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

書城自編碼: 20974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方法
作者: [韩]许永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0760939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1/2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周易
《 周易 》

售價:NT$ 203.0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編輯推薦:
· 做拉的父母 不做推的父母
· 在韩国教育专家的经验中找到智慧和方法
· 一部助你走出家教困境的优秀读本
· 韩国著名幼儿教育学博士、教授、咨询专家
· “Radio Korea AM 1480”《父母的时间》著名主持人3年家庭教育专题精粹
內容簡介:
· 孩子如茧蛹,父母要做的就是坚信—蛹一定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才能,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施以正确的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这就是养育之道,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只传授育儿技巧(“术”)的家教图书的主要特点。
·
父母如果能将此“道”用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方面,就能轻松地养育出富有创造力的、适应社会的、人格完善的幸福孩子。
關於作者:
许永林,首尔出生,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幼儿教育学硕士与博士。韩国知名电视节目EBS《直播60分父母》系列主题节目的教授,多次在国内外作父母教育演讲。现任国民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科教授,城北区婴幼儿Plaza
On-LineOff-Line父母咨询专家,江北区保育委员。著作《反过来教育的孩子》,译书《蒙特梭利教区的理论和实践》、《为了婴幼儿的父母教育》。
目錄
第一章·推着孩子,还是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不做“推着孩子的父母”
育儿的过程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
孩子正经历着变成蝴蝶的过程
父母的时间 |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父母职责: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
常有妈妈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请好好教育他。我相信老师你。”事实上,学校只负责教育的30%,剩下的70%本应该在家庭中完成。这就是说,认为大部分的教育在学校、小部分的教育在家庭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部分的教育要在家庭中完成,而父母则是负责孩子
第一轮教育的
第一任老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3:7理论
别让孩子得“超级宝宝综合症”
父母的时间 | 孩子给父母的21条忠告
第三章·爸爸参与:陪玩的爸爸培养出清醒的孩子
为了培养出正直的孩子,爸爸和妈妈的角色必须要平行地各司其职。通过爸爸来丰富理性的好奇心从而培养正义感,跟妈妈学习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而为了这样的目的,妈妈需要留心一点。
孩子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作品
爸爸如何与孩子“打成一片”?
训育和体罚的底线在哪里?
第四章·发现潜能:找出孩子隐藏的可能性
虽说才能是小时候挖掘的,但是在长大之后才渐渐显现的也很常见,所以没有必要因看不到孩子的才能而感到失望。
比起让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不如进而发掘孩子自己擅长又喜欢的方面,这样的教育效果更佳。
天生才能各不同:10种“多元智能理论”
父母如何回应牙牙学语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7种错误的养育态度
第五章·性格培养:孩子的性格,要看父母
孩子的性格,是5岁之前受到和妈妈相处的影响而确定的。虽然年龄小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孩子们却会跟着与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学习,有样学样。
孩子的成长4阶段,好性格如何养成?
现在是男女无分别的时代
父母的时间 | 人类一生8个阶段的自我形成
第六章·习惯养成:3岁的习惯跟到80岁
很多学者把0~3岁的孩子比喻为海绵和黏土。因为孩子就像海绵一样,接受到多少就全部都吸收;又像黏土一般,根据制作的不同而形态不同。而这个时期的教育效果最明显,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什么0~3岁这么重要?
