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全新修订版梁实秋散文全集,收录最完备、选编最权威、校订最严谨!
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最经典的散文作品全集,他的散文集曾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
沧海遗珠最为难得,雅舍中流淌着多少岁月的欢歌?寻觅散落的遗珠,回顾人生来时路。
梁实秋先生曾以笔名发表了很多作品,散见于各报纸杂志,我们将之汇成一集,使读者不再有遗珠之憾。
本书包罗万象,全面体现出作者的情趣、学问和智慧。
|
內容簡介: |
用“遗珠”命名此书,再恰当不过。梁实秋以诸多笔名发表了很多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散落各处。借此契机,将这些篇目汇成一集。这些作品可谓包罗万象,既有柴米油盐,也有风花雪月。或在平淡朴实中流露风趣,或在幽默诙谐中显现温厚,融情趣、智慧、学问于一炉,潇洒隽永。
并非因曾经散落而更觉其美,实在是篇篇文章自有其趣。有了此书,便不再有遗珠之憾。透过这些文字,就像看着零落的足迹,依稀可以看出来时的路。这份寻味的美妙,大概只有读过的人才能知晓。
|
關於作者: |
梁实秋(1903-1987)
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尤以散文创作最为突出,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以及散文《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雅舍随笔》《雅舍杂文》《雅舍忆旧》《雅舍遗珠》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及至晚年,他的文章更添温婉、平实之感。冰心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我的朋友,男人中只有梁实秋最像一朵花。”
|
目錄:
|
第一辑
亦知柴米贵 001
钱的教育 003
钱 006
信用卡 009
小账 011
吸烟 014
沙发 017
电话 019
门铃 021
牙签 023
生病与吃药 025
花钱与受气 027
散步 029
麻将 031
第二辑
时闻鸡犬鸣 035
狗 037
一条野狗 039
小花 041
一只野猫 043
猫 045
猫的故事 049
猫话 051
黑猫公主 056
白猫王子九岁 059
相鼠 061
骆驼 062
鹰的对话 064
蚊子与苍蝇 066
第三辑
行到水穷处 069
南游杂感 071
动物园 076
忆青岛 079
华清池 083
六朝如梦 085
美国去来 089
唐人自何处来 093
火山!火山! 095
尼亚加拉瀑布 099
拔卓特花园 101
手杖 107
福特故居 109
第四辑
坐看云起时 111
群芳小记 113
四君子 125
山杜鹃 127
哀枫树 130
寒梅着花未 132
盆景 135
虹 137
求雨 139
雷 142
如意 144
清华的环境 146
老憨看跳舞 159
雅人雅事 161
赛珍珠与徐志摩 163
感情的动物 165
第五辑
清福出小语 167
记诗人西湖养病 169
好容易过了端午节 171
是热了 173
忙什么? 175
挤 176
司丹康 177
麻雀 178
阴历 179
打架 180
小德出入 181
半开门 182
