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NT$
407.0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NT$
305.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NT$
504.0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NT$
254.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NT$
25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量子营销”理论的提出是市场营销史上的里程碑
21世界是信息化时代,本书指明了信息时代的营销新思维
这不是乔布斯传记,这是唯一一本揭示乔布斯营销奥秘的好书
有了量子思维,你也可以打造革命性的产品,创造营销奇迹
|
內容簡介: |
乔布斯的人生目标之一就是把苹果公司打造成可以传世的伟大企业,他相信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因为他认为其他人如果掌握了他的思维模式也可以打造出完美的产品。当他的健康情况恶化时,有人认为失去乔布斯将是苹果衰落的开始,乔布斯认为这种说法是愚蠢的,乔布斯说:“任何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创造出更好的产品,不只是我。”
本书从量子思维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乔布斯所说的“这种方式”。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学会量子思维模式,明白在信息时代市场营销的跳跃性、不可预测性等量子化特点。通过对乔布斯的案例分析,我们就会知道乔布斯的思维是量子化的,而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是也量子化的。乔布斯及苹果公司的发展是符合规律,只不过这个规律不是我们以前所熟知的牛顿世界的规律,而是量子世界的规律。
只要我们打破原有的营销思维的枷锁,学会量子营销的新思维,我们都有创造营销奇迹的可能,都可能成为“中国的乔布斯”。
|
關於作者: |
孙占峰,男,辽宁朝阳人,1980年生。2002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在大连实德、联想、科利华等公司任职,拥有10年IT、教育领域工作经验。对于市场营销工作有系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历时一年完成本书的写作。目前从事教育行业,创办了儿童国学启蒙教育连锁机构“小夫子国学馆”。
|
目錄:
|
序言 乔布斯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1
第一章 建立量子思维模式 6
第一节:过时的牛顿世界观 7
第二节:量子思维——给你不一样的世界观 10
第二章 该抛弃工业社会的市场营销理论了 19
第一节:我们处在量子化的信息社会 20
第二节:今天的市场是量子的 27
第三节:重新定义信息时代的营销 30
第四节:你还在把4P理论奉为经典吗? 40
第五节:IPHONE——划时代的产品 46
第三章 市场营销战略 53
第一节:乔布斯如何定义苹果公司的企业使命 55
第二节:业务层营销战略 60
第三节:产品层营销战略 67
第四章 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 83
第一节:乔布斯做市场调研吗? 84
第二节:市场预测 91
第五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97
第一节:消费者的购买意识源自哪里? 98
第二节:消费者有哪些购买行为? 107
第三节: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 112
第六章 打造革命性的产品 119
第一节:产品能级理论 120
第二节:如何策划产品 131
第三节:产品组合与产品线 143
第四节:产品的生命周期 148
第七章 定价 164
第一节:价格的本质是什么? 165
第二节:定价策略 171
第三节:高价策略 174
第四节:低价策略 182
第五节:价格变动策略 188
第八章 渠道、终端、销售 191
第一节:渠道与终端 192
第二节:渠道创新与变革 197
第三节:销售管理 204
第九章 竞争 211
第一节:认识竞争 212
第二节:竞争战略 217
第十章 整合营销传播与量子营销 227
第一节:什么是整合营销传播 228
第二节:品牌 231
第三节:广告 236
第四节:促销 243
第五节:公共关系 247
第十一章 亲历营销奇迹 254
跋 做下一个乔布斯 ! 261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过时的牛顿世界观
? 天才的牛顿
牛顿1643年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村庄。在他三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两岁时母亲改嫁,他被送到外婆家抚养。童年的家庭环境,使牛顿养成了沉默、倔强、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正是这种性格,促使他未来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那些科学问题。
1661年,19岁的牛顿进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这是牛顿一生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这期间牛顿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观察力。1665年,鼠疫席卷伦敦,为了避免被感染,学院停课,牛顿回到了乡下。家乡安静的氛围让牛顿有大块时间去集中思考他头脑中的数学和自然科学问题。1665年至1666年在乡下度过的这两年,是牛顿一生中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的三大科学贡献:三大运动定律、微积分、光的本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孕育出来的。
1687年,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个运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以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
? 牛顿时代的物理学家们不再需要上帝
牛顿物理为十八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人类认知宇宙打开了大门,并深刻地影响了经济社会变革以及人们的哲学观念。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能够解释已经观测到的天体运行规律,而且还能计算出人类没有观测到的天体存在和位置。
