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

書城自編碼: 21038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作者: 胡浩民
國際書號(ISBN): 9787109179431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95/4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3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 人世事,几完缺——啊,晚明 》

售價:NT$ 539.0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NT$ 2215.0

編輯推薦:
《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和研究了温氏集团发展轨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素总结和剖析了其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制度层面的分析,更加深入地为我们揭示了温氏成功的秘密。如果说温氏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创造奇迹的发展过程为创业者提供了极为有益借鉴,那么温氏人
“真诚、谦逊、自信”的精神特征或许更值得每一个创业团队学习。读《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內容簡介:
温氏,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从七户农民8000元起步,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总额达335亿元,温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创造奇迹,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列,成为农业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典范。
《30年温氏发展轨迹的制度性解析》一书,对温氏的诞生背景、发展模式、要素集聚、利益分享、企业文化等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尤其是从制度性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剖析,为我们更加全面了解和认识温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新思维。这种新的解读,不仅让我们对温氏的成长及成功之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也有了新的认识。
目錄
第1章 世纪之交的中国“三农”与农村企业发展
1.1中国世纪之交的社会焦点问题:三农问题
1.2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1.3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1.3.1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制度的历史演进
1.3.2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的结果
1.3.3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联系
1.4农村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载体
第2章 农业产业化制度与农业龙头企业创新
2.1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
2.1.1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与组织模式
2.1.2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与运行机制
2.1.3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分析
2.2农业龙头企业制度优势及其作用
2.2.1农业龙头企业的制度优势
2.2.2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分析
2.3国外农业一体化理论及实践借鉴
2.3.1农业一体化的产生
2.3.2农业一体化的形式
2.3.3国外农业一体化的主要模式
2.3.4国外农业一体化的经验借鉴
第3章 温氏30年发展回眸:综史考察
3.1 温氏企业发展史简介
3.1.1 温氏企业诞生背景分析
3.1.2 温氏发展的几个阶段
3.2 温氏科技创新发展简史的简要描述
3.2.1 科技组织制度与技术创新
3.2.2 温氏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
第4 章 温氏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4.1 温氏“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4.1.1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运作机理
4.1.2 温氏集团“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的作用
4.2 温氏“企业+高校”的科技创新模式
4.2.1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运行机理
4.2.2 温氏集团的“企业+高校”技术创新模式
4.2.3 温氏“企业+高校”模式:载体共享与利益双赢的机制分析
4.2.4 “企业+高校”科技创新模式的作用
4.3 温氏“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
4.3.1 企业与社会
4.3.2 “企业+社会”多元联动模式的运作机理
4.3.3 温氏集团“企业+社会”的多元联动模式
第5章 “公司+家庭农场”的温氏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5.1“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提出
5.2家庭农场的基本界定
5.3温氏“公司+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探索
5.3.1以信息技术实施农户养殖的标准化和可追溯性
5.3.2以现代生物科技创新农户养殖模式
5.3.3以设备自动化推动农户养殖机械化
5.3.4以环保技术促进农户养殖生态优化
5.4“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经济分析
5.4.1家庭农场:传统农户经营方式的必然演化趋向
5.4.2家庭农场与传统农户经营方式比较分析
5.5“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创新的实践价值
5.5.1探索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途径
5.5.2化解了“公司+农户”下的利益分配难题
5.5.3创新了利益主体间的紧密链接机制
第6章 温氏发展要素集聚的制度分析
6.1资本: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选择
6.1.1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6.1.2初创期以内源融资方式为主
6.1.3成长期的融资方式多元化
6.2劳动力:科技入股与内部股份相结合的人才凝聚战略
6.2.1产学研合作下的人才队伍建设
6.2.2从“七户八股”到全员股份制
6.2.3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6.3土地:生产场区分散与加工场区集中结合
6.3.1分散农户生产资源的“车间化”利用
6.3.2集中场区的规模化利用
6.4科技:多元联动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6.4.1利用国家政策(项目)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6.4.2紧密利益基础上的产学研合作
6.4.3企业自身加强科研投入
第7章 温氏企业风险的规避机制分析
7.1以多元化经营战略分散风险
7.1.1 多元化经营与风险:引致还是规避?