好习惯从好的训育中而来
父母的时间 | 训育的时候,记住这几点
第七章·社交能力:我的孩子有朋友了
在跟父母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也显得很有自信。孩子会认为朋友喜欢自己,也认为朋友会觉得跟自己玩很有趣。所以,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跟别的孩子搭话,即使有些许不如心意的事情,也不会介意。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大人请尊重孩子们间的约定
妈妈的欢乐指数就是孩子的欢乐指数
父母的时间 | 不可以对孩子说的7句话
第八章·游戏时间: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有些家长认为跟“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是“游戏”,而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却也会因为孩子玩得太过开心而感到担心。但是,这些游戏对孩子却是必需的,那正是学习,也是一种情绪抒发的手段,从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戏对孩子有多重要
游戏、学习、工作在同一条延长线上
父母的时间 | 换一个角度看待游戏吧
第九章·爱上学校:妈妈,学校好有趣
如果对老师或者学校有任何的异议,最好要避开孩子自己议论,或者直接去找老师商讨。在孩子表达出对学校和老师不满的时候,绝对不要当场表示同意。要让孩子信任学校和老师,也要让孩子对老师有感情,为此,家长就要把学校和老师的好的一面说给孩子听。
学校就是微型社会
对老师怀有敬畏的心
父母的时间 | 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的9种类型
第十章·培养责任感:自立的孩子,夸奖的妈妈
从小就受表扬而长大的孩子和没有受到什么表扬而长大的孩子,首先表情就不同。受到表扬长大的孩子,通常很有自信,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而相反,没有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羞涩,在每件事上都很被动。
巧用夸奖和表扬帮助孩子自立
民主的教育,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10种方法培养出自尊的孩子
第十一章·性教育:妈妈,小孩是怎么来的?
从广义上来讲,性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性别,同时尊重两性差异。只有在适当的时期给孩子教授正确的性知识,才能让孩子将来对性行为有节制,并且避免性骚扰等行为。
教给孩子生命的珍贵吧!
帮助孩子建立适应未来社会的性别观念
第十二章·亲子沟通:用“我信息沟通法”跟孩子对话
举个例子,如果妈妈在接电话,而孩子却在旁边一直要跟妈妈讲话,这时,比起直接训斥孩子“赶紧给我出去!”,就不如跟孩子说“妈妈正在打电话,因为你总跟我说话(行为),我根本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具体的影响),妈妈会烦躁的(感情)。”
父母与孩子发生问题时的对话方式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与孩子共情
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吧!
父母的时间 | 让孩子辛苦的5种责备方法
附录
孩子常见问题解答
事例1. 吮吸手指很严重
事例2. 孩子饭量很小
事例3. 在排便训练后,跟孩子的关系变差了
事例4. 具有攻击性,还经常骂人
事例5. 非常害羞,只找妈妈
事例6. 因为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而反常
事例7. 孩子陷入幻想并且自慰
事例8. 晚上害怕而睡不着觉
事例9. 只有爸爸陪在身边才睡得着
事例10. 有攻击性并且欺负弟弟或妹妹
事例11. 想要尝试的欲望很强烈,却很容易放弃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推着孩子,还是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不做“推着孩子的父母”
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任何孩子都聪明、有出息,是为人父母共同的心愿。想把所有的好东西一起都给自己的掌上明珠,这是为人父母的另一个心愿。不知是否因为父母的这种心情,最近的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奔波于钢琴补习班、美术补习班、英语补习班之类的,在完成了至少两三种补习之后,才算结束这一天的日程。
但是,在孩子主动要求之前,父母为孩子准备好的这些学习、补习班,究竟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从小就学习的钢琴、跆拳道、游泳等,这些却不是重要的。
孩子有意愿真的想要做的,和父母逼着孩子去做的,在结果上是有天地之差的。父母主导的孩子的学习,很容易让孩子认为,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由此而心生厌倦,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一落千丈了。
说到早期教育,大多数的父母会觉得所谓的早期教育,就是提前学大一点之后应该学习的内容,从而比别的孩子更加优秀。实际上,现在形成的早期教育,大多数是以补习班的形式为主的注入式教育。
但是真正的早期教育,并不是培养孩子的特长和能力,而是开发孩子未发掘的潜能,从而达到让孩子左右脑并用的效果。
只看重这种注入式教育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在形形色色的补习班中间疲劳奔走,这让孩子在小学毕业之前,就已经早早地感到了疲惫。然而事实上,指使孩子学这学那,却仍然有一样也学不好的情况。特别是过急、过早地开始对认知性和语言性的刺激,会让海马神经细胞超负荷运转而无法发挥其效用,而少了这种效用,反而会无法正常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孩子有时因为压力过大,而需要接受相关治疗的例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