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先经过计算确定存在而后观测到实际存在的例子。1843年,英国剑桥大学22岁的学生亚当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足足用了10个月的时间,终于算出海王星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1848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加勒按照计算的轨道位置进行观测,果然找到了这颗从未见过的行星——海王星。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洛韦耳,用同样的方法算出了太阳系中最远的一颗行星——冥王星的存在;1930年,美国的天文学家汤博真的发现了这颗行星。
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普拉斯从牛顿力学原理出发,用严密的数学推导对宇宙的形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写下了《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两部著作。当拉普拉斯把自己的著作送给拿破仑看的时候,拿破仑翻遍全书,也没看到上帝的名字,拿破仑问道:“在你的宇宙理论中,上帝在哪儿呢?”拉普拉斯自豪地说:“陛下,我的理论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
此时,物理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只要掌握了定律,给定必要的数据,具备足够大的运算能力,那么科学家们就能计算出一切。物理学已经完美到能够解开宇宙的所有奥秘,他们不仅能够解释过去和现在,还能够预测未来,在他们的心中,已经不再需要上帝。
? 我所理解的牛顿世界观的内涵
牛顿力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质变点。在其后的300年时间里,牛顿经典物理不断被丰富,物理学家们建立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分子物理学、声学等经典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到20世纪初已经非常完整,经典物理学的发展达到了它的顶峰,物理学理论已经能够完美地解释任何物理现象。
物理学家们认为整个宇宙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从他诞生那一刻起,就按照设定的程序在运转,它的每个零件都按照程序分毫不差地运行,这些都是决定好了的,人类的意识无法改变这个程序,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是去发现而已,物理学的发展让我们具备了发现宇宙奥秘的能力,对于那些我们暂时还无法解释的问题,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相关的定律或者数据。
牛顿经典物理为人类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牛顿力学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称为牛顿世界观,牛顿世界观体系可以概括为:
1.连续论。物质的运动变化是连续的、渐进性的。
2.确定论。这个世界按照一组物理规律在一丝不苟地运转,给定一定的初始条件和运动规律,则物体在确定时刻有确定的状态。由于世界是确定好了的,所以未来是可以被预测的。
3.还原论。客观世界就像由若干部件构成的巨大逻辑系统,事物总是可以被拆分成具有其独立的、固有的、不变的特性的部件,并加以解释。
4.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与精神意识无关,不以任何人的精神意志为转移地存在着。
第二节:量子思维——给你不一样的世界观
到了19世纪末,牛顿经典物理体系已经非常完美,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甚至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是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物理学家们欢聚一堂,受人尊敬的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贺词,他回顾了过去100年里物理学取得的累累硕果,并展望了20世纪物理学的前景,他若有所思地讲到“物理学的晴空飘来了两朵乌云”。谁也不曾想到,开尔文男爵提到的两朵乌云为物理学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其中的一朵乌云诞生了量子物理。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是普朗克。此后,量子物理学体系暴风骤雨般地建立起来,诞生了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玻尔、狄拉克、波恩、德布罗意、泡利等一批伟大的物理学家。到1928年,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量子力学体系。而此时这些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们,都仅仅20几岁,36岁的薛定谔是年纪最大的了,因此量子物理也被称为“大男孩物理”。
量子物理作为研究微观世界的一门物理科学,它的许多基本概念、规律与方法都和牛顿经典物理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截然不同,而且量子物理学的现象也不同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宏观物理现象。
量子物理带来的这场科学革命是如此地具有颠覆性、如此地迅速,以至于让很多量子理论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最后都站在了反对面,比如爱因斯坦、德布罗意、薛定谔,这一方面说明量子理论实在难以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量子理论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直到今天,仍有许多量子物理领域的难题等待解决。
量子物理体系是非常深奥、复杂而庞大的,百年来历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本都是量子物理领域的科学家。在本节有关量子物理的介绍中,只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且能给我们带来哲学思考的问题进行讲述,以便对量子物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 跌宕起伏的量子物理发展史
1.普朗克对于物质非连续性的假设
