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NT$
249.0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NT$
349.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NT$
340.0
《
思考的框架3 巴菲特芒格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 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沙恩·帕里什 著
》
售價:NT$
295.0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品格力、学习力、竞争力、沟通力、生命力如何养成?
台湾教育家洪兰为您阐述育儿之道台湾金石堂书店年度出版风云人物专业与常识兼具,理论与实践并举育儿,是科学,更是艺术。
|
內容簡介: |
台湾著名教育家洪兰阐述育儿之道,以脑科学的最新发现和规律为依托,详细解读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五大素养及其养成之道——“品格力、学习力、竞争力、沟通力、生命力”。全书专业与常识兼具,理论与实践并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
關於作者: |
洪兰,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首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教育部”终身学习推展委员会委员。
洪兰撰写教育类杂志专栏,其教育理念与方法红遍宝岛二十年,出版著作一直为台湾家教类畅销书,曾获选金石堂书店年度出版风云人物。此外,还译介了心理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书籍四十余本。
|
目錄:
|
简体字版自序
第一章 品格力
1 童蒙养正,受益终生
2 林则徐的沉着与胆识
3 不是本能的事都需要教
4 让孩子一开始就没有机会走歪路
5 受教育越多同理心消失得越快
6 计算机世代孩子缺的是规范
7 品德教育要大家一起来
8 用辣妹宣扬品德、质量、品味?
9 有了品格其他德行自会出现
10 诚信是一切的核心
11 心中的尺不可变
12 学生需要有楷模
13 培植自重自爱的转机
14 志工带给孩子同理心
15 天生我材必有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二章 学习力
1 成功者的背后一定有个好老师
2 偏乡更需要好老师
3 让学习弹性不疲乏
4 《成绩单》:一则抵制分数的故事
5 零时体能运动的启示
6 一本书改变了一个孩子
7 怎么罚,学问大
8 读报累积词汇
9 一点巧思,无趣变有趣
10 用运动提升学习力
11 给偏乡的孩子一个机会吧!
12 动脑才能有志竟成
13 “窗明几净”大有关系
14 老师不是经师,是人师
15 老师是最好的志业
16 青春期是阅读的最好时机
17 学习重在思考,不是记忆
第三章 竞争力
1 食衣住行处处有创意
2 标准答案:扼杀创造力的元凶
3 创意时代的脑力竞争
4 不要再截长补短
5 让孩子像大自然的苹果树
6 用不同的尺衡量不同的孩子
7 有国际观才有竞争力
8 先做给人家看
9 实做是通往教养的大道
10 不会表达就没有竞争力
11 生命自己会找出路
12 失败比不曾试过好
13 学生也要敬业
14 勇敢踏出改变的第一步
15 行动三分财气
16 不知过去,怎知未来?
第四章 神奇的脑
1 大脑会依外界的刺激改变
2 强烈影像的杀伤力
3 学习的两大要件:情绪与动机
4 后天的学习可改变先天的设定
5 看得见、摸得着的心智结构
6 长期受虐会改变大脑结构
7 从改变想法来改变心情
8 快乐掌握在自己的意念中
9 期待可以打败焦虑
10 大脑对“自己人”的差别待遇
11 大脑会主动修正认知失调
12 判断力的脑科学实验
13 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之屋
第五章 沟通力
1 孩子说谎时要感化他
2 训练口语能力从阅读着手
3 用欣赏的眼光看你的孩子
4 作文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5 多读书才写得出好文章
6 作文的基本功
7 教育孩子谈话的艺术
8 请给孩子指出另一条可行之路
9 你有没有在乎过我?
第六章 生命力
1 给年轻人生命的理想
2 鼓励孩子们做志工
3 知足,就会快乐
4 做善事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5 替学童打开艺术教育的门
6 能惜福,就不会有烦恼
7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和成熟
8 感恩带来幸福与满足
9 父母快乐,孩子才会快乐
10 称赞与鼓励go a long way
11 参与:一定要在场才会赢
12 让孩子从实做中了解人生的意义
13 台湾的生命力在民间
|
內容試閱:
|
这种待人接物的礼貌其实就是品格,古人说“童蒙养正”,孩子启蒙时就要先教“正知正见”,以后就不会偏差了。
1 童蒙养正,受益终生
一位记者寄她的采访大纲给我,开头第一句话便是“你外子任‘教育部长’时……”我看了很惊讶,外子是对别人谦称自己先生,只有太太可以用,别人是不行的。文字是记者吃饭的工具,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呢?
后来又看到一则笑话:有个男生在面馆中看到了他想追的女生,同学便怂恿他前去搭讪,他鼓起勇气转过头去对那女生说:“喂,你叫什么?”那女生惊讶地回答:“我叫牛肉面。”虽是笑话却很令人感慨,因为打招呼、称呼别人是人际沟通的第一步,想不到现代人连这个基本礼貌都不会了。
古人教孩子是先教应对进退,《三字经》中就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古人是六岁进学,先学洒扫、应对、进退,学好了,才开始学认字。古人都是先从应对上来看一个人的教养。我小时候,父母总是耳提面命:跟长辈说话一定要站起来,老人家没有坐,你不能坐,没有小孩大刺刺地坐在椅子上而长辈站着的道理。这个礼仪学会了,让座根本不是问题,何至于公交车上还得贴标语“请让座给老弱妇孺”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