父母给孩子的课外班投入昂贵的费用,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地都这样做,这是只在韩国和日本才有的现象。(编者加:这种情况现在中国也很普遍。)在韩国就是补习班,而在日本,则被称作补习学校(Cram
School),这就要求孩子的学习要达到一定的量。
相反,西欧的一些国家更偏重孩子创造性和自律性的教育,所以孩子们不会被要求从小就唯独偏重于学习。反而是只会在屋子里学习的孩子,则会成为父母的担忧。
当然,在东方人的思想中,只有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事情,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似乎是东方人的共识。但是,在西欧国家的父母们眼中,通过不同的活动来积累经验,这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国家的父母,则相信补习班会教给孩子这样的经验,孩子只要努力学习学校的课程就够了。
另外,第一轮的教育虽然要由父母来负责,父母却不应该把当年自己没有学到的知识或者乐器一下子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比如说,自己曾想要学钢琴,却没能学成,于是就逼着讨厌弹琴的孩子练习钢琴,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只是想让孩子代替自己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了。
但展望整个东方,父母积极地推着孩子往前走的教育方式其实并不在少数。当然,父母这样热衷于教育,孩子的学习也有可能会很好。但是这只是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以后,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知识去学习的孩子,就要比顺着父母意愿勉强学习的孩子优秀得多。
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在卢梭的哲学中,最重要而反复强调的,就是“消极教育”。孩子弄坏了一样东西,这种情况下,父母不要直接买新的替换上,而是要等到孩子自己去了解,没有了这样东西,会在哪些方面感到不方便。
其实,“消极教育”就是利用了自然的积极性发展而来的教育。父母要有智慧,去等待孩子自己了解说谎所产生的不好的结果。
有的人把这种“消极教育”称之为“不教育的教育”。但是,似乎“等待的教育”更合适一些。
所谓早期教育,比起一个劲地强调孩子所讨厌的学习,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拒感,不如让孩子怀着一颗愉悦的心去学习,并需要父母在一旁游刃有余地等待观望。
早早地管住孩子的“积极教育”,比起“消极教育”的效果,更多的只是让孩子更加疲惫,而最后认为学习没有意思,从而对学习产生否定的认识。
即使想要催促孩子赶快做作业,也试着忍耐一次吧。第二天孩子看到别的同学做了作业,而后受到老师的责备,孩子才会有“下一次我也要做好作业”的想法,而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几次,孩子就会渐渐地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了。
生活习惯亦是如此。孩子高兴地堆过积木之后,留下一片狼藉的游戏现场,这时候,不要光顾着骂孩子和让他收拾干净,而是要告诉孩子,要记得自己收拾玩过的积木,并耐心等待。这时,有些急性子的父母就会自己先开始收拾,但是,看到孩子稍微想要自己整理的意愿之后,再跟孩子一同整理,而一同整理的美好时光,也不知不觉地让孩子迈出了养成好习惯的第一步。
父母只有怀揣着耐心,相信并等待孩子,才能培养出具有自律性和创意性的孩子。
Q 在上小学之前,把孩子送去学艺术、体育的课外班,上了小学之后,就开始学英语、韩语、电脑,我想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一般,在6岁以前,大脑的前面部分,就是额叶很发达,这个时期的道德观和人性正在逐渐形成,而在这时候,为了培养其综合性的思考能力,可以以体验为主。负责认知和语言的大脑左右两侧颞叶是在进入小学之后才会逐渐发展起来,而那之后,给予孩子认知和语言方面的刺激,就有很明显的效果了。
进入小学之前,比起教给孩子英语,不如让孩子把自己的母语基础学扎实,而小学三年级以后再让孩子学习英语,会是更好的选择。
Q 我经常听人说,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要知道怎样的教育才算是适合孩子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性和才能。而这种才能有的人很早就看得出,有的人却一直不见出现。要记住一点,父母任何轻率的欲望,反而可能杀死孩子尚未显现的才能。如果仔细观察孩子游戏时候的样子,你就很容易了解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的教育了。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喜欢喧闹活动的孩子,也有喜欢安静读书的孩子。而这种性格特质,只要细心观察,就很容易发现。
有时候仔细观察孩子对某种事物是否有好奇心,可以掌握孩子的喜好,并且挑选适合孩子的游戏,自然而然地把孩子引导到相关的领域,从而得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在看到孩子才能的同时,对孩子的激励也是很重要的。
育儿的过程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
孩子只有经历了走出第一步的过程,才可以开始跑跳。在这个过程过去之前,就只能等待、忍耐。
养育孩子,就是一个持续的等待过程。从襁褓中的孩子,到自己坐起来,走路,说话,认字,离开父母好好地生活,这其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是,即使很多父母知道任何事情都有适当的时机,却也会因为别的孩子开始说话、开始走路而担心,觉得“我的孩子现在还不会叫妈妈,还不会走,是不是太慢了点啊”。看到别的妈妈热衷于让孩子去学习英语的时候,也会担心“这样下去我的孩子不就落后了吗?”