缠足 183
束胸 184
虎烈拉 185
铅角子与新角子 186
铜板 187
哀挡 188
乐户捐 189
撒网 190
信纸信封 191
名片 192
招聘 193
拳战 194
第六辑
寂寞生滋味 195
让座 207
钥匙 208
奖券 210
铜像 212
计程车 214
健忘 217
孔诞日与教师节 231
超级市场 234
最初的一幕 236
苦雨凄风 239
谜语 245
公理 251
|
內容試閱:
|
花钱与受气
一个人就不应该有钱,有了钱就不应该花,如其你既有钱,而又要花,那么你就要受气。这是天演公理,不足为奇。
从前我没出息的时候,喜欢自己上街买东西。这已经很是不知自量了,还要拣门面大一点的店铺去买东西。铺户的门面一大,窗户上的玻璃也大,铺子里面服务的先生们的脾气,也跟着就大。我走进这种店铺里面,看看什么都是大的,心里便觉战栗,好像自己显得十分渺小了。处在这种环境压迫之下,往往忘了自己是买什么来的。后来脸皮居然练厚了一点,到大商店里去我居然还能站得稳,虽然心里面有时还不能不跳。但是叫我向柜台里的先生张口买东西,仍然诚惶诚恐。第一,我总觉得我要买的东西太少,恐怕不足以上浊清听,本来买二两瓜子,时常就随机应变,看看柜台里先生面色不对,马上就改作半斤,紧张的局势赖此可以稍微缓和一点。东西的好坏,是否合意,我从来不挑剔,因为我是来求人赏点东西,怎敢挑三挑四地来,横竖店铺一时关不了。假如为忙着买东西把店伙累坏了呢,人家也是爹娘养的,怎肯与我干休?所以我到大商店去买东西,因为我措辞失体礼貌欠周以致使商店伙计生点气,那是有的,大的乱子可没有闹过。
后来我的脑筋成熟了一些,思想也聪明了一些,有时候便到小铺子去买东西,然而也不容易。小铺店的伙计倒是肯谦恭下士,我们站在他们面前,有时也敢于抬起头来。可是他们喜欢跟你从容论价。“脸皮欠厚”的人时常就在他们的一阵笑声里吓跑了。我要买一张桌子,并且在说活的声音里表示出诚恳的意思,他说要五十块钱,我不敢回半句话,不成,非还价不能走出来。我仗着胆子说给十块钱。好,你听着,他嘴里念念有词,他鼻里哼哼有声,你再瞧他那副尊容,满脸会罩着一层黑雾,这全是我那十块钱招出来的。假如我的气血足,一时能敌得住,只消迈出大门一步,他会把你请回去,说:“卖给你喽!”于是,你的钱也花了,气也受了,而桌子也买了。
此外如车站、邮局、银行等公众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年轻人练习涵养的地方。你看那铁栏杆里的那一张脸,你要是抱着小孩子,最好离远一些,留神吓坏了孩子。我每次走到铁栏窗口,虽然总是送钱去,总觉得我好像是要向他们借债似的。每一次做完交易,铁栏里面的脸是灰的,铁栏外面的脸是红的!铁栏外面的唾沫往里面溅,铁栏里面的冷气往外面喷!
受气不必花钱,花钱则一定要受气。
清华的环境
一、清华园的邻里
我们由北京西直门乘车向西北走,沿着广植官柳的马路,穿过海淀的市街,或是穿行乡间的小径,经由清华园车站,有十里多路的光景,便到了清华园了。
清华的校门是灰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铁制黑栅栏门。门前站立着一名守卫的警察。门的弯弧上面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石上镌着清那桐写的“清华园”三个擘窠大字。
