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为庆祝李宝健教授八十寿诞暨回顾李宝健教授从事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58周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特著《李宝健传》。
《李宝健传》分上下两编,共六章,系统地介绍了李宝健的家世与生平、教学与科研成果。李宝健出生于教育世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造就了一代著名的科学家。
通过《李宝健传》可以使我们系统地了解与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献身科学与教育事业的精神。
|
目錄:
|
上编家世与生平
第一章家世与求学
第一节家世传承
第二节求学求索
第二章工作与贡献
第一节工作历程
第二节社会贡献
第三章记忆深处的几件往事
第一节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第二节应约拜访蒋纬国先生
第三节与美国财政部官员会谈
第四节与日本皇太子的一面之缘
下编教学与科研成果
第四章教学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对本科生及进修生的培养
第二节对研究生的培养
第五章标志性科研成果
第一节遗传学基础研究成果
第二节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成果
第三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成果
第四节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成果
第六章成果年表
第一节奖励奖项
第二节发明专利
第三节论著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1956年8月,中央卫生研究院改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这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科学学术中心和综合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
在重庆工作期间,日军飞机常常轰炸重庆,生活环境变得十分险恶。1943年,华西大学邀请李廷安担任该校教授并兼任公共卫生系主任、附属医院院长。李廷安上任后,附属医院致力与美国空军医院合作,使医院获得很大发展。当时,美国空军派飞机支援中国抗战,美国空军和李廷安商议,共建中国美军空军医院。美军从美国运来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内还有五六十名美国军医坐镇。因为医疗水平高,当时李宝健曾亲眼目睹蒋介石进入这家医院就医。美军撤退后,将设备全部送给了这家医院。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庆。可惜,天妒英才,由于常年在公共卫生一线劳累,李延安被查出身患肠癌,虽经三次手术治疗,仍不见明显好转,且有扩散迹象。他向家人表示,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他都做了很多造福国人的工作,但在家乡广东工作的时间有限,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多作一些贡献。
1946年1月,李廷安来到广州,任私立岭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兼博济医院院长。期间,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大力聘请名师。据查,后来中山医学院8位一级教授中有7位来自李延安任内的岭南大学医学院。在广州,李廷安还得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的援助,并请求中央卫生署拨款,在广州市惠福西路兴建了广州中央医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不久,李廷安主持将中央医院搬迁至东山,即广东省人民医院现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医院改称广东省人民医院。故今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史记载李廷安为该院创办人、首任院长。
1948年5月6日,李廷安在广州病逝,年仅50岁。
李廷安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中国农村卫生问题》、《国力与健康》、《中外医学史概论》、《公共卫生学》等。其中《共卫生学》全书达百万字,未及出版,其家属于1950年将其送中南区卫生部保存,以供研究。
李廷安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和公共卫生医学事业的一生。他身体力行,为振兴中华,为消除西方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东亚病夫”的可耻的帽子尽了自己最大和最后的努力。李宝健亲眼见到父亲躺在病床上召开三间医院负责人会议、重病时还在坚持撰写著作的情景。这一切,对于李宝健形成“为中国之崛起奋斗终生”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影响。
母亲王淑贤,1905年出生于河北象山,其父亲是一名基督教卫理公会会督、爱国传教士。王淑贤在南开大学读书时,与李廷安相识并喜结连理。结婚后,王淑贤在致力于做一名贤妻良母的同时,还在北京慕贞女中任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