养育一个孩子就会发现,在孩子教育上因为意见分歧而争吵的夫妻并不在少数。旁人的“这个很好,那个不错”的话,会让父母摇摆不定,而时常跟邻居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同样也让父母感到苦闷。
“现在还不认字吗?门口的门牌至少要认得啊。”
“听说从小要让孩子学到多种知识,长大了才会学习好。”
“学习钢琴吧?拜尔弹了几遍啊?”
即使平时觉得让孩子放心地玩就好了,但听到这样的话,却也会让父母有了一种想要将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的野心。
作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我的孩子竟然已经会做××了”时候的喜悦,却会因为“现在还不会××吗?”的话而无不感到压力。无论怎么想要去坚信自己的选择,却也还是会因为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而动摇。
正因为如此,在希望孩子可以早一天认字的愿望中,别人说不错的教材会认真记住,然后成套地买回家。而此时正处在准备阶段的孩子,就因为妈妈的着急而过早地开始做这做那。
像这样的妈妈,正是因为会担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的孩子会不会有某一部分落后,落后要怎么办,于是就想要让孩子赶快学习。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经历,才是真正成长的过程。
教刚开始走路的孩子去跑跳,孩子也并不会因为被教了,就一天之内学会跑跳。孩子是要经历漫长的走路阶段才可以去跑跳的。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就只能耐心等待。要记住揠苗助长的教训。
学习也是如此。在孩子认字之前,要具备相关条件,比如分辨各种图形和记号的练习,还要熟悉方向和角度。
育儿的过程不是短跑。如果是100米或者200米赛跑,那么当然会因为是否早一步出发而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育儿却并不是这种早一步出发就会快一点结束的比赛。
育儿的终点,是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开始在社会中独立生活。而这段时间,并不会因为孩子提前认字、提前分得出大小便就缩短。
无论如何,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状态,才能坚持到42.195千米的马拉松终点,而育儿正和这一样。所以,父母要明确目标,确定要培养出怎样的孩子,不急于求成,一步一步地完成育儿过程。
而最重要的,却又是父母前后一致的态度。对于父母来说,大多数的育儿理论或者方法中,坚持“所有的孩子都不同”,“怎样”养育、养育“什么样”的孩子等这类的理论,才是对父母真正有用的讯息。
但是,我们周围误认为会早早地认字、写字的孩子才是英才的父母出乎意料的多。
只要制订了育儿的原则,确定了教育的目标,那么父母也是可以自己根据孩子来制订适合的育儿方法。而相反,父母如果在育儿方面没有原则性,每次站在选择的交叉路口都会彷徨,就很容易陷入认为“不落后于其他人的孩子”“学习好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孩子的陷阱。而且,如果没有达成期待,则会引起更大的矛盾。
育儿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对孩子有所奢望的父母,比起担心于怎么养育孩子,更担心的是孩子要怎么长大;而对孩子没有太多期待的父母,却相信孩子现在虽然是丑陋的毛毛虫,终究会成为美丽的蝴蝶而展翅高飞,这样的父母,才终究会得到令自己和孩子都满意的结果。
总而言之,所谓父母,或许并不是养育孩子,而是默默地守护和等待孩子自己战胜逆境独立成长的人吧。
Q
我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周围很多人都在说他很散漫。会不会是因为上了学之后学校的内容太困难了才这样的?再长大一点会不会好一点?还是会发展成严重的问题?请告诉我该怎么做。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不同。特别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因为集中的时间较短,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孩子很散漫。但是,如果孩子格外善变而且很容易厌倦一件事情,那么就要先从父母的教育态度开始改变了。因为过于散漫,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尽可能地在孩子小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
比如说妈妈过于焦急地想要让孩子去学习,或者给孩子很复杂的学习辅助工具,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注意力低下。而孩子不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比起当面训斥孩子,让孩子选择有兴趣的事情去做,会让孩子更加集中注意力。