一条小河绕着园墙的东南两面,正对着校门就是一座宽可十步的石桥,跨在这条汩汩不息的小河上面。桥头是停放车辆的地方,平常有二三十辆人力车排齐了放着,间或也有几匹蹇驴拴在木桩上。校门是南向的。我们逆溯着小河西行,便是一条坦直的小马路,路的两旁栽着槐柳,一棵槐间着一棵柳。这些棵树,因为人工修削的缘故,长得异常的圆整高大,树枝子全都交接起来,在夏天的时候,马路上洒满了棋盘块似的树荫。路的左面是小河,右面便是清华的园墙。墙不是砖砌的,却是用石块堆成的,一片灿烂黑黄的颜色就像一张斑斓虎皮一般。枝蔓的“爬山虎”时常从墙里面爬过了墙头,垂在墙外。我们走尽了路头,正是到了园墙的西南角。再走过几步,便到了那断垣摧井瓦砾盈场的圆明园的大门了。这个寂静的颓废的圆明园,便是清华园最密切的西边的近邻。
清华的东北两面,全是农田了—麦田最多,高粱、玉蜀黍、荞麦次之。间或我们也可以看见几块稻田,具体而微地生长着,时常滋生满了三角叶片的粗豪的慈姑。麦田有时又种着瘫睡不起的白薯—哦!一片一片的尽是白薯。在这种田家风景当中,除了农人的泥舍和收获以外,最触人眼帘的要算是那叠叠的茔冢和郁郁的墓林了。
清华的四邻,不过如此:南面是一条小河,西面是圆明园遗址,东北两面是一片茫茫的农田。而清华的比较远些的邻里也颇有几处名胜的地方。过圆明园迤西,飞阁栋宇宏伟瑰丽的颐和园巍然雄立;再往西走,我们可以看见“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高塔建瓴,插入云霄;再西去,则是翠微矫险的西山了。由清华至西山,有十余里。由清华南行,直趋车站,再南行数里可抵大钟寺,内有巨钟,列世界巨钟第四。由清华乘火车北行,三小时的工夫可以到八达岭,岭上有万里长城,蜿蜒不断。
清华园是在这样的邻里中间卜居。
二、入校门的第一瞥
我们跨进校门的头一步,举目一望,但见:一条马路,两旁树着葱碧的矮松;马路歧处,一片平坦的草地,在冬天像一块骆驼绒,在夏天像一块绿茵褥,草地尽处便是庞然隆大圆顶红砖的大礼堂。我们且把直射的视线收回,向上面看:离校门十步的所在,立着两棵细高直挺的灌木,好像是守门的两尊铜像;校门西面又是两棵硕大的白杨。且说这两棵白杨,有六丈多高,干有三人合抱那样的粗;在夏秋之交,树叶簌簌的声音像奔涛,像瀑布,像急雨,像万千士卒之鼓噪—我们校内的诗人曾这样唱道:
有风白杨萧萧着,
没风白杨也萧萧着—
萧萧外园里更没有些个什么。
实在,我们才跨进校门,假如鸦雀若不作响,除了白杨萧萧以外,我们简直听不见什么样的声音了。园里的空气是这般寂静,这般清幽!
紧把着校门,一边是守卫处,一边是稽查处和邮政局。守卫处里面有二十几名保安警察,我们从这里经过,时常可以听见警笛的声音吹得呜呜地响,接着便可以看见许多警察鱼贯而出,手里持着短小的黑漆木棒,到晚上就肩着枪,带着灯了,他们的白布裹腿和他们的黑色制服反映着显着格外白净。邮政局外面挂着一个四方的绿漆信箱,门旁钉着“邮政储金处”“代收电报”“代售印花税票”的招牌。我们时常可以看见穿着绿衣服的邮差乘着绿色的自行车,带着绿油布的信口袋,驼着背掮着无数的包裹邮件,走进邮局。我们隔着窗子可以看见稽查室里面的样子,桌上放着签名簿、假条等,墙上有置放假牌的木板一块;有时还可以看见一位岸然老者在里面坐着吸水烟。
才跨进校门的人,陡然看见绿葱葱的松,浅茸茸的草,和隆然高起的红砖建筑,不能不有身入世外桃源的感觉。再听听里面阒无声响的寂静,真足令人疑非凡境了。
三、大学和高等科
我们沿着矮松做篱的小马路北行,东折,途经庚申级建的石座银盘的日晷,便可看见一座红顶灰砖白面的楼,上面横嵌着“清华学堂”四个大字的一块大理石。我们推开大门,便看见挂着一个电表,大如面盆。在楼梯底下立着一个玻璃柜,柜里面放着无数的灿烂琳琅的银杯—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圆的、方的,各式各样的银杯,银杯的光芒直射得令人眼花缭乱。这全是清华运动健儿历年来在运动场上一滴一滴的血汗换来的战利品!
