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NT$
240.0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內容簡介: |
《中国传世书法》共收集了从魏晋时期开始到清代的传世经典书法作品百余幅。书帖除配释文外,还设置了“点睛之笔”、“书帖史话”等栏目,使读者可感性地理解书法的真谛。
|
目錄:
|
平复帖 陆 机 一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二
寒切帖 王羲之 三
上虞帖 王羲之 五
长风帖 王羲之 六
雨后帖 王羲之 八
得示帖 王羲之 九
二谢帖 王羲之 一〇
平安帖 王羲之 一一
大道帖 王羲之 一二
中秋帖 王献之 一三
地黄汤帖 王献之 一四
伯远帖 王 珣 一五
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 一六
张翰帖 欧阳询 一七
虞世南临兰亭序
虞世南 一八
冯承素摹兰亭序
冯承素 二一
书 谱
孙过庭二四
张好好诗 杜 牧 三〇
古诗四帖 张 旭 三四
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 四二
湖州帖 颜真卿 四四
祭侄文稿 颜真卿 四六
小草千字文 怀 素 五二
自叙帖 怀 素 五八
神仙起居法
杨凝式 六四
韭花帖 杨凝式 六六
夏热帖
杨凝式 六八
同年帖 李建中 七〇
蒙惠帖 蔡 襄 七三
入春帖 蔡 襄 七四
脚气帖 蔡 襄 七六
黄州寒食帖 苏 轼 七八
榿木卷帖 苏 轼 八六
祭黄几道文卷
苏 轼 九〇
诸上座帖 黄庭坚 九六
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 一〇六
苕溪诗帖 米 芾 一〇八
蜀素帖 米 芾 一一一
草书千字文 赵
佶一二二
自书诗 陆 游 一二六
城南唱和诗 朱
熹一三〇
书佛遗教经 张即之 一三三
木鸡集序
文天祥 一三六
后赤壁赋 赵 构 一四一
杂书卷
薛绍彭 一四八
二札帖
范仲淹 一五一
跋王献之保母帖 姜 夔 一五六
下车帖 吴 说 一六〇
阁中帖 吴 说 一六三
春晚帖
范大成 一六六
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一七〇
行书秋兴诗册页 鲜于枢 一七四
行草书秋怀诗册页 鲜于枢 一七六
宗阳宫帖 赵孟 一七八
洛神赋
赵孟 一八〇
保姆砖跋卷 赵孟 一八四
与达观长老札 赵孟 一八六
临定武兰亭序
赵孟一八八
绝交书卷 赵孟 一九二
芳草帖 邓文原 二〇〇
急就章 邓文原 二〇一
书述笔法
康里巎巎 二〇五
谈室诗 倪 瓒 二〇八
士行帖 饶 介 二〇九
隶书五言诗帖 顾 禄 二一〇
雅谭帖页 袁 桷 二一二
一庵首座诗帖页 袁 桷 二一四
衡唐帖 赵 麟 二一六
陋室铭卷 泰不华 二一七
爱厚帖页 王 蒙 二一九
苕之水诗卷 陆居仁 二二一
宫学箴 周伯琦 二二三
行草书云间帖页 俞 镐 二二六
吴王手谕帖 朱元璋 二二七
行书杜牧诗轴
倪元璐二二八
进学解 宋 克 二二九
自书词卷 唐 寅 二三二
草书唐宋诗文
解 缙 二三六
草书诗帖 祝允明 二三九
草书七言诗 文征明 二四三
书归去来辞 文征明 二四六
琵琶行 文征明 二四九
古诗十九首
陈道复 二五二
郊居厌岑五言诗 徐 渭 二五七
杜甫怀西郭茅舍七言诗轴 徐
渭 二五八
煎茶七类卷 徐 渭 二五九
岳阳楼记 董其昌 二六一
郁郁双松五言诗轴 张端图 二六四
行草七律诗轴
龚 贤 二六五
王铎草书自作诗十首 王 铎 二六六
临帖轴 傅 山 二六八
草书五言扇面
傅 山 二六九
行书七言扇面
傅 山 二六九
弇州山人诗轴
朱 耷 二七〇
浪淘沙词轴 沈 荃 二七一
隶书七言诗轴
石 涛 二七二
柳条边望月诗轴
爱新觉罗·玄 烨 二七三
夏日泛舟诗轴
爱新觉罗·胤 禛 二七四
相鹤经轴 金 农 二七五
咏墨诗轴 郑 燮 二七六
麦色诗轴
爱新觉罗·弘 历 二七七
诗文卷 刘 墉 二七八
送蔡明远叙轴
刘 墉 二八〇
苕溪渔隐丛话轴 梁同书 二八一
心经册 翁方纲 二八二
篆书文轴 邓石如 二八四
七言诗轴 邓石如 二八五
临史颂鼎铭轴
张廷济 二八六
行书温州 林则徐 二八七
篆书说文解字叙 赵之谦 二八八
篆书急就章轴
赵之谦 二九〇
行书五言诗轴
吴昌硕二九一
篆书临石鼓文轴 吴昌硕 二九二
行书七言诗轴
康有为二九四
行书团扇 康有为 二九五
黄庭内景经卷
郭尚先二九六
六条屏 程 荃 三〇五
御笔福禄寿三字轴 慈 禧三〇六
|
內容試閱:
|