7.1.2 温氏的产品多元化战略
7.1.3 发散型产业多元化:以核心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拓展
7.2用乡村社会资本规避风险
7.2.1 乡村社会资本与农业企业发展
7.2.2 温氏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状”拓展
7.2.3 基于社会资本的标准化管理
7.3风险的合作者分担
7.3.1 生产环节:与农户共担风险
7.3.2 投融资环节:以股份合作机制共担分险
7.3.3 技术研发环节:产学研结合机制分散风险
7.3.4 流通(销售)环节:平衡利益规避风险
7.4风险的区域分散化
7.4.1 温氏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地区多元化发展
7.4.2 市场风险的分散
7.4.3自然风险的分散
7.4.4 环境污染风险的分散
第8章 温氏与农户:博弈中的可持续合作
8.1温氏与农户的准纵向一体化关系
8.1.1 温氏集团:农户标准生产的“中枢”
8.1.2 由农户到家庭农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生产
8.2基于正式契约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
8.2.1 契约形式及执行方式
8.2.2 正式契约中的合作利益分享
8.2.3 正式契约中的风险分担
8.3 基于社会资本的温氏与农户关系治理
8.3.1 声誉机制基础上的农户自我约束机制
8.3.2 基于社会资本的“排斥”机制
8.4 温氏与农户关系的可持续性分析
8.4.1 基于长期理性的农户行为选择
8.4.2 基于长期理性的温氏集团发展
8.4.3 温氏与农户基于长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分享机制
第9章 温氏与学研单位:利益分享基础上的共同技术创新
9.1 温氏与学研单位合作发展历程
9.1.1 温氏与学研单位的探索合作发展阶段(1992-1999)
7.1.2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高速合作发展阶段(2000-2005)
9.1.3 温氏集团与学研单位的全面合作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9.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及运行机理
9.2.1 合作剩余
9.2.2 基于分享合作剩余的温氏产学研模式
9.3 温氏多元联动科技创新分析
9.3.1 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多元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
9.3.2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多元联动逻缉
9.3.3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STS分析
第10章 温氏集团信息化过程解析
10.1 温氏信息化历程介绍
10.1.1
第一阶段:初始发展阶段(1991-1995)
10.1.2
第二阶段:持续发展阶段(1996-2003)
10.1.3
第三阶段:集中式信息系统建设阶段(2004--2009)
10.1.4
第四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10-)
10.2 温氏集团信息化现状
10.2.1实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
10.2.2具备了较高水平研发能力的计算机技术团队
10.2.3三大系统+两大网站
10.2.4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
10.3 IT与业务协调作用分析
10.3.1 温氏集团的经营业务及IT的协调发展历程
10.3.2标准业务与个性业务的实现
10.4 未来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0.5 经验总结
第11章 包容创新:温氏企业文化分析
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11.1.1 企业文化的概念
11.1.2 企业文化的内涵
11.2温氏企业文化的思想来源与发展过程
11.2.1 起源:温北英大同思想与文化土壤
11.2.2 发展:温氏人在实践中提炼并传播
11.2.3 形成:温氏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11.3温氏企业文化的内容要素及制度保障
11.3.1 物质文化要素
11.3.2 制度行为文化要素
11.3.3 精神文化要素
11.3.4文化理念践行的制度保障
11.4温氏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及效应
11.4.1 主要价值观:齐创美满生活
11.4.2 企业内部:利益共享 共荣共存
11.4.3 企业外部:诚信创新 共赢共生
第12章 温氏品牌战略管理
12.1国内外畜产品竞争分析
12.1.1畜产品大国品牌竞争格局
12.1.2国内外典型企业品牌战略分析
12.2 温氏品牌识别
12.2.1品牌识别定义
12.2.2品牌识别模型
12.2.3品牌识别的内容
12.3温氏品牌定位
12.3.1定位理论
12.3.2温氏品牌定位策略
12.4温氏品牌建设与推广
12.4.1温氏品牌建设
12.4.1品牌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12.4.2 商标先行——培育企业品牌形象
12.4.3品牌内部化——品牌资产建立的保证
12.4.4产品策略——自然、安全、健康
12.4.5定价策略
12.4.6渠道策略
12.4.7整合营销传播
12.5顾客群资产管理
12.5.1“公司+农户”关系管理
12.5.2员工资产
12.5.3经销商关系管理
12.5.4供应商关系管理
12.6品牌组合战略
12.6.1品牌架构体系
12.6.2跨区域与细分市场的品牌管理
第13章 展望中的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3.1温氏未来发展的障碍
13.1.1“公司+农户”模式的发展困境
13.1.2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全行业信任危机
13.1.3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13.1.4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潜在风险积累
13.2温氏可持续发展对策解析
13.2.1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13.2.2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13.2.3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技术
13.2.4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化解
勇于担当:企业的社会责任——温氏兄弟访谈录
后记
內容試閱
9.3.3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STS分析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在欧美发展起来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英文名称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为STS。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资本、制度建设、创新环境等多个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社会的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的科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中,科技发展机制是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从STS的视角来看,温氏集团发展是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其中,在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温氏集团重点突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产学研为主体的开放机制,构建完备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9.3.3.1 核心——产业创新