一般说孩子头脑笨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不是因为智力不足。而很多注意力不足的孩子都会多动,比如小孩子无法在教室的座位上安静地坐好,而是到处走来走去。
从小就有这样的情况的话,很多父母觉得,再大一点就会好一些,于是就放任其继续发展。但是上了学之后,无论是在适应学校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会产生很多问题。
如果孩子散漫的情况非常严重,甚至无法在学校学习,那么还是去附近的医院做一次注意力检测比较好。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做注意力检测了,如果孩子的散漫是一种病态,那么就要接受药物治疗。如果没有接受治疗,那么从小学的高年级开始,就无法跟上学校的课程。
因为环境原因,比如父母经常争吵家庭不和等,孩子会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情绪不安,由此变得散漫。如果希望孩子可以学习好,那么就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吧。
如果房间还没有装修好,那么在装修的时候,最好只在孩子的房间内放必要的家具,给孩子创造一个整理起来相对容易的环境。
另外,父母不要跟孩子重复一些没有必要的啰唆。父母的话如果过多,就容易让本来就散漫的孩子,更加散漫。
在孩子注意力持续集中一段时间之后,要给孩子称赞和褒奖,这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渐渐变长。
孩子如果全神贯注于某件事,那么家长就要用摸头或者给孩子想要的东西等各种形式来对孩子进行褒奖。
孩子正经历着变成蝴蝶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无限的潜能。但是无论孩子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只要父母没有意识到,就没有任何意义。
毛毛虫光是看上去,就很恶心了。但是,这么恶心的毛毛虫,只要经过一个神秘的过程,就能转变成为美丽的蝴蝶。
孩子也是一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次的变化。有时候会让父母感到万分的幸福,有时候却又会让父母陷入痛苦的深渊。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期盼成长,在父母的立场来看,会觉得“到底他想要长成什么样的人啊”,“以后要怎么养育他啊”,而感到前途渺茫。
但是,即使父母看到了孩子再多让自己失望的样子,也要知道,孩子正经历着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准备过程,请等待和信任孩子。
从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是需要蜕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各种不同的能力,只要集中开发这一部分,就会成为完美的蝴蝶。
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由此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的妈妈,才是真正意义上有能力的妈妈。
看着孩子优秀的一面然后期待孩子将来的发展,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然而,看着孩子糟糕的一面,却也相信“这并不是孩子真正的样子,总有一天他会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的”,而不会抛弃对孩子的信任,这才是真正的父母。用这样的心理去关注着孩子,是父母的爱,而这样的爱,才是把孩子内在的潜力发掘出来的原动力。
为了挖掘孩子的潜力,父母要进行多种尝试。在这多种多样的经验和机会中,孩子的创意性想法得以完善,从而发现孩子新的才能。
在孩子迷上一件事物的时候,要让孩子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尽情投入。孩子正在努力画画、认真读书的时候,忽然说“去买点豆腐”“赶紧洗洗睡吧!”这样的话中断了孩子在进行的事情,就只会让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孩子,立刻回到了现实中。
有时,就算每个孩子玩玩具的方式都不同,也最好让他们有自行发挥的空间。即使在父母看来很奇怪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却是发挥自己创意性的好时机。这时,如果父母出面阻止说“这个应该这样玩”,就是不对了。
想要培养出有创意的孩子,就要让孩子体验不同的事物。通过这样的体验,尝试了成功,也尝试了失败,孩子才会从中得到自信。但是,用“那个太危险了,不可以哦”“别那样做,这样做更好”这样的方式来夺走孩子体验的机会,孩子就只会变得被动而依赖别人。