中国的汉字文化已绵延数千载。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两次文字改革。首先统一六国文字,将大篆改成小篆。其次,推行隶书。这两次改革使得中国书法艺术逐渐成熟起来。隶书文字结构不再有古文那种象形的含义,而是完全变成符号,并且在汉代盛行。从隶书开始,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不再是『篆只一笔』的单调用笔,笔法开始丰富多变。后来又出现各种书体,楷书、草书、行书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书法艺术是一种用点、线、节奏、韵律等表现出的一种抽象美学,是一种笔墨在『提』、『按』、『起』『倒』、『转』、『折』等运笔中形成的形、神、意趣和风采。中国千百年来,无论是诸子百家、文人墨客,甚至是帝王将相,多喜在书法中修身养性,孜孜不倦地追求其精妙之风。书法看似简单,但想要写好却十分艰难,中国历代书法家无不为此殚精竭虑,更有临池而书,池水尽墨者。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变化多端,收笔形式多样,回味无穷,使得多少名家纷纷效仿此贴。其子王献之的草书弥补了其父王羲之的不足,将今草连绵不断的气势同流畅逸美的行书结合起来,创制了在当时通信时比较流行的行草。他的《中秋帖》,为三希堂三宝之一。王珣的《伯远帖》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也为『三希』之一。
唐代,书法艺术达到极盛。欧阳询博众家之长,八体尽能。《张翰贴》笔瘦多方,并且外刚内柔,笔画线条纤细,字体高挑浑朴。唐太宗的书法老师虞世南推崇书法的线条就如同人的形体的理念,他认为字应该有骨,有筋,表现出生命的力量。褚遂良演习二王的书法,并且创立褚体。『草书圣手』张旭可谓酒中仙人,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下,心藏风云,他的狂草独步天下。书法集大成者颜真卿,其五十岁所书《祭侄文稿》,英风烈气,心笔相通,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怀素的《自叙帖》完全打破了字的规格,肆意挥洒,为随心所欲之作。《韭花帖》是杨凝式行楷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草书不同,此帖体势平正,颇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法韵味。如果与当时充实茂密的唐书相比,此帖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怪书。
宋代的书法家与唐代不同,大多自命不凡,注重表现自我,因此形成了『尚意』的书风。在书法中要表现出哲理、品性和意趣。『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有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被后人称为宋代书法四家。蔡襄以散草为最,但作品都已失传。他的草书《入春帖》虽然不是散草,但也有『翔龙舞凤之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纵横斜直,率意而书,无视法度的书写方式,超过常人所及。他将自己的悲苦、绝望、幻想全部寄托于书稿,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頫、康里巙巙、鲜于枢等。明代近三百年,在书法艺术上虽然没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但也不乏有造诣的书家,如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到了清代,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固发展,所以在书法史上也是书道中兴的一代。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江河日下』的颓势,代表书家众多,如王铎、傅山、朱耷、赵之谦、吴昌硕等人。
本书共收录名家经典书法作品百余篇,除介绍书法大家外,篇篇字帖均配有『释文』,可为读者研习书法提供帮助。『点睛之笔』栏目为读者剖析、解读运笔的精妙之处。对于有史料可查的书帖,还配有『书帖史话』,可让读者了解书帖背后的故事,还原书写环境,体会笔由心使的意境。另外,本书采用线装装订。传统典雅的装订风格与具有独特视觉美感的书法艺术完美融合,令人赏心悦目。
|
|