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古往今来话中国系列:中国的传统节日》将通过节日文化产生、沿革和发展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
目錄:
|
节日概述
一、节日的由来
二、节日的特征
三、节俗的变迁
四、认识节日文化的意义
春节
一、祭灶、除夕
二、春节的由来及其演变
三、春节习俗
四、春节在国外
五、春节诗歌
元宵节
一、元宵节的起源说
二、元宵节的发展及风俗习惯
三、元宵节的文化
春龙节
一、春龙节的由来
二、春龙节的风俗习惯
三、有关二月二的诗文
清明节
一、清明节的由来
二、节日习俗
三、节日诗词
端午节
一、端午节的由来、演变
二、端午节的习俗
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歌、歌谣和节日祝福词
七夕节
一、七夕节的由来
二、七夕节的演变
三、七夕节在东南亚的发展
四、七夕节的习俗
五、与七夕节有关的诗文
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由来和演变
二、中秋节习俗
三、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
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起源
二、重阳节的发展过程
三、各地重阳节的习俗
四、重阳文学
鬼节
一、鬼节的分类
二、鬼节的起源
三、鬼节历史与民俗
四、有关鬼节的诗词与民谣、口头诗
腊八节
一、腊八节的起源
二、腊八节的习俗
三、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四、与腊八节有关的诗词
|
內容試閱:
|
东方朔听了宫女的诉说,便下决心想出了一条妙计。这天,他来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长安大街卖起卦来。有人认识东方朔,知道他通识天文,通阴阳,都争着占卜求卦。结果,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人们非常惊慌,纷纷求问解脱之法,东方朔神秘地说:“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西北十里铺大道口等候。天晚时,有一从西北而来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见到她后,父老们要跪方可得救。”.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信以为真,暗暗互相串联。
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们都手拄拐杖来到十里铺等候。傍晚时分,果然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位骑粉色驴子的红衣姑娘,父老们一拥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着悲哀不止的父老们说:“我是领了玉帝的旨意来办事的,火烧长安时玉皇大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要是没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让他们想办法吧。”说完,扔下一张偈语,回身走了。老百姓赶紧将此事禀报汉武帝。汉武帝接过偈语,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罢大惊,忙向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十五日晚可让全城臣民都做汤圆供奉,虔诚祷告,求火神君高抬贵手。再传谕京都所有臣民一齐动手做灯,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焰火鞭炮。届时,满城通红,火球横飞,必能骗过在南天门观望的玉帝。再将京都四门洞开,使城外庶民百姓也能进城观灯。皇上、妃子、宫娥彩女,亦应三三五五出宫去街上观灯,杂在百姓中,方会沾他们的光,免去灾难。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汤圆做得好,可让元宵手提大宫灯,把元宵的名字写上,在前开道,我手端汤圆跟在后边,穿大街走小巷,虔诚敬奉云游在长安上空的火神君,定会使他心软下来的。”汉武帝一听,心中大喜,就传旨按着东方朔的办法行事。正月十六,日坠西山,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乡下百姓得知消息也都陆陆续续进城观灯。汉武帝脱去龙袍,换上便服,在几个近臣的保护下走上大街。娘娘、贵妃,宫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焰火满天,煞是好看。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元宵听到喊声,来到父母跟前,一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热闹了一夜,京都长安安然无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