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基本的养鸡技术的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转变。九十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占在肉制品市场份额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9.3.3.2 动力——开放创新
开放是系统发展的推动力。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入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
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
同时,温氏集团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集团公司的科研力量和水平,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
9.3.3 温氏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的STS分析
科学、技术与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在欧美发展起来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英文名称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为STS。科技创新涉及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包括人才、资金、科技基础、知识资本、制度建设、创新环境等多个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社会的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的科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
广东温氏集团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其中,科技发展机制是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从STS的视角来看,温氏集团发展是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其中,在温氏集团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温氏集团重点突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产学研为主体的开放机制,构建完备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9.3.3.1 核心——产业创新
温氏集团的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勒竹鸡场,在建场之初,除了自家人拥基本的养鸡技术的外,根本没有相关技术人员,其主导产业是养鸡业。1986年下半年开始,勒竹鸡场开始实行场户合作,发展“公司+农户”的养鸡模式,初步实现了以活鸡生产为主逐渐转为以面向市场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各环节产业化经营为主转变。九十年代,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养殖业市场发展形势,温氏集团开始发展养鸡服务的相关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的养鸡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行业影响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的消费量将会不断扩大。在传统的肉食结构当中,猪肉占在肉制品市场份额居主导地位,这就说明生猪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于是,温氏集团开始进军养猪产业,改变“一鸡独大”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鸡、猪“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温氏集团培育的优质杂交种猪,在同行业中具有明显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种猪产品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称号。公司肉猪产品质优量,瘦肉率高,抗病能力强,饲养效益高。温氏集团主持的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专项,主要是对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进行创新,并对优势性状新品系进行培育。
进入21世纪后,温氏集团又开始发展动物保健产业。2004年8月,温氏集团成立了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保健品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服务和禽蛋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温氏集团还开展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和产业化生产,禽流感疫苗研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9.3.3.2 动力——开放创新
开放是系统发展的推动力。温氏集团开放性的科技创新机制与社会良性互动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实行“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链全程管理。在这种模式下,集团承担种苗、饲料、动物保健品(药物、疫苗)、养殖技术及产品销售等流程的管理及配套体系的建立,合作农户负责肉鸡(猪)的饲养管理。这种开放的分工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温氏集团内部更加专注科技创新,尤其是涉及到集团核心主导技术方面诸如遗传育种、饲料营养、疾病防治、品质控制、市场营销等各关键环节重大技术突破,而且还解决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温氏集团通过科技入股,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科学化,尤其在养殖业的育种、动物饲料营养、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术在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使得集团发展有了强大的推动力。
1992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原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温氏,取得集团10%的股份,扩股后变成5%,使其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且华南农业大学的股票是唯一不可转让的技术股,这就保证了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
同时,温氏集团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能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如温氏集团在成立之初所建立的全员股份理念,从而形成“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的经营模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这已经内化为温氏集团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另外,为提升集团公司的科研力量和水平,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作为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