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內容簡介: |
在儒家十三经中,《公羊传》的知名度远不如《周易》、《诗经》、《左传》、《论语》、《孟子》等。可是在汉代,《公羊传》乃是当时备受帝王、贵族、士民青睐的经书,研究《公羊传》的“公羊学”,乃是当时最为昌盛的经学流派之一;在清代后期,《公羊传》的思想也曾被当时众多的儒者以及放眼世界的先进人物所推崇,并成为清末戊戌变法的理论指导;就是在魏晋至明代的公羊学衰落时期,也仍然有人在注释、研究《公羊传》。这说明,《公羊传》自有其不容忽视的思想价值,自有其可资历代执政者、乃至一般知识分子借鉴的丰富的内容。《公羊传》的思想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为世人提供了哪些借鉴?汉代人为何青睐于《公羊传》?公羊学的历史进化论是如何指导戊戌变法的?魏晋至明代的公羊学又是如何在低谷中徘徊前进的?凡此种种问题,都是笔者在这本书中所要介绍、论述的。笔者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论述,使读者对《公羊传》的内容、思想、以及历代公羊学有一较全面、较深入的了解,并进而对公羊学研究产生初步的兴趣。
|
目錄:
|
第一章 《公羊传》的成书、传授及其与《左传》之争
第一节 《公羊传》的性质及作者
第二节 《公羊传》在汉代的传授
第三节 鲁学与齐学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第四节 《公羊传》与《左传》之争
第二章 《公羊传》的形式与内容
第一节 《公羊传》的形式
第二节 第二节《公羊传》的内容
第三章 《公羊传》与《春秋》及春秋史的关系
第一节 关于《春秋》
第二节《公羊传》思想与《春秋》思想的关系
第三节《公羊传》与春秋史的关系
第四章《公羊传》的大一统思想
第五章《公羊传》的仁政思想
第六章《公羊传》的反侵略思想
第七章 《公羊传》的“君君臣臣”思想
第八章 《公羊传》论人伦关系
第九章 《公羊传》的据鲁亲夏思想
第十章 《公羊传》论君臣修养
第十一章 《公羊传》的改革思想
第十二章 董仲舒的公羊学思想
第一节 大一统思想
第二节 天人感应理论
第三节 阴阳五行化的人伦思想
第十三章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
第一节 《春秋公羊解诂》的内容
第二节 三世说
第三节 谶纬迷信思想
第十四章 魏晋至明代的春秋公羊学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春秋公羊学
第二节 唐代的春秋公羊学
第三节 宋代的春秋公羊学
第四节 元明的春秋公羊学
第十五章 清代的公羊学研究
第一节 清代的公羊学思想
第二节 康有为的公羊学思想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公羊传》的成书、传授及其与《左传》之争
第一节 《公羊传》的性质及作者
《公羊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一部以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①阐释《春秋》的思想内涵为主的经学著作。《春秋》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它以编年体的形式,极其简略地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四八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大事。由于《春秋》过于简略,一般只记事件的结果而略去其具体过程(详本书第三章),同时,更由于后代儒家学者多认定《春秋》乃孔子所作,书中寓含有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故尔在《春秋》问世后,便出现了不少注释、解说《春秋》的书,《公羊传》便是其中之一。
据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说,类似《公羊传》的著作原先共有五部,即:
《左氏传》三十卷
《公羊传》十一卷
《谷梁传》十一卷
《邹氏传》十一卷
《夹氏传》十一卷
————————
① 微言大义:指蕴含于《春秋》遣词用语之中的精深思想与哲理。
但这五部中,后二部在东汉时就已失传。据班固说,《邹氏传》是因无传授之师而失传的,《夹氏传》则“未有书”,也就是说,在班固写《汉书》时,它就只留存下书目而未见其书,所以今天人们所能见到的先秦学者衍述、解说《春秋》的书,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部,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虽然都是解说《春秋》的儒家著作,但由于作者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因而三传在解说《春秋》时,其侧重点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具体说,《左传》以叙述历史史实为主,《公羊传》、《谷梁传》以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如《春秋庄公十年》云:“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左传》的解说是: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臯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左传》说这年夏六月,齐、宋二国军队进驻鲁国的郎地,鲁国公子偃劝鲁庄公于宋军军容不整之时出兵进击,庄公不听,公子偃遂私自带兵出击,庄公知道后,也领兵跟着进攻,终于在乘丘打败宋军,齐军见宋师已败,只好也撤回齐国。全文都是对《春秋》的“公败宋师于乘丘”的具体经过的叙述,沒有一句涉及到《春秋》经文的思想义理。
《公羊传》的解说是:
其言次于郎何?伐也。伐则其言次何?齐与伐而不与战,故言伐也。我能败之,①故言次也。