且说这一座楼是凵形的,大门就在左面的角上。这座楼的西边一半是大学和高等科的教室,东边一半是大学学生和高三级学生的寝室。楼有上下两层,但是东边一半又有一个地窖。
我们先看看教室。教室全是至少有两边的窗户,所以光线是异常的充足,空气也极其新鲜。教室大者可容五六十人,小者可容二三十人。这楼上楼下的教室一共有十三间,全是社会科学和文科各部的教室;所以屋里面布置很简单,除了一些排齐的桌椅、讲台、讲桌、绿漆的黑板、字纸篓以外,别无长物了。但是历史学的教室却又不然,各种的模型、画片、图像点缀得令人目不暇给—我们可以看见罗马建筑和万里长城的模型、武士戕杀白开特主教和凯撒被害的图像、圣罗马和维也那会议后之欧洲的地图。总之,历史学教室简直是一个“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世界的缩本。教室里的桌椅并不一律:有的是一桌一椅作为一个座位;有的是只有一个椅子,但在右手扶手的地方安着一块琵琶形的木板,这块木板的职务便是代替桌子,据说这样的座位是为防学生曲背的危险。教室墙上大概是涂着蓝色的粉,因为这种颜色是合于目光的。汽炉、电灯、窗帘等一应俱全。
在教室外甬路的两旁墙壁,悬挂着无数的画片:一半是珂罗版印的中国艺术画,如山水羽毛之类,附以说明标注;一半是西洋古今大建筑之相片,如各著名之礼拜堂及罗马之半圆剧场之类。紧对着楼梯,悬着大总统题颁的“见义勇为”的匾额。楼梯下悬着校长处及各部的通告板。
在这些教室中间夹杂着的楼上有学生会会所,楼下有童子军事务所。学生会会所很宽敞,中间一间会客厅,两边两间小屋供干事部办事之用。童子军事务所里点缀得很热闹,各种小玩意儿大概是应有尽有了。
我们离开教室,向东走,就到了寝室了,楼上是大一级学生寝室,楼下是高三级一部分学生寝室。寝室的门上,有学生的名牌,写着一个或二、三、四、五、六、八个学生的名字,因为寝室有大小的不同。我们试推开寝室的门,可以看见:几张铺着雪白的被单的铁床,一个衣服架子,几把椅子,几张带着三个抽屉的桌子,一个痰盂,一个字纸篓和一些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书架子,几盏五十烛的电灯,几幅白布的窗帘,几个“云片糕”似的汽炉。大概寝室墙上很少是一片空白的,差不多总有些点缀,例如清华校旗、会旗、西洋画、中国名人的字迹、电影片中的明星照片,等等。电灯上若不覆以中国式之绣幂,大约总用蓝绸围起来。墙是白色的,但是下半截敷以白油漆。楼上楼下的寝室大致相同。
紧对着楼梯悬着直隶省长题赠的“惠泽旁敷”的匾额,和教室那面的匾额遥遥相对。楼上墙上绘着箭形,指着那从未尝用过的太平梯。楼上楼下都有盥室厕所。紧挨着楼梯,楼上有大一级会所,楼下有高三级会所和周刊编辑部经理部。
寝室楼下还有一层地窖。里面的光线和空气,若说不适于人类生活,未免骇人听闻,因为里面除了照相暗室、汽炉蒸锅室以外,还有很多的会所,如孔教会等。
我们现在离开这座楼了。我们已经说过,这座楼是三面的,这三面中间环抱着的是一片草地,草地中间有几块方圆的花圃,沿边植着几株梨树和几株柳槐。草地上除了插着“勿走草地”的木牌以外,还在重要的地方围起带刺的铁丝来。在此处一边就是手工教室、斋务处办公事、信柜室、旧礼堂,自东而西的一排,紧紧地把三面的大楼衔接起来,做成一个四方形,把草地圈在中间。
手工教室只有木工的设备,有十几份木工的器械,锯木机等各一。介乎手工教室与斋务处之间有戏剧社、美术社、军乐队的会所。信柜室和斋务处通着,内有几百个小信箱,信箱的玻璃门上贴着学生的名号。旧礼堂是可容三百余人的一间屋子,讲台在西首,列着十几排的黄色椅子,墙上悬着几幅图片。