1900年,初秋,在柏林郊外的一片森林里,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正在和他的小儿子卡尔一起散步,这是柏林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气温舒适、空气新鲜,太阳的光芒透过颜色鲜艳的树叶,分外迷人。普朗克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兴奋地向儿子讲起这个夏天以来关于黑体辐射难题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他不无得意地说:“卡尔,你知道吗?爸爸有了一个关于黑体辐射难题的革命性的发现,这或许是自牛顿以来物理学最伟大的发现!”普朗克所说的革命性发现就是他日后所提出的“普朗克假说”,普朗克认为:必须假定物质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地进行,辐射中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hv,v为辐射电磁波的频率,h是一个常量,叫做普朗克常数。
既然能量是不连续的,为什么我们平时观察到的能量传递都是连续的呢?比如火炉上一壶水的温度的变化。问题的关键在普朗克常数上面,它的数值是h=
6.626×10^-34焦耳?秒,这个数值实在是太小了,因此能量的不连续性在宏观尺度上很难被察觉。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上,普朗克正式提出了这个假说,从而揭开了量子物理的序幕,他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的存在打破了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经典定论,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物质的非连续性。
后人把1900年12月14日这一天定为量子物理学的诞生日。
2.爱因斯坦验证了物质的非连续性
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与经典物理的连续性矛盾,无法得到物理学家的认同。幸好,伟大的爱因斯坦出现了。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的伯尔尼专利局做小公务员,这是一份清闲但能够糊口的工作,让爱因斯坦有大量时间去思考。爱因斯坦正在苦苦思索“光电效应”这个物理难题,爱因斯坦深邃的思考力突然领悟到: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物质在吸收和发射能量的时候不是连续的,而是要分成“一份一份”的,有一个基本的能量单位,这个单位就是“量子”。量子的能量与光线的频率成正比,高能量的量子能够打击出高能量的电子,但如果光线的频率不够高,没有达到该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临界频率值,单个量子的能量都不足以让电子逸出,即使提高光的强度也无济于事,因此不会产生光电效应;如果光线的频率足够高,达到该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临界频率值,那么就能够打击出电子,而提高光的强度意味着增加了量子的数量,所以相应的结果是打击出更多数量的电子。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解释证明了物质的非连续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光线的频率达到临界值时才能击打出电子,否则光线再强也没用。
3.玻尔提出的跃迁理论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通过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1913年,27岁的玻尔出场了,这位年轻的丹麦物理学家提出了原子跃迁理论: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电子只在一些特定的圆轨道(E1、E2……)上进行绕核运动,电子在这些特定的轨道上运行时并不发射能量,这称为定态;当它从一个较高能级的E2轨道上向一个较低能级的E1轨道跃迁时,就放射出E2-
E1的能量来,这些能量以辐射的方式释放;反之,当电子从一个较低能级的E1轨道上跃迁到一个较高能级的E2轨道时,需要吸收E2-
E1的能量,我们知道,光电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发射的,因此,只有当光电子的频率与普朗克常数的乘积等于E2-E1时,能量才被吸收从而发生跃迁,否则能量不能被吸收,原子也就无法跃迁。两个能级轨道E1与E2之间没有任何缓冲带,因此电子在跃迁中不需要经过任何的过渡,如同魔术般地出现在新的能级轨道上。
4.波恩提出的概率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家波恩针对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提出:个别电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电子在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肯定某个电子落在哪一点,但我们可以说他有80%的概率出现在明亮的区域,20%的概率出现在黑暗的区域,我们只能预言单个电子的概率。
这显然与经典物理矛盾,在经典物理中,只要告诉我物体位置的参数,我就能计算出它在未来某一时刻的位置。
波恩的概率解释认为:就算我们把电子的初始状态测量得精确无比,就算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也不能预言电子最后的准确位置。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计算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它是深藏在物理定律本身内部的一种属性。
5.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原理
1927年,26岁的海森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设计,目的是为了准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现在的位置和动量。但在实验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却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值,而且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海森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可以同时精确测量到运动中皮球的位置和动量,而不能同时精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呢?