《公羊传》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分析经文(以下凡单说经文的,均指《春秋》经文)之所以说“驻扎在郎”,是因为齐、宋二国都来讨伐我鲁国;之所以说“驻扎”而不说“伐”,是因为我鲁国能最终打败宋师;又分析说如果齐国只参与宋国的讨伐而不参与宋国与鲁国交战,那就应当称“伐”而不称“次”。全文全是分析经文“次”的深刻含义,沒有一句讲到鲁与宋、齐的交战经过。
《谷梁传》的解说是:
次,止也,畏我也。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谷梁传》的解说同样也是挖掘《春秋》经文的“微言大义”:经文称“次”,表明齐、宋畏惧我鲁国;经文不写交战的具体日期,是因为这是一次使用诈谋的战斗;经文称“败”,是因为我鲁国胜利了。与《公羊传》一样,全文也沒有一句涉及到当时的历史史实。
在《春秋》三传中,由于《左传》以叙史实为主,故尔严格地说,它只能算是史学而非经学,只有《公羊》、《谷梁》二传才是名副其实的儒家经学。另外,三传于各自的侧重点之外,偶尔也会涉及到一些其他问题,如《左传》有时也会挖一挖《春秋》的微言大义,《公羊》、《谷梁》二传有时也会交待一下当时的史
实。关于三传的这些差异及各自的特点、优劣,宋代朱熹曾有过简短而精炼的概括,他说:“《左氏》是史学,《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②朱熹既显扬各传的长处,同
————————
①《春秋》是以鲁为本位的史书,故《春秋》及其三传的“我”均指鲁国。
②《朱子语类》,见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朱子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版,第17册,第2841页。
时也毫不隐讳地指出它们的短处,堪称是公正的法官。
据东汉初年戴宏的《春秋说序》①说:《公羊传》的思想内容最初形成于春秋末年的孔子弟子子夏,后子夏将其口授与公羊高,高又口授与其子平,平又口授与其子地,地又口授与其子敢,敢又口授与其子寿,汉景帝初年,公羊寿与其弟子胡毋子都一道,将这些世代口耳相传的对《春秋》的注释、解说写成文字,这就是《公羊传》从最初孕育到最后写定的全过程,其间共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等漫长的历史年代。
《汉书艺文志》说《公羊传》的撰者为公羊子,唐代颜师古说公羊子即公羊高,后人多从此说,将《公羊传》的著作权归之于公羊高一人。然而根据戴宏序所说,公羊高不过是《公羊传》的传授者之一,他既不是最初的形成者,也不是最后的写定者,署上他一人的名字,岂不抹杀他人的功劳?实际上,《公羊传》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论著,据戴宏序,这个创作集体包括子夏及公羊家族五人,共六人。这个数字准确吗?未必。我们只要稍稍考察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戴宏说的并不全面,传授《公羊传》的决不止子夏、公羊高等六人。子夏生于公元前五○八年,下距公羊寿所生活的汉景帝初年,约三百四十多年,可是据戴宏说,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公羊家族只传了五代,平均每两代之间的时间距长达六十多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照这样的时间距计算,公羊高是在六十多岁的晚年才生下公羊平的,公羊平出生后,公羊高至少还必须再活十几、二十年,以便到公羊平十几、二十岁时,将《公羊传》的思想口授与他。同样,公羊平也必须在六十多岁时生下公羊地,也必须活到七、八十岁,此后公羊家族的每一位都必须是长寿的,都必须在六十岁左右生下一子,否则,这根接力棒就传不到公羊寿手中,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春秋战国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过四十多岁,公羊家族哪能个个长寿、个个都于垂暮之年喜得贵子?再说,这个垂暮之年生下的儿子聪明吗?假如他是个天生的蠢才,一读书就打瞌睡,那该怎么办?要是生下的是个女孩,那又该怎么办?可见,《公羊传》的传授者除公羊家族的五人之外,必定还有其他人,只有其他人的参与,这根接力棒才能顺利地传到公羊寿手中。那么,这其他人是谁呢?答案就在《公羊传》中。
《公羊传》曾出现过七位阐发《春秋》微言大义的学者的名字,卽:子公羊子(姓氏前加“子”,表示特别尊敬)、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女(音汝)子、子北宮子、鲁子、高子,而且书中还录下了他们的话语,如《春秋隐公十一年》云:“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公羊传》云:
何以不书葬?隐之也。何隐尔?弑也。弑则何以不书葬?《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子沈子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不复仇,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春秋》,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不系乎臣子也。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隐何以无正月?隐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文中子沈子的话无疑是《公羊传》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子沈子也就理所当然是《公羊传》的作者、传授者之一,是众多的公羊先师中的一位。又如,庄
公三十年的《春秋》云:“齐人伐山戎。”《公羊传》云:
此齐侯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子司马子曰:“盖以操之为已蹙矣。”此盖战也,何以不言战?《春秋》敌者言战,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
文中的子司马子显然也是公羊先师之一,也是《公羊传》的作者、传授者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