我们再往北走,便看见高等科各级的寝室,寝室一共四排,中间一条走廊,所以每排又分东西两段。向北数第一排是大寝室,可容十余人,第二、三、四排是小寝室,可容四人。青年会和青年报社的会所也都在第一排。寝室里面的样子和适才说过的楼上寝室略有不同,这里没有汽炉,这里没有钢丝的铁床,这里的桌子没有三个抽屉,这里的房门镶玻璃,如是而已。
在各排寝室中间,栽着高大的杨柳或洋槐,在夏天的时候,从浓绿的树荫里发出咝咝的蝉声。各排寝室的前檐底下种着一排芍药,花开的时候恰似一队脂粉妖娆的女郎;后檐下种着一排玉簪花,落雨的时候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仲春时候,柳絮漫舞,侵入寝室的纱窗。
走廊的北头尽处便是高等科食堂。食堂门前,有七八块木质的布告板。食堂里面分两大部分,中间一大部分是普通学生会餐的地方;西边一部分是运动队员会餐的地方,名曰“训练桌”。食堂里摆着红漆八仙桌子,每个桌子贴着八个学生的名条。中间有一个颇易令人误会的柜台,这是庶务处特派员办公的所在。厨房在东面,紧接着食堂。
在寝室的东边,还有一排房间,就是役室、厕所、行李室、理发室、学生盥室。理发室里面有四个座位,所有理发设备,除了香料化妆品以外,一应俱全。小寝室里面,有些个是会所,如书报社、文学社等。斋务主任办公室和斋务员宿舍也在里面。走廊的北首,悬着斋务主任特办的“暮鼓晨钟”的格言板。
四、图书馆
我们离了大学和高等科,走过一座灰色的洋灰桥,劈头便是一座壬戌级建的喷水池。这喷水池是铜质的,虽然没有任何的雕刻,但是喷起水来好像三炷香似的喷着,汩汩不绝的水声,却也淙然可听。图书馆的两扇铜门便正对着这喷水池。
图书馆的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样式。门前站立着两个铁质的灯台,上面顶着梅花式的电灯。我们拉开铜门进去,便是一个石刻的楼梯。拾级而上,但见四壁辉煌,完全镶着云纹式的大理石。中间是借书柜,前面列着两个玻璃柜保存着美术画片;南面是西文阅书室,四壁布满各种字典、百科全书及各种类书杂志;北面是中文阅书室,四壁也是满布类书及杂志。阅书室里摆着长可一丈宽可三尺的楠木桌子,配着有靠背的楠木椅子,每个桌子可坐六个人,两个阅书室共可容两百人。桌上放着硬纸的牌示,上面印着“你知道否在图书馆里说话要低声的规矩?”“你若找不到你要看的书,图书管理可以帮助你”等字样。地板完全是用棕色的软木—就是用来做酒瓶塞的软木—铺着。三面全有很大的罗马式的窗子,挂着蓝绒的窗帘。
我们下楼,转到楼梯底下,中间有一个饮水池,只要扳动机关,一突清泉便汩汩地涌上来,其味清冽无比。两边是男女厕所各一。对面,一间是装订室,一间是阅报室。装订室里面放着装订的书籍,堆着无数的待订的书籍、报纸。阅报室放着两张大桌子,四个报纸架子,有中文报二十几份、英、法文报十几份。就在饮水池的地方,南北向有一条甬道,甬道的两旁全是各部教授的公事房,房门玻璃上写着“方言研究室”“数学研究室”等字样。共有二十几间。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书库。书库紧贴着借书楼后面,我们一上楼梯就可看见。书库联起两间阅书室来恰成一个丁字形。书库共有三层,中、西文书籍各半,中文书籍在北边一半,西文书籍在南边一半。最底下一层是装订成册的杂志、报纸,中间一层是通常用的各种参考书,上面一层是新到的西文书籍、西文小说、德、法文书籍及中文图书集成一部。书架子完全是铁质,地板完全是厚玻璃砖做成的。书架前置有电灯,白昼可用。安排书籍悉照杜威氏之十大分类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