一家悬挂着霓虹灯招牌的铁匠铺。除了这些,其他地方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草地。
奎因先生兴奋地自言自语道:“乡村景色真怡人。地面是黄绿相间的麦草色,天空湛蓝,云朵亮白。”他似乎不记得以前曾见过这么蓝的蓝色、这么白的白色。城乡在此结合,而莱特镇车站就在这个结合点的位置上,把二十世纪送到了这片容颜让人惊艳的田野面前。
“没错,先生,你总算发现它了!”
“嘿,脚夫!”
霍利斯饭店、厄珀姆饭店,以及地处这两家之间的凯尔顿饭店,都匀不出一个可怜的小房间给外地客,兴隆的生意好像抢先了奎因先生两大步。他眼睁睁地看着霍利斯饭店的最后一个房间让一个体格壮硕、全身上下都透着“国防工业”气息的家伙给抢走了。尽管运气不佳,奎因先生并没有泄气。他先把脚夫搬来的行李托寄在霍利斯饭店,然后走进饭店餐厅,轻轻松松地吃了一顿午餐,并读完了一份《莱特镇记事报》——该报出版人兼编辑是个叫做弗兰克·劳埃德的人。奎因先生尽可能把《莱特镇记事报》中提到的名字记在脑海中,如此便仿佛拥有了一份当地显耀人士的名单。接着,他就近在饭店大厅的雪茄铺,向马克·都铎的儿子格罗弗买了两包长红牌香烟和一份莱特镇街道图,随后便顶着骄阳,朝铺着红色鹅卵石的广场走去。
到了广场中央昔日供马匹饮水的水槽前,奎因先生停下来瞻仰小镇的创建者莱特的雕像。这雕像原是青铜打造,现已布满苔藓。铜像旁边这个石制的饮水槽显然多年无人使用。那个北方佬铜像的鼻子上,挂着几滴已经风干的鸟粪。碑牌上所写的内容大致是:“一七〇一年,创建者耶斯列·莱特将印第安人弃置的这块居留地建成莱特镇。耕种土地,建立农场,小镇乃日渐繁荣。”莱特镇国家银行——现任董事长是约翰·F·莱特——样式朴素的窗户,在广场对面似乎正朝奎因先生微笑,奎因先生也回报一笑:“啊,了不起的先驱者!”
接着,他绕着圆形广场踱去,一路打量着索尔·高迪男士用品店、邦顿百货公司、敦克·麦克莱恩佳酿铺、威廉·凯查姆保险公司,又审视着J.P.辛普森店铺上方的三个镀金圆球、麦伦·加柏克经营的上村药店橱窗里盛着红红绿绿液体的花瓶,然后去逛以广场为轮轴、呈辐射状延伸开来的几条大街。其中一条街是宽阔的林荫大道,街道上有红砖结构的市镇厅、卡内基图书馆、隐约可见的公园、高大的树木,再远一点儿则是一些密集的、外观突出的白色新建筑。另一条街道上,店铺林立,店内都是身穿家居服的妇女和身穿工作服的男士。查看一下地图后,奎因先生确定这条商店街就是中央南路,于是迈开脚步朝这条街走去。途中,他看到了《莱特镇记事报》的办公室,往里面瞥了一眼,只见年迈的菲尼·贝克正在擦拭已完成清早印刷工作的印刷机。他沿着上坡的中央南路闲逛,不时探头瞧瞧生意兴隆的廉价商品店,经过了新盖的邮政大楼,还看见了小剧院以及J.C.佩蒂格鲁房地产事务所。最后,他走进艾尔·布朗冰激凌店,点了一份冰激凌,边吃边听旁边几个高中生模样的年轻人聊天。男孩的肤色因日晒而显得很健康,女孩儿个个双颊嫣红。他听见这些年轻人在安排星期六晚上的约会——地点是果园区的某个舞厅。他听出来了,那个跳舞的地点在这条街往下约三英里(1英里约等于1?61千米)处的莱特镇接驳站附近,门票的价格是一元一张。
“还有,玛吉,千万要让你妈妈远离停车场,好吗?我可不希望像两个星期以前那样,被她逮到之后又吵起来。”
奎因先生漫步镇上,颇为赞赏地大口呼吸着湿润的树叶和忍冬花的气息。他喜欢卡内基图书馆前厅里的那只老鹰标本,连图书馆内那位老馆员——艾金小姐,他也喜欢——艾金小姐给了他锐利的一瞥,仿佛是说:“你不是想从这儿偷一本书带走吧?”他喜欢下村蜿蜒狭窄的街道。他信步走进西德尼·高奇百货店,买了一包老水手牌口嚼烟叶。其实他进那家店,不过是为了闻闻咖啡、橡胶靴、香醋、奶酪和煤油灯的气味罢了。他也喜欢刚刚重新开张的莱特机械厂,还有下村世界大战纪念碑斜对角的老纺纱厂。西德尼·高奇告诉了他这家老纺纱厂的故事:一开始,那里是家纺纱厂,后来变成空建筑,接着被改装成鞋店,结果又成了空建筑。奎因先生看到那栋建筑的窗户多已破裂成洞,据说是当地的小男孩儿以前上学路过这里时,夏天扔石头、冬天丢雪球造成的。他们就读的学校是圣约翰教区小学,就是下达德街那栋爬满藤蔓的建筑。如今,纺纱厂周围不时有腰间配挂着枪套、板着脸的“特种人员”巡逻。西德尼·高奇说,所以那些男孩儿们现在只会嘴里叫出“呀”的一声逞逞威风,而且是到了惠斯林大道的转角处,也就是与纺纱厂隔了三个门面的米勒饲料店前,才敢叫出声。不仅如此,纺纱厂还得到了额外的协助——陆军的订单。
“老兄,现在生意红火,难怪你找不到旅馆住。我一个叔父从圣保罗来,一个表弟从匹兹堡来,他们早就跟我和贝特西挤在一起住了!”
事实上,不论看到什么,奎因先生都喜欢。他抬眼望望市政厅塔楼上的大钟——两点三十分。没有房间,是吗?他快步走回中央南路,没有犹豫,没有打探,直接踏进了标示着“J.C.佩蒂格鲁房地产事务所”的那家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