孩子如果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说着“我们孩子好乖啊”“我们孩子真听话”,而骄傲着。但是,只要稍微认真思考一下就会知道,孩子无条件地听从父母的话,也不是一件好事。很多父母喜欢听从父母话的乖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最终会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从而让自己的创意也随之不见。反之,经常犯错误、经常惹事的孩子,却是在直接去做某些事的过程中,学会解决事情的能力。孩子因为好奇心而去尝试做某事却失败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生气,而是要从中看到好的征兆。
觉得收音机会发出声音而感到很神奇的孩子,把收音机拆开了,而这时大部分的妈妈都会说着“怎么净做一些不让做的事啊,收音机都不能用了!”,生气地跳脚。
但是,如果孩子的创意性想要得到发展,那么就不要认为拆开收音机是错误,而是要指出孩子错在没有跟父母进行商量就私自行动上。那么下次就给孩子用过的要扔的坏收音机,让他放心地玩。如果不问原因就直接指责孩子,只会让孩子认为“因为我把收音机弄坏而让妈妈生气了,下次不要再这样了”。这样一来,即使孩子有了好奇心,也会因为有所畏惧而连尝试都不会去尝试了。
就像毛毛虫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一样,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让父母刮目相看。不要只看着孩子现在的样子就觉得失望,想放弃,要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孩子惊人的才能,而在这之前,就要耐心等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无限的潜能。但是无论孩子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只要父母没有意识到,就没有任何意义。那是因为,无尽的潜能没有机会发挥出来。
为了找到孩子的各种可能性,父母首先要确信孩子有潜能。父母的“我们的孩子总会有擅长的东西”“孩子淘气,只是他想要知道自己的才能而进行的尝试”这样的信念,也会原封不动地传递到孩子心里。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信心而放弃的话,孩子也是可以立刻感觉到的。
如果毛毛虫本身没有蝴蝶的生命,那么我们也就看不到美丽的蝴蝶了。因为蝴蝶正是从毛毛虫而来的。
有时父母不知道要如何去教育孩子,就会觉得教育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子女的教育不是什么宏图伟业。教育的基础,就是相信孩子有很优秀的能力。不被任何现象所迷惑地坚信孩子有无限可能,虽然很困难,但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父母的爱。孩子相信父母,并且接受着父母爱的养分茁壮成长,总有一天会发挥出自己潜在的才能。
总想要挑战新鲜事物的创意丰富的孩子,总会有失误和失败。而这时候,父母如果训斥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害怕被父母骂而不再做出这些发挥自己想象力的事情。孩子的创意,是越被鼓舞越丰富的。如果孩子做出具有创意性的行为,就要充分地夸奖孩子,激励孩子。
不要苦恼自己的孩子乱折腾,惹是非,开心地认为“真是有创意的孩子”“好奇心很重,想要尝试的事情也好多啊”吧。
并不是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就是最好的。只有父母给孩子洒下自信的种子,孩子的挑战精神才能越来越强壮,从而长出创意的果实。
Q
我对幼儿教育很有兴趣,于是很骄傲于制订了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但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我发现别的孩子都在学习美术、钢琴、英语,甚至还有学习汉语的。我没让孩子学任何课外的东西,是不是我太傻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方面和崭露头角的方面。但是,如果因为身边的人一直说让孩子学,就不考虑孩子的素质和特点,把孩子送去学这学那,孩子也会因为过于疲惫而学习不到任何知识。
比起去关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什么,不如去发现孩子想要做什么,而后让孩子进行相关的学习。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候,要一样一样地教给孩子。
如果一次性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反而容易变得被动。虽然教给孩子的事情做得很好,却没有自己的创意。
不要因为身边人都在做,就盲目跟风,妈妈要有自己的信条。孩子并不会因为早早认得了一个字,就拥有卓越的才能,也不一定会成为英才。为了培养出更有人情味和更有创意性的孩子,就要让孩子多多跟父母沟通,要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Q
我的孩子37个月了。我给孩子读童话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跟孩子解释“死掉了”这个部分。虽然有时候就那样过去了,但最近孩子问我什么是“死掉了”,我却又找不到适合的词语来解释。我该怎么解释比较好呢?