最后,海森伯得出了他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这个原理指出:我们去测量一个物体,不论是用肉眼还是仪器,都需要“看到”被测物体,怎么“看到”呢?需要有光子从光源出发,接触到被测物体然后反射到眼睛。当我们去测量一个皮球时,光子相对于皮球实在太微小,不足以对皮球的位置和动量产生影响,所以能够精确测量;但是,当我们去测量一个微观粒子的时候,执行测试任务的光子足以让电子发生跃迁,原子的定态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影响是巨大的。我们无法同时精确测量到微观粒子的位置与动量,其中一个量越精确,另一个量的误差就越大;而观测的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这并不是因为观测者的无能、观测仪器的不够精确、理论存在缺陷,而是由于观测主体对观测客体的干扰,这是一种自然的本性。
? 颠覆传统的量子思维
物质辐射的不连续性、原子的跃迁、不确定性、概率解释中的不能被预测、观测主体对观测客体的影响……尽管量子物理的这些观点与经典物理中的观点相悖,但无论从实验还是理论上都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何况量子物理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例如晶体管、核能、太阳能、激光、纳米技术、个人计算机等等,尽管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这些产业。
量子物理为我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另一面,当我们面对量子世界时,我们必须抛弃在经典物理世界形成的固有观念,建立起新的量子世界观:
1.事物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是跳跃的。
2.这个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不是一开始就决定好了的。
3.这个世界不是客观存在,它受主体的影响。
4.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5.这个世界是复杂因果关系、多样性的。
? 什么时候需要用量子思维
读到此处,读者一定会有一个疑问,牛顿世界观和量子世界观看起来是对立的,究竟谁对谁错?事实上,没有对错之分,因为牛顿世界观和量子世界观的研究对象不同。
牛顿世界观是基于牛顿物理,牛顿物理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物体;量子世界观是基于量子物理,而量子物理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因此,当把物理观点移植到世界观范畴时,同样要看清客体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宏观世界”这个对象时,就需要“牛顿世界观”;当我们面对“微观世界”这个对象时,就需要“量子世界观”。
可以想象一下,微观粒子相对于宏观物体,二者的质量之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一个电子的静止质量大约仅仅是9.3×10^-31kg,因此,我们可以把质量趋近于零的弱物质或者质量等于零的抽象物质看作“微观世界”对象。物质性强,意味着精神性弱;物质性弱,意味着精神性强。也就是说,物质性强、精神性弱的客体,属于宏观世界的范畴,需要用牛顿世界观;物质性弱、精神性强的客体,属于微观世界范畴,需要用量子世界观。
有了牛顿世界观和量子世界观两套世界观的武装,我们就像是一个左手拿矛右手拿盾的武士,变得强大起来。今后,当我们去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看问题的对象是牛顿的还是量子的,然后确定使用牛顿世界观还是量子世界观。
?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
与乔布斯共事过的人都领教过他的“现实扭曲力场”。“现实扭曲力场”,这个词来自于《星际迷航》电影中,特指外星人通过精神力量建造了新世界。而乔布斯就有这种魔力,他可以让任何人相信任何事情。麦金塔软件工程师赫茨菲尔德这样认为:乔布斯直击心灵的阅人能力、极富魅力的表达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力、让现实屈从于目标的迫切愿望,形成了他的现实扭曲力场。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符合量子思维中“客体受主体影响”的观点。乔布斯将自己幻化成挑战传统邪恶力量的斗士,而他的“现实扭曲力场”正是来源于其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世界上的规则都不适用于他。苹果员工回忆到:“如果你相信他,你就能做成事情;如果他认为某件事应该发生,那他就会尽力让它发生。”
乔布斯正是靠这种强大的现实扭曲场,在科研费用仅是IBM科研费用的1%的情况下,推出了麦金塔电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