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750.0
《
甘于平凡的勇气
》
售價:NT$
225.0
《
存在与结构:精神分析的法国转向——以拉康与萨特为中心
》
售價:NT$
240.0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NT$
495.0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NT$
445.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50.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NT$
345.0
|
內容簡介: |
非致命性武器技术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苏联就开始秘密研究次声、激光和电磁波等非致命性武器系统,但是,非致命性武器这一概念被正式公开提出并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且着力发展是在海湾战争结束以后。在世界军事变革及信息化建设形势下,美国、俄罗斯及北约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大投入非致命性武器技术的研发。
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技术武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运用和发展对传统的战争观念、军事行动的方式,以及未来作战的样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非致命性武器在有限的局部战争和非战争准军事行动中(如维和、控暴、营救人质等)的应用已经预示了未来非致命性武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理念更加普遍的被政治家和军事决策者所接受,可以断定非致命性武器及毁伤技术作为常规致命性武器的必要补充必将在今后战争以及维和、反恐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非致命性武器技术的发展又将影响并促进军事变革期的信息化军事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
目錄:
|
第一章 非致命性武器的兴起背景
第一节 非致命性武器兴起的科技背景
第二节 非致命性武器兴起的政治背景
第三节 非致命性武器兴起的军事背景
第二章 非致命性武器概述
第一节 非致命性武器的定义
第二节 非致命性武器的分类与特点
一、分类
二、特点
三、地位作用
第三节 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构想
一、非致命性武器的军事需求
二、非致命性武器的作战使用方向
三、非致命性武器的作战使用想定
第三章 信息化与非致命性武器
第一节 新军事变革及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一、新军事变革的内涵释义
二、新军事变革的王要特征
三、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第二节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研制发生的特征性变化
一、装备结构更加小型
二、装备体系更加集成
三、装备控制更加智能
四、装备机动更加灵活
五、装备突防更加隐形
第三节 信息化建设对非致命性武器发展的影响
一、时代催生非致命性武器,信息化需要发展非致命性武嚣
二、信息化为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信息化条件下非致命性武器的用途由战术向战略层面转变
第四章 国外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
第一节 发展概述
一、反人员类非致命性武器
二、反物质类非致命性武器
第二节 代表性国家发展简况
一、俄罗斯
二、英国
三、德国
四、以色列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国外非致命性武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探索装备技术机理,注重创新性
二、借用现有武器平台,注重一体性
三、武器系统效能可调,注重精确性
四、研究评估人体反应,注重安全性
五、发展远距离投送器,注重有效性
第四节 国外非致命性武器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安全问题
二、观念问题
三、法律问题
四、标准问题
五、其他问题
第五章 美国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
第一节 政策与管理
一、发展理念
二、使用政策
三、管理机构
四、研发机构
五、投资情况
第二节 研发计划与项目
一、国防部联合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二、美国陆军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三、美国海军陆战队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四、美国海军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五、美国空军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六、美国海岸警卫队非致命性武器计划
七、美国民法执行机构的“轻度致命武器”计划
八、其他项目计划
第三节 发展方向与重点
第四节 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抓好两个棱心
二、选择重点攻关
三、建立特长中心
四、评估人体效应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六章 关于我国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思考
第一节 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目的与意义
一、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是适应新的、变化的国际战略形势的需要
二、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是提升国际地位、争取外交主动权的需要
三、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是加强国防现代化、保家卫国的需要
四、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是适应履行多样化任务的需要
第二节 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原则
一、充分论证,择优攻关
二、广泛借鉴,自主发展
三、打破条框,注重创新
四、力争装备,提高战力
五、软硬结合统一配套
第三节 发展建议
一、加强非致命性武器技术基础研究
二、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杀手锏”装备
三、开展对非致命性武器的防护研究
四、深化非致命性武器作战使用理论研究
五、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附表非致命性武器技术一览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