虽然用说的也可以解释清楚,但是结合具体情况的新闻和电视剧来说明,会让孩子记得更加清楚。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死,有因为事故而年纪轻轻就去世的,也有年纪大了而去世的。还要进一步跟孩子说明,虽然不能再见到死去的人,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新生命诞生。要让孩子懂得,虽然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同时新生却是喜悦的。
Q
忽然换掉去了很久的幼儿园,这样好吗?孩子从3岁开始就一直上同一个幼儿园,到现在已经2年了。我怕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一直上同一个幼儿园会让孩子感到厌倦,最近在打听英语幼儿园。孩子看起来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样给孩子一个新的刺激好吗?
比起受到新的刺激,也许孩子会经历一个难以适应的过程。最近在孩子上小学前,大概有3年的时间要在幼儿园度过。所以最近也就有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会厌倦学校生活。但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同一个幼儿园上了2年会厌倦,于是要把孩子送去英语幼儿园的话,孩子就要再一次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师,其间就会耗费多则半年,少则一两个月的时间,从而就容易让孩子变得散漫。
特别是对于消极而社会性落后的孩子来说,比起英语学习,孩子更难适应另一种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在最近的各种教育项目中,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正备受追捧,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个教师在3年时间负责同一个孩子的成长,并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提出适当的指导,进行个体差别化教育。而这时期,却和任何一个新的刺激都不同,是让孩子可以尽情地、放心地玩而进行的重要教育。
这样帮助他
—在母语根深蒂固之前就学习外语并不是合适的。虽然英语幼儿园盛行,孩子如果对学习感到有压力,就很容易觉得学习是令人厌倦的。
—比起又快又多地教给孩子新知识,不如按照孩子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内容。早期教育一旦失败,再想要去修复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所以,最好找到适应孩子的发展阶段,然后有耐心地去等待。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
第一个跟孩子有关联的人就是妈妈,而这个关联则是在家庭内形成的。对孩子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环境,而且是感受着家庭成员间完全的爱而逐渐长大成人的,家庭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环境。
孩子会通过跟妈妈的亲密关系而得到情绪上的稳定,因为妈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最基本的信赖感,就是源于对妈妈的依恋,而这种信赖感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待人接物的最重要的信条。
在美国社会中,放下孩子而回到社会中的妈妈在日益增加,她们渐渐对孩子开始漠不关心,而孩子的心理方面则愈加发展迟缓,从而变成问题儿童的概率也逐渐增加,这显然已经渐渐成为社会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政府推出了相关的项目,那就是“启蒙计划(Head
Start)”。
这个项目是为了让父母和孩子相互带来好的影响而推出的,帮助父母的同时,也会认真地检查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必要的影响。
·家庭是满足孩子生理上的需求,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家里,孩子和妈妈相互影响着,只有在孩子生理要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才会拥有情感上的信赖感,而这一点,则会给孩子身体的健康发育和人生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另外,受到足够影响和需求得以满足的孩子左右脑相对发达,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在认知、社会性、情感方面成熟的基础。
·家庭是幼儿学习基本文化和基本礼节的环境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有自己固有的习惯和生活习性的礼仪。而且,习惯这样的礼节至关重要。孩子在家庭中学习,而后通过看别人的表情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也会看着父母的行为跟着学。
父母扮演着文化和价值的传递者,向自己的孩子教授礼仪。从这样的意义来看,家庭是人类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
·家庭是幼儿学语言的第一个环境
孩子六个月开始牙牙学语,而后用几个单词传递自己的意思,渐渐地也会听句子而后说出来了。在说话之前,经常听到完整的话语,会对孩子语言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讲话,或者给孩子读书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比起口语性强的文章,文学体的文章则更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家庭的语言环境,影响着孩子的大脑发育。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是养成情感特征的环境
重视认知发展的教育学家菲亚特曾经说过,要先培养孩子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情绪上稳定的孩子,新鲜的知识也可以很稳定地吸收。幼儿时期形成社会性、发展情感的地方,就是家庭。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准备好学习,学习也会如期开展。
从小就在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长大的孩子,有的人很聪明却很散漫,而这种情绪,是以后即使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挽回的。
若想要培养出情感稳定的孩子,那么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就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依赖的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对身边的一切都会给予信任。
从孩子和父母温馨的关系中,可以延伸学习到正确的和朋友间的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进而培养出爱国心和人性。就是说,爱国心和人性,也是从母亲怀抱中微小的事情发